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12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12篇

2023-01-04 11:25:07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12篇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农村小学教师  德育工作策略  摘要: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12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12篇

篇一: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农村小学教师

  德育工作策略

  摘要: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可见,教育之重在于育人,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德行和情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工作尤为重要。那么,农村小学应该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呢?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引言

  小学的德育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法律常识以及心理素质等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是素质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必须要正视当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问题和行为成因,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提升德育的效果。

  一、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德育制度

  小学德育工作成果不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德育教学制度、记录制度和激励制度。德育工作主要还是依靠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了解,缺乏深人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只有等到问题发生时,班主任才会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犯错误的学生,奖励表现好的学生。这样的德育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也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

  没有合理安排管理时间

  班主任不仅仅只是担任教学工作,还有担任班级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在当班主任的过程当中会处理很多的学生问题,那么班主任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教师虽然担任班主任,但是同时也教文化课,因此他们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任务上,因此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他们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学生,还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经验较少,那么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就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如很多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片面的管理班级卫生或者管理学生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的小学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存在心理问题,那么这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可能会做出自残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管理全面到位,除了班级卫生等内容,还应该注重学生内心的发展等。

  (三)德育方式单一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还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师对学生讲授德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导致教师所讲的德育知识并没有完全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德育效果不佳。而在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的时间较多,出现过分溺爱孩子的情况,孩子得不到正确引导,导致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策略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些农村小学位于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学环境简陋,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德育发展水平。为此,学校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努力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德育教育的硬件得到满足。这是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的基础。

  1.

  将家庭和学校相融合,实现共同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的学生具有可塑性,十分容易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因此必须加强德育的力度。学校虽然是开展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只依靠学校开展教育是无法达到最优成果的,所以必须依靠家庭的介入,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并且在教育方面,“家长是孩子做好的老师”,更可以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家庭与学校相融合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还要劝导家长,要紧抓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

  (三)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育工作不到位,德育教育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我们要以做“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培训、读书交流、爱心演讲、实践学习和优秀教师评选等主题活动,努力在全体教师间形成“比学习、比师德、比奉献、比品质”的良好风气,铸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之魂,引领学生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四)改变管理观念

  作为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改变管理的方法,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把问题处理,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选择正确的、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针对小学生打架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可以向其他的学生询问具体的情况,当其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再去问当事人,这样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进行相应的调节,问清楚缘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就给予学生一顿批评,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会怕老师,当自己被训斥的时候,下次可能不会再犯,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脾气比较犟,那么他们可能会和老师犟嘴甚至起冲突,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

  (五)于细微处出发,确保德育激助策略的有效性

  单纯的德育课程讲解或一两次的德育活动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德育的内涵,也不能起到长期的效果。要想将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就应从身边的小事人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人手,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由小及大,由浅人深,激励学生学习与道德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积极表彰做好人好事的学生,给他举行佩戴小红花的仪式,让他感受到荣誉感;对平常为班级作出贡献的学生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奖励一些笔、笔记本等,并表扬他的行为;对尊重老师、帮助同学、不乱丢垃圾、帮助教师处理事务、拾金不昧等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在学生做对事情之后及时鼓励和肯定。采用这些激励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学习德育知识、遵守德育要求,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

  1.建立教师的引导和榜样作用

  教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力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地位,从而发挥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所涉及的知识多是一些基本的定义和运算,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对后期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养成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思想,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由此一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可以将参与公益活动拍成短片或者图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公益的意义,进而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

  结束语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条件有限、资源紧缺的农村小学中,其作用更为明显。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农村小学德育模式,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发挥家长和社会实践的协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着力培养身心健康、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李玉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65.

  [2]张显燕,王振海.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33+37.

  [3]孙丹.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技巧浅谈[J].科幻画报,2018(12):208+210.

  [4]陈玲玲.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初探[J].教育界,2018(12):133+139.

  [5]陈勇.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及提升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6-7.

  

  

篇二: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

  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浅谈留守

  儿童行为习惯养成

  【摘要】近几年,“留守儿童”这个词语频繁地出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特殊,行为习惯也较差。所以,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从家长方面、学校方面、家校合作三方面来谈。

  【关键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问题,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家的现象比较多,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只关注孩子的衣食和基本安全,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所以,这些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大多数行为习惯较差。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形

  成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落后等因素,导致他们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不当,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较差的习惯。农村小学留守儿

  童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说话不文明、恶语伤人、逃学、厌学、打架斗殴、偷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是教师教育方法单一,没有更好地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

  一、家长方面

  让家长参与管理。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动直接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必须让家长参与孩子的管理。

  1.学校方面

  首先,我们教师必须做到: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我们教师要有爱心,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王先华教授说:“心中有大爱,眼中有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爱的都是一些好学生,而对班级里的一些“问题留守儿童”关心较少。泰戈尔有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自由。”我们不妨将这句诗移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随时随地都要留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同时也要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因为宽容是爱的甘露、宽容是转化“问题留守儿童”的一剂良药。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卡,卡上有家长、村长、班主任等联系电话,留守儿童需要求助时可以直接拨打电话。

  再次,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体育比赛、书画比赛、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以及各种兴趣小组,我们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关注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之处。我们做老师的平时要多留心观察问题留守儿童,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他们感到有这么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只有改

  掉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才对得起老师和同学的那份真挚的爱心。

  三、家校合作

  一是家校联系。要求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至少与自己关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通5次以上电话,劝说家长至少安排一个人监护自己的孩子,或者在开学前把子女带到务工地就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进一步矫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是是家访,要想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好家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协商共同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老师不仅要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如实反馈给家长,还要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更要与其家长或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三是宣传教育。同向其家长或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效果应该是很好的。我们学校的多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将得到很好的矫正,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然,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两人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定平."《习水县马临街道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中外交流000.001(2019):98-100.

  2.

  易锦艳."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势在必行."中国教育学刊9(2018):102-102.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研所“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4014)的相关成果。

  

  

篇三: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

  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意识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在现有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老师们通常会将德育教学渗透在学科建设中,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教育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是非常符合现有小学德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的,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承额体现。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为使德育教育中闪现立德树人的光芒而提供思路。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小学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育教学。其中在现有的德育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将德育教学变成一种制度化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体现出德育教学的人文关怀。而且在教学的时候,日常教学通常是根据相关的教学条例来设计的,很少有根据学生进行定制化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来说没有明显的效果。而立德树人教学思想是非常好的教学思想,能够很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改善原有德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本文中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为相关的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一、在日常点滴中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则是在学生的日常点滴中进行的。对于习惯来说是这样,对于德育教学更是如此[1]。在德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握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来向学生渗透立德树

  人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同学在遇到老师的时候问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学机会。趁这个机会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提倡这种日常点滴中的良好德行。还可以在班级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同学伸出了援手。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来对帮助同学的那些人进行表扬和奖励。一方面让这些帮助同学的人在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另一方面则通过奖励这些人来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这样一来,整个班级都会处在一种被善意包围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德育生长环境。

  二、在实践活动中传递立德树人的理念

  德育教学不仅要在日常点滴中进行渗透,还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传递。对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来说,实践活动是检验这一教学思想的重要方式[2]。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德育的观念和理论知识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目前的状态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和德育教学的本质。例如在推行立德树人教学思想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一些义务劳动,并认真记录学生在这些义务劳动中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并且在活动中。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从而让每一次的实践活动都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台阶和方式。因此,对于将立德树人思想运用在德育教学中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提升学生的日常运用能力。

  1.老师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老师起着引导和设计的重要作用,因此老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将立德树人教学思想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时,就要求老师本身能建立良好的立德树人思想,能够将立德树人的教学活动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3]。为了提升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关于提升老师德育教学水平的讲座,同时举办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德育教学的技巧提升训练。同时,老师还应该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不仅是一种要求和任务,更是陪伴学生一生成长的关键部分。因此,在进

  行立德树人思想融入的时候,就要及时根据教学内容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当然,对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环境的营造也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过程汇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出。而现有的德育教学体系还存在很大问题,过于制度化和模式化。面对这一现状,老师可以将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融入到小学德育教学中去,一方面提升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程度,另一方面则提升了德育教学的成效,让学生的德育素质更加完善。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体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春晓.乐中树德,乐懂人心——多元化音乐教学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实践[J].速读(上旬),2018,000(011):265.

  2.冯立新.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3):22-23.

  3.王兴军.谈"立德树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26):1.

  

  

篇四: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的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立德树人家校合作家校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选题的意义:家校合作模式的一方是指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另一方是指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集体,双方共同服务的指向为学生。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成长不仅需要学校阵地,更需要家庭教育。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国内外研究现状:家校合作的研究在国内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也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四川成都锦江区“家校互动和谐”教育实验、江西抚州市“家校同创”德育工程等,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国外,家校合作研究的历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诸多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重要环节,家校合作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课题第一部分从中共十九大的相关教育政策入入手,讲述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家校合作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国内外家

  校合作的先进案例和具体尝试,结合本地实际阐述其可借鉴的经验和作法。第三部分是重点,以学校为点,讲述学校家校合作的实施细则和实施过程,总结出我市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哪些经验可常态化操作,哪些注意事项是以后要避免的,通过物化成果进行展示。第四部分是各组的调研报告,分城乡学校、分公私学校、分中小学校。第五部分是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和论文集。第六部分是结题报告。最终预期成果为一部专著。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总课题下分四个子课题:一是“县城中公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对位于小城市中的公立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有效经验进行探索;二是“县城中私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对位于小城市中的私立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有效经验进行探索;三是“乡镇公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对位于乡村中的公立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有效经验进行探索;四是“乡镇私公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对位于乡村中的私立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有效经验进行探索。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具体思路:第一步从中共十九大政策入手,以学校为单位,从制定“家校合作”的实施细则开始,追踪各学校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家校合作”的经验挖掘,然后总结学校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各学校的调查报告。第二步从各学校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全市的经验和问题,总结出可推广的操作办法,形成结题报告。第三步制定全市“家校合作”方案,进行全市推广。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以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论证其效果);案例分析(以各学校为单位,以某一具体做法为案例,详细分析做法的优劣);对比研究(将我市学校与相关学校的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学校之间实施条件与效果的差

  距)。具体思路:一、申请立项:2018年5月15日至6月1日。二、布置课题事宜:2018年6月1日至6月30日。1、课题分组情况第一组县城公立学校负责人:马俊兵严泰斗子课题:县城公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第二组县城私立学校负责人:严癸红华恒超子课题:县城私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第三组农村公立学校负责人:鲁言雄李洪祥子课题:乡镇公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第四组农村私立学校负责人:谢晋何光书

  子课题:乡镇私立学校“家校合作”机制探索第五组统筹组责任人:鲁智才李洪祥严癸红《天门市立德树人的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2、各组主要任务①总结中小学校“家校合作”的经验和作法;②带着问题去考察相关学校的经验,并完成考察报告;③结合先进学校的作法,改进本校“家校合作”的作法;④完成相关调研报告和论文写作,交由市教育局统筹推广。三、课题研究过程1、调研考察阶段(2018年7月1日至7月31日):制定方案、先进学校考察等;2、调研总结阶段:

  (2018年8月1日至8月31日):总结考察学校的经验,形成考察报告;3、学校实验阶段(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结合学校实际,运用考察经验,制定本校“家校合作”方案,在本学校推广实施;4、学校实验总结阶段(2019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总结本校经验,并形成物化成果;5、课题总结阶段(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总结全市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形成物化成果。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主

  要创新点和特色:本课题要突破的重难点一是考察工作:在“家校合作”课题上,很多兄弟学校做出了很成功的经验,在考察学习中,存在兄弟学校是否教“实手”、考察经费是否有保障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通过组织出面、经验共享建立合作对口学校等方式进行解决。二是实验学校是否认真研究和实施具体方案,是否有能力撰写相关物化成果。对此,我们将以市教育局为牵头单位,召开会议进行落实,同时对写作人员进行2-3次专题培训,提高其写作的操作能力。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和特色是:以全市为单位,创立一个“家校通”平台,涵盖“家校通”微信平台、“家校通”杂志平台、“家校通”网络平台、家校电话直连平台等。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研究资料:1、王艳玲,英国家救合作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42、贾莉莉,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3、陈铮,中美中小学空校合作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4课题编号:4529

  

  

篇五: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农村小学“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作者:吉裕建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8年第06期

  86年前,陶行知先生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改造》一文中,对于刚刚开始普及教育的乡村教育发出了这样的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反观今天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陶行知先生86年前的那一声疾呼,今天听起来仍然让人振聋发聩。当然,问题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管理者,也许我们不能立马改变整个社会的教育生态,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一所学校的育人方向。

  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已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区域优势,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呢?

  陪着孩子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它是所有孩子快乐童年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农村学校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树林里、小河边、田埂上、麦垛旁……无一不是孩子们撒野欢笑的天堂。作为学校,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孩子玩,但怎样才能玩好,玩出名堂,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精心设计玩的项目和过程,并陪着孩子一起玩。

  春季踏青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因为农村资源丰富,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基本是学生想去哪就去哪,哪儿好玩就上哪儿去。活动的项目也是多种多样,在行动之前,基本由学生集体商量而定:唱歌、跳舞、野餐、放风筝、玩游戏、采集标本、观赏菜花……无一不可。

  每次学校活动,都会有其活动的目的,这一目的,需要老师们提前思考和设计,这样才会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老师,在活动的前后,我们应该重点思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拟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的拟定,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对集中的时间、活动的地点、行走的路线、活动的项目、学生分组等情况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

  制定活动规则。学生来到野外,跟校内的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它缺少区域限制,因此兴奋、撒野、狂奔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每次活动前,我们都必须与学生约法三章,哪些地方可去,哪些地方不可去,那些事儿可以干,那些事儿不能干,这些都必须提前跟学生讲清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反馈活动效果。对于活动的真正目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最后一条,概括起来讲就俩字“保密”,也就是指我们的教育目的必须对孩子们保密,一旦我们的目的让学生知晓了,孩子们就会觉得这样的活动不好玩了。我校开展的好多活动,表面目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玩”,玩得开心就好。在教师会上,我经常讲,学校组织的活动,包含了很多隐性效益,也就是活动的附加值,这一附加值其实才是我们开展活动的要义所在。因此,在玩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及时提醒,此时的“提醒”要比课堂上的说教效果好很多。活动结束之后,几乎无需老师提示,孩子们自然会把此次玩的过程当做日记的内容,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种在玩中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能显现玩的真正目的。

  领着孩子做

  对于现阶段好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几乎都是说得多,做得少。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以及思品课,几乎都是在对学生口头说教,这种说教的方式收效甚微,有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儿童的教育,最好的时机就是在活动中,它要比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来得深刻。因此,我们扯着嗓子喊,不如领着孩子做。

  志愿者行动。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卫生管理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比较麻烦的工作。我校在抓学生卫生习惯的同时,启动了校园志愿者行动,将学校难以管理的一些卫生死角,分设为三十个志愿者岗位,由学校招募的三十名志愿者具体负责,每人一个岗位,定岗定人。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定期检查,学期结束,参与此项活动的学生,大队部都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学校“校园之星”的评选。此项工作实施一年来,效果极好,因为以前是“要他做”,而如今已变成“他要做”,更令人欣慰的是,三十名志愿者解决了我校九百多名学生多年未能解决好的问题。

  劳动实践。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之下,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不认识农作物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于是这些孩子慢慢就变成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书呆子”。在我校新校区绿化设计时,我们特地挑选了一块阳光充足的地方,将它设计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一共九小块,每块二十多平米,分别承包给四至六年级的九个班级,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去种植水果或蔬菜。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了孩子们与农作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切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更让他们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内涵。

  玩具义卖。每年的学雷锋日,按常规,一般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去大街上清扫街道,去村头路边捡拾垃圾……其实,这些活动,如果缺少长效机制,作秀的成分就偏多了,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样的“学雷锋”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副作用”。如果我们学校领导不受形式主义的影响,不好大喜功,不讲求排场,把关注的焦点拉近一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急需帮助的人。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九百多个孩子中,孤儿就有四位;先天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孩子有三位;父母身体残疾或因病致贫的孩子有十几位。像这些孩子,如果我们不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那我们所有的爱心教育都显得苍白无力。今年的三月五日,我校就组织了“爱心无价,玩具义卖”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动。首先动员学生将自己不需要的玩具捐献出来,然后各班统一在操场上设置摊点,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资助我校几位家庭特殊的孩子。虽然他们每人只得到几百元的资助,但看到家长眼中那感动的泪水,我们感觉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

  

篇六: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小学德育实践

  探索

  摘要: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环节,也是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最终落脚点。需要教师调整育人方式,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实现德育的落地。现针对小学德育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症结所在,并探讨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引言:所谓做人先立德,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奠基环节,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开端,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的育人价值得到全面释放,随之而来的是对德育教育模式的深度探讨。传统的说教式方式显然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育人要求,探索更易于学生接受教育手段,促进知行合一,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效落实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1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实践现状

  虽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使小学德育摆脱边缘地带,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教育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德智失衡现象普遍存在。在现行教育机制影响之下,智育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分数至上的观念并未完全摒除,德育的“让位”并非个例。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师生角色定位的把握不够准确,命令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校主渠道不够通畅,家庭与社会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德育育人渠道狭窄,教育载体缺失,成为影响德育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第二,德育教育浅表化。一些教师所采取的德育方式不尽合理,单纯的采取形式化的教育活动,如要求学生熟记日常行为规范,穿校服、戴红领巾等仪表要求等,而对于深层次价值观的解析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并未理解其所以然,对于德育的认知停留于浅尝辄止的层面,难以转化为自我认知,并未对自身思想行为产生积极引导。

  2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实践优化策略

  2.1全面育人,丰富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要求,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丰富德育内容。首先,教师应深刻领会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德育教育任务。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打破知识本位的固化思维,关注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采取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例如,在班主任的主导之下,各学科教师定期召开德育教育研讨会,针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课堂表现、思想动态、行为举止等教学反馈进行分享,各学科教师互通有无,形成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分析交流,为后续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参考,拓宽德育内容覆盖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与管理工作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德育元素,并以契合的方式融入教学内容,让德育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引导。

  2.2多方联动,拓宽育人渠道

  德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培育过程,并非是单纯依靠教师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调动家长与社会等多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拓宽德育育人渠道,共同助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向家长传递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例如,教师每月设置德育家校联动日,组织德育相关的亲子活动。通过日积月累让家长看到孩子身心的变化,深入的理解德育的必要性,进而自觉肩负起家庭教育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与行为约束。对于社会教育而言,教师联合当地社区或教育部门,实现德育的课外延伸与拓展。例如,选择各行业的德育代表到校分享亲身经历,可以是人民警察以真实案例给予学生警示,可以是志愿者讲述帮助人民群众的愉悦等等。通过构建德育联盟,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3生活实践,落实知行合一

  德育并非是假大空的宣讲,而是引导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教师采取生活教育方式,加快德育的落地,促使学生理解德育的本质内涵,转化为自身素养,实现知行合一。具体而言,第一,教育形式的生活化。教师转变命令式的引导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化形式传递德育知识,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例如,以学生热衷的网络游戏为切入点,根据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展开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体会。引导学生分析网络游戏利弊,树立健康的信息观念,杜绝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第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单纯的德育理论显得苍白而无力,教师结合社会现象,渗透正确价值观,提升德育的说服力。如志愿者抗震救灾、奥运会展现的拼搏精神与爱国情怀等等,让德育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立体形象,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更为深入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效果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提高重视程度,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探索高效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思辨能力,能够明辨是非,约束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顾歆.“为”而“不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95.

  [2]武传珍.立德树人下的小学德育[J].清风,2021(04):50.

  

  

篇七: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形成了全新的趋势。在当今的小学生教育体系之中,家庭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在农村中由于许多原因造成了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缺失,对农村小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里立德树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为农村家长寻求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在当今社会,教育学家逐渐注意到农村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生的重要引导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农村家长只是单纯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造成了孩子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农村里少年犯罪事件激增,对于农村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本来农村的生活环境就相较于城市差一些,若再不重视家庭教育,城乡的教育差距将会更大,因此,我们应该去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为农村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助力。

  1.农村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问题

  1.家长的知识水平不高

  农村里的许多家长大多教育经历很少,知识水平不太高,虽然自己是很关心孩子,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实施“棍棒教育”,一有错就动手。小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无法进行辩驳,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思做事,而由于父母自身知识范围的局限性,很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被引导到错误的方向,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的道路。可以说有时父母的无知和妄为会害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农村家长由于自己农务繁忙,所以没有太多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于是部分小学生和一些不良少年交往时,父母不花时间去关心和劝导,直到孩子犯了错误更是以拳脚相加的方式来教育。这样小学生有时产生逆反心理,就去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来博取关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而引发的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有时甚至会使孩子逐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毁了原本花朵一样的人生。

  1.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尊重

  一些农村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人格权利极其不尊重,他们会以自己是孩子亲人的身份去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于他们的个体。他们其实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高考来摆脱“面朝换土背朝天”或是打工的命运,至于孩子的德育教育,通常也都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让孩子认识是非善恶,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性,也导致了农村里的部分小学生过于淘气,且道德感缺失的现状。

  1.对于农村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应用策略

  1.多些陪伴,少些命令

  农村家长大多为生活奔波,时间比较忙,但是对于自己孩子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家长的亲情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在空闲时间时和孩子进行交流,可以询问一下他们的学校生活,说说最近遇到的趣事等等,拉进亲人的关系,这样家庭教育就可以透过交流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在外打工,没有办法回家跟孩子密切交流,其实可以在闲暇时间给孩子打一通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对于孩子的德育要充分重视,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要去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这样有了园丁剪枝的小树才能茁壮成长。因

  此家长应该在自己进行家庭教育时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命令,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这样实行家庭教育也就容易多了。

  1.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家长在要求孩子去做到某些事时,自己也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立德树人,所以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关注孩子品德的树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减少口头教育,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例如在教育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可以多带孩子回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享受三世同堂的快乐,并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这样做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馨与欢乐,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所以说相较于“言传”,“身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此父母在对儿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当自身先去做到,这样才能够以德服人,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行的新时代少年。

  1.优化环境,“孟母三迁”

  农村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家长必须深切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父母应该尽力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物质层面,最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因为精神世界的丰富往往比物质的丰裕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走得更加长远,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孟子的母亲更是搬了三次家来为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孟母的悉心教导更是推进了孟子的成才,这表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所以作为父母更应该有一份责任在肩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结语

  在农村中,家庭教育的逐步重视与提倡是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强大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第一课,对其人生轨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首先要做到尽力地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应该不吝啬时间的付出,悉心陪伴孩子成长。其次,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也应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信服,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会逐渐渗透到孩子的身上,对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最后,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且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之重大,家长应该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来促进孩子的德育教育。所以农村的家庭教育必须重视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样才能够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凤艳.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30-235.

  2.戚天胜.浅议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文存阅刊,2018(20):12-13.

  3.夏晓兰,夏晓英.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13-114.

  4.李晓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J].学周刊,2015(34):71-72.

  作者简介:

  张治强(1987.2-)男,汉族,甘肃省华亭市,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单位:甘肃省华亭市策底镇中心小学

  

  

篇八: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作者:吴显峰[1]

  作者机构:[1]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

  出版物刊名:华夏教师

  页码:8-9页

  年卷期:2019年第7期

  主题词:立德树人;好习惯教育;习慧课堂

  摘要:好习惯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从习惯教育、构建体系、习慧课堂、多彩活动、特色文化、家校共育、打造品牌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建构好习惯教育的系统育人模式,如何做有根的好习惯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立德树人的实践样本。

  

篇九: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落实立德树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实践探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的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改革,更有益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如何更好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方法和策略研究的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教学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起始阶段,教师教学中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得以落实。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

  (一)教师言传身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同其他情感一样都是相互的、真挚的。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讲,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对教师的偏好喜爱都有很大的关系。活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彼此是朋友,学生在对教师关爱的影响下,在课堂上尊重教师,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

  (二)多渠道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概念性强,故而课堂气氛格外重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刻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积极引进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同其他学科而比有许多的不同。首先,《道德与法治》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

  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从课程拓展为课外,通过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有意义的地方,让学生的身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感触,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作用,更有益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

  (三)教师全方位指导巩固教学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学生收集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内容,为授课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多引用学生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分析,同时将课内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每日不胜其烦的其进行指正,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学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感受老师的关怀,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做到真正的交心互动,真心指导,逐步形成深厚的情感并且深化共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一)积极构建《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育网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就囊括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养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从自身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以“德”作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所以,教师要积极结合小学生普遍特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建立一个科学德立德树人教育网络。该网络的构建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家长、社会都有责任提供帮助,共同为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培养贡献力量。小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所以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家庭教育格外重要。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要积极创建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能够及时的反应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情况有个预判,进而更有益于全面对学生落实思想道德培养[2]。

  (二)教师不断约束自身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更是从自身的谈吐气质及自身不经意散发出来的能量,都在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要清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要努力的提升自己,努力的去成为一名具有高尚的品格的人,时刻的要注重自己的谈吐修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氛围,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生,指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还要奖罚分明善于发现学生不同的特点,再委与不同的责任与使命,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教师还要用基本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并且不要局限于一科一门,要勇于涉猎多种学科知识,这样对待发现的问题就可以多角度的看待。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勇于实践,并且要树立自身的学习理想信念,并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框架,勇于的面对社会上的诸多挑战,站在学识的前沿引领学生前进。

  (三)改善教育方式,强化学生主体

  无论教育如何的进行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以人为本,为了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更好的摄入知识理论、运用知识能力为主要的思想观念。一贯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上课为主,学生就是参与者,故而,普遍课堂模式就是教师讲授、教师板书,学生仅仅听讲抄写的模式。这样老派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学氛围也不够活跃较。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这样的教育现状,并且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让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要重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课前准备、课中反馈、课后拓展延伸进行实践,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己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首先要积极结合小学生普遍特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建立一个科学的立德树人教育网络。其次,要教师要不断约束自身,提升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创设体验活动,真正让学生身心得到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钱友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0(Z5).

  [2]马瑞伟.彰显责任担当更好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C]//荆楚学术(2020年2月).2020.

  [3]林官鸣.立德树人育人为先——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19(21).

  

  

篇十: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让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地的实

  践研究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理念越来越受推崇,所以当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语文学科便需要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在个性表达、讨论活动以及问题设置方面进行更加贴合文本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是在语文课堂上融入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求知欲,使学生完善自身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使命,形成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完成立德树人的终身教育理念。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引言:如今,教师积累教学经验难能可贵,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经验的积累也会成为阻碍道德育人的手段,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更加倾向经验主义,如此对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无法达到应有的作用,削弱了人格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于经验之外,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内容,在知识的道路上不断探求,营造更加积极正面的文化形象,通过灵动的手段帮助学生完善思想。

  一、促进国学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由于小学生在思想和智力发展方面都较为稚嫩,在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方面并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怎样让小学生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让思想品德更加迎合小学生较为稚嫩的思维,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灌输国学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在阅读经典时,人格善化的意义至关重要,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品位和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天然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由内而外散发出温和儒雅的形象,利用传统文化精髓显现出我国优的秀民族文化魅力,积累历史文化知识涵养,自内而外产生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培育学生高尚情操,形成

  完善人格。我国历史文化悠久,长时间的积累拥有越来越多具备教育意义的经典文学著作,需要把握知识教学理念,在教师课堂讲解过程中展现出品德和道德教育的魅力。

  二、营造公平合理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很可能出现因学生行为不当而过度惩罚的情况,甚至过度发脾气,尽管教师的出发点并没有错,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够认识错误及时改正,但这样的行为仍然会让学生内心形成负面干扰。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比如在讲解古诗类文章时,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很有可能出现各种解读失误,教师必须要保持充足的耐心,不要质疑学生的不同见解,而是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自我思维,将优秀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为今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奠基。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本内容根源于日常生活,但是课本内容的学习需要则依靠教师的讲解,从而拉近了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当学生无法体会到课本中所传达的情绪和情感时,在进行小学语文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现象,塑造完善人格,为立德树人目标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树和喜鹊》这篇文章时,文章提到了孤单这个词汇,当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当指引学生抓住重点关键词,即只有、一个等等,让学生获得切身感悟,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父母都不在家中自己面对空荡房子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引发学生联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孤单的具体内涵。

  四、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从传统课堂教学来看,师生关系非常微妙,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所处位置常常被忽视。对于学生来说,采用传统学习方法无法获得创新,按部就班的手段无法带来新的体验和收获,学生也无法合理表达思维。在教师讲解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只能跟随教师的思维,并没有获得独立的自我思考空间形成独立的思维人格,这干预了学生形成正确思维三观。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意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时刻处于平等状态,

  教师跟随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将更多课堂展示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展示所思所想。比如,教师在讲解二年级《妈妈睡了》这篇文章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母亲酣睡的姿态,从侧面展现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意。教师可以把握文章内容,以自身角度剖析与母亲的日常生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教师两者之间的距离,强化两者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亲密的情感共鸣,构建良好的道德榜样形象,促使学生提升道德素质。

  五、让课本知识充分挖掘

  为了能够让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课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当把握语文教材的特殊性。从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其重难点内容为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创作都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且语文教材在进行文章和古诗词甄选时,大多选择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的作品,希望让更多正能量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充斥学生大脑,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贡献应有力量。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出课本知识,让课本成为立德树人的良好工具。比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尊严》这篇文章时,利用石油大王面对苦难仍然乐观保留尊严的故事,向学生灌输维持自我底线的价值,明白尊严所带来的重大意义,以故事为导向,推动学生完善身心发展观念,树立明确正向的道德素养,当然,除了《尊严》这篇文章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素材。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发展需要道德的塑造,在教育教学环节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要素,当教师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必须要将立德树人观念践行到实处,完善教师的思想内涵,依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推动学生弘扬优秀语文知识内容,让语文教学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标准。

  参考文献:

  [1]杨生林.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57.

  [2]宋佳.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研究[J].吉林教育,2020(19):82-83.

  [3]杨迎喜.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98.

  [4]孙继元.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分析[J].吉林教育,2020(04):55-56.

  

  

篇十一: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

  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广,立德树人成为了当前教学体系中的根本任务,一个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近几年社会思潮的不良转变逐渐对当代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三观还未形成的小学生,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策略

  引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指的是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即“德才兼备”,其具体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德”,在教学中德育优于智育,教师通过积极向上的正面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二是“树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德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

  1.小学阶段德育教学还存在的问题

  1.家长普遍不重视德育教学

  在当前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成绩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在家长群体中不断蔓延,进而导致多数家长不认可也不配合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认为德育教学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显然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德育教学没有与时俱进

  教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效果无法像其它学科一样进行考量,因而教师在德育教学实践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空洞,大多以说教的形式传递价值观,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增加了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渠道,而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论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没有考虑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1.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社会在选拔人才时都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标准,在这种社会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拥有深厚的才学功底,同时还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能在社会中起着模范作用,使得社会环境和睦繁荣,但随着近现代各种思潮主义的涌入,利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冲击着原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加之四通发达的网络将这些内容传送到各个群体,人们固守的美好品德受到负面影响。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良好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身心人格,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能够担负起社会和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1.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策略

  1.转变德育观念,家校合作发力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父母的教育观念将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不重视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过度宠爱、放纵其日常行为,或者一味强调分数,而不去纠正其在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日后孩子在进入社会时会产生人格偏差,导致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受阻。家庭作为学生学习和

  成长的重要活动场所,其在德育方面的培养效果是学校课堂无法比拟的,学校的德育教学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效果差强人意,而家庭里的德育培养则会不断滋养和丰富学生的心灵。

  因此,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教学工作中,需要与家长多沟通和交流,首先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培养观念,让家长重视德育教育,例如通过组建家校微信群增加家校互动,教师可定时在群里推送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方法,也可以让家长在群里分享自己或者身边的优秀培养案例,除了线上交流的方式,教师也可定期组织家长见面会,双方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探讨。

  1.丰富德育内容,紧跟时代脚步

  世界万物皆在“相对静止,绝对运动”的理论上发展变化着,这对德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社会的变迁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也意味着每个阶段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同的时代要求,但总的来说,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全面人才是社会发展中的明确要求。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上层建筑的改变,整体的教育理念逐渐从“考试定终身”的传统论调转变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目前增加了德育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社会环境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德育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近几年疫情现状,增添医护人员日夜忙碌、坚守一线的事例作为社会责任担当的教学内容,让德育内容贴近当代社会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一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肩负起自身使命。

  1.创新德育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陆游曾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道理,可见”实践出真知”的理论是古往今来都赞同并推行的,任何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引领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习得新知,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德育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让学生

  把学习和领悟到的良好思想品德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以高尚的道德为引领,指导自身在社会交往、学习生活等领域的行为方式,使其成为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优秀青年。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工作时,除了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输入”,还应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具体行为“输出”所学内容。

  例如当学习到有关勤俭节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节约小妙招,比如收集打印纸的空白面作为草稿纸等,并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实践,一来学生会觉得学习的东西很有用,二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这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模式更有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在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德育教学工作时,需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当代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看清目前形势,发现德育教学工作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家校联系来提高家长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度、更新教学内容以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或者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思想感悟等形式推进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兼具品德和才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滢.浅议“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2(02):130-132.

  [2]王冰清.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18):191-192.

  

  

篇十二: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下如何立德树人——小学德育

  教学的几点实践探索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健康处于发展阶段,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因此教育部门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视为教学重点。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感受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者应抓紧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并贯彻落实,为社会优秀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德育教育被列为重点发展教育,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能力,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健全,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品德基础,全方位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核心素养下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立德树人实践进行探索。

  一、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由于学校德育课分课不公平、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德育教学理论落后,导致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引导小学生掌握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为提高小学生在以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主要分为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勇于担任、实践创新)[1]。

  德育教育是教师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民族精神、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将核心素养、德育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

  现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很多小学生处于一个养尊处优的成长环境中,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溺爱,在学校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心理上的偏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从小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立德树人的理念影响下,教师首先要懂得修身养性,先提升自身修养,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时,教师在介绍完文字的发展史后,可以带领小学生一起阅读一些国学文献,中国以儒学思想为思想理念,所以教师可以在《论语》中选取一小片段与学生进行共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是告诉我们要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这样不仅让小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能从小树立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从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德育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教师应当牢记“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理念[2],并将理念巧妙的融合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下逐步长成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热爱祖国的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除此之外借助课程向小学生讲述有关在家乡的英雄烈士,例如广东省的英雄烈士有“吴勤、苏

  建中、高恬波、陈垣、邓培”等多达73烈士,讲述这些烈士的伟大事迹,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德育品质,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小学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缺少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很强的奋斗欲望,德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新型教学模式,如利用绘本、动画片来引导小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课下德育教师还要时刻留意小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面对面一对一的进行开导,以好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付出,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养成了日常吃饭挑食、浪费食物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要点,用悯农这首诗来开展教育,甚至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去田间亲身感受农民农耕的辛苦,在帮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播种技巧和知识,这样不仅让小学生更加珍惜粮食,也培养了小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从校园实践中实践立德树人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成长初期,在成长阶段里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去探索,所以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小,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都参与进来,丰富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建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开展成班会,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和有趣的事情,列举几件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事情。之后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回家给父母洗脚、给父母按摩、给父母洗头。通过这些小事来培养学生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五)家庭学校互相合作

  除了学校,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但是很多家长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的内容主要是盯着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有关心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学校要时刻与家长保持沟通,时刻分享学生在校表现,也让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亲子课、亲子讲座,让家长与学生都参与进来,不仅可以拉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还能建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现代通讯工具,实时汇报小学生在校表现,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利用通讯工具完成教师布置的德育教育任务。学习还可以开展“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亲子德育教育讲座或者班会,也可以举行“波浪球、神秘图形、二人三足”等亲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联合起来,还能拉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着我国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部从小学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重视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正所谓十年树人,抓住小学阶段正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机会,大力全方面地培养学生德育教育,推动我国教育领域未来发展,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拥有良好品质和高尚品德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叶云霞.双育融合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学科中德育的实施途径[J].新智慧,2020(3).

  [2]徐美娟.小学德育教育的探讨——浅谈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明日,2019(30):0284-0284.

  

  

推荐访问: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研究 树人 立德 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