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9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9篇

2022-09-06 16:4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9篇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i▲制占缸金丽西_而队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与我国的对策研究吴小平!塾堕垒丝摘要当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9篇,供大家参考。

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9篇

篇一: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制占缸金丽西_ 而队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与我国的对策研究吴小平!塾堕垒丝摘要当前,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极大的改变了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安全基础,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与其他安全因素紧密的联系在—起, 就使得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因此, 本文对网络主权的国家立法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 针对网络主权这一概念明确了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全文最后指出了加强国家网络主权的对策.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主权国家主权作者简介:

 吴小平,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

 法学理论.中图分类号:

 D 920.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059 2( 2013)o l- 14 7 - 02主权理论是当前国际政治领域的基础理论, 也是国际关系得以进行的依据。

 主权原则是在国际法的发展中产生、 发展和确立起来的。

 它从产生到现在, 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坎坷, 现在依然是国际法的基础、 国际关系的基石。

 在新时期, 国际间矛盾冲突不断, 我们更应该以战略的眼观来重新审视国家主权理论, 将国家主权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相结合, 根据时代变化的需求来及时调整。

 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对于国家战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 我们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 坚持与时俱进, 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 在网络时代发展中寻求主动地位, 在网络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我们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决心, 还有利于我们真正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一、 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 一)网络主权的概念网络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在信息网络空问的自然延伸, 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在络空间的行使主权管辖权。

 在网络环境中。

 由于一国公民的行为空间有了新的扩展与此相应, 国家主权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

 @ 加强网络主权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分析国家在维护网络主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以及探寻网络对于国家主权维护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就在于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 信息网络秩序的法制化建设是维护我国网络主权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信息网络属于全球信息共享网络。

 网络环境的优劣对于资源的传播和信息的共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上来看, 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 还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相反, 如果一个差的网络环境则直接危害信息安全, 还会危害社会, 作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 从而危害到国家安全, 破坏社会安定的秩序。

 网络空间作为法律领域的一个空白, 必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 立法规范变成为必然的选择, 也是迫切的需求。

 因此, 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 是我们国家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基础。

 而加强行使网络空间管辖权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容就是要利用法制的力量来规范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塑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秩序, 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使网络信息资源有法可依, 真正实现法制化管理。

 可见, 我们行使网络主权管理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加强网络信息的法制化建设, 这也是我国对信息网络资源进行管辖的必要手段, 是国家主权安定的客观需要。

 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 可以有效的规避发达国家利益互联网推行政治特权, 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的安定。( 三)网络信息立法的原则和策略加大网络信息立法, 应该以宪法为准绳, 遵从以下原则: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网络信息立法的基础。

 由于互联网自身存在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因此网络中的信息和资源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取和泄露, 这就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因此, 加强网络信息立法就是要以安全性为基本原则, 将有效防护信息网络安全作为立法的基本目的, 保障社会公众依法享受网络信息资源, 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其次是引导和鼓励原则。

 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需要法律进行加以引导和鼓励, 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网络技术的发展来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难点, 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利用信息阿络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以健康的心态来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交流和从事电子商务活动, 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最后是开放性原则。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一些特定技术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手段会逐步被新技术而取代。

 因此, 网络信息立法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形态, 这时就需要通过对现行法律的逐步完善来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发展的需要。

 如果网络信息法律停滞不前, 那么就无法解决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类问题, 法律也就将失去其必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因此, 信息网络立法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开放的姿态和立场来面对随时带来的难题, 通过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来逐步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保持法律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加强网络信息立法, 还需要加大明确立法的相关策略。

 从一14 7万方数据

 i▲象. j占缸金, ∥ 而r1雨!丛鲎查堡.一一一一。

 。

 …方面来讲, 就是要积极地制定有关的网络信息法律和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

 从另外一方面, 我们述榴鬓逐步的去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 修订和补充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而带来的新问题的司法解释。

 总体上来说j第一, 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

 通过网络信息基本法的实施来统一规范网络信息的基本问题, 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 加强管理信息制度的管理,同时进一步来明确各级企业如电信运营企业、 接入商企业等的主体义务和法律责任。

 第二, 抓紧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有关的配套法律法规。

 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第三, 逐步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 如修改完善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相关规定,逐步完善各级监督机构的法规建设和互联网管理规定等。二、 我国应对网络主权立法问题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对于加强网络主权立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前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加强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良好的内外部协调运行机制。

 当前, 政府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 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控力度也逐渐增强, 这种趋势的变化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逐渐越强。

 另外, 互联网的建立, 改变了传统的官民之间的关系, 民众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来参政仪政, 就一些重大事项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了政府的决策当中。

 政府部门也更多的习惯于通过类似微博这种互联网传播方式来与民众直接沟通, 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实施。第二, 加大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

 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国家必须对此作出迅速的反应。

 政府部门需要不断的来完善其网络办公智能化, 完善政府互联网办公的法规建设, 才能更好的为网络主权立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 积极建立特定的政府职能机构, 实行网络信息监控, 保障信息安全。

 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 网络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自身的缺陷或者其他非法入侵, 严重危害到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 政府部门应该设定专门的职能机构, 加大政府网站的建设, 对于破坏网站, 篡改信息和窃取机密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 通过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发挥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统一管理。” ( 二)掌握信息监控权, 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

 。

 在互联网建设初期, 受制于互联两的信息控制能力和信息屏蔽能力, 我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遭受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丢失和窃取, 给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网络没有边疆, 在网络世界里, 信息资源任意来往, 冲突与对抗也萧然无声, 这种隐蔽性也极大的危害到了国家的信息安全。

 互联网作为全薪的一种信息传递途径, 如果不能够被政府用来作为强有力的宣传工具,那么就很容易对一些国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做为颠覆性的宣传工14 8具, 诸如制造流言、 散播不满情绪等。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种特性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渗透, 改变公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加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就是要在技术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创新网络技术, 取得国际互联网技术上的话语权。

 当前, 我国网络技术发展水平还有待迸一步加强, 由于技术上的差距, 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窃取到国家机密和公众个人信息, 直接危害到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和公众个人隐私, 使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 我们要加大国家网络技术的创新,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投资, 加强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 努力扩充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 三)强化网络外交功能互联网的存在改变了之前的外交渠道, 政府对政府的传统外交渠道得到的极大的拓展, 网络成为外交的特殊渠道。

 在网络时代, 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进行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 依靠网络信息传输的快速话来直接影响到国内公众的舆论, 争取公众对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这种外交模式就是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方式。

 公共外交是依靠互联网信息传播能力而发展起来的,网络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外交方式的变革。

 一方面, 网络化对外交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子传媒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汇集到大量的民众信息, 形成强大的民意, 从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直接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

 另外一个方面,网络也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形象是一种及其珍贵的资源, 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来推进自己的外交设想, 使网络与外交相互融合, 共同发挥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为此,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 我们加强网络主权的立法工作, 就是要通过立法的作用, 来加强对网络的有效使用, 使得网络能够有效的服务于外交工作。

 政府同时也需要通过规范的秩序来宣传本国的发展理念, 加强与发达国家对话的平等权。综上所述,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 异, 由此带来的国家信息安全也随时发生变化。

 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但是也使得信息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给国家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后发展的大国,要积极探讨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 加大网络主权立法, 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 掌握信息监控权和强化网络外交功能等方面来加强国家网络主权保障。注释o①刘德良. 班志附. 论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的必要性与对策.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 0 3( 4 ).参考丈献;It]胡键, 文军. 两络与国家安全. 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2】

 周窟民. 我国网络安全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电信快报. 2004( 10).【3】

 刘文. 网络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 社会主义研究. 20 0 4 ( 2).【4】

 李斌. 网络政治学导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5】

 李劲松. 信息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国家安全通讯. 20 0 1( 7 ).【6】

 张雷, 娄成武. 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 政治学研究. 2003.【弛张雷. 政治学原理.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 0 7 .Is]石围亮. 确保政治安全. 抢占网络制高点. 中国教育报. 2004( 3).【9 】

 巨乃岐. 同络世界的保护神.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 0 3.【lo 】

 刘晓乾. 试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报. 20 0 7 0 ).万方数据

 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与我国的对策研究作者:吴小平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刊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年, 卷(期) :2013(2)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fzysh201302071. aspx

篇二: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11 · 5 中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85期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因具有信息容量大、 传输速度快、 信息交互性强、 覆盖面广以及开放性、 自由性、 渗透性、 虚拟性、 多元性、 平等性等特点 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各种信息传播技术 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 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 互联网因其独特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着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影响 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对于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挑战。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阶级、 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本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1]我国国一、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家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人们交往的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 网络正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意识自由表达的主要场所。但新自由主义、 新干涉主义、 新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 民族主义、 网络恐怖主义等意识形态在网上相互激荡 新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 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思潮在网上泛滥 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 功利主义、 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 邪教和迷信活动在网上蔓延 与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 造成人们信息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和迷茫 导致部分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从而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54同、 信仰和支持。因此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 如果我们不敏感、 不研究 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不能有效引导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2. 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在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 要形成与特定时代传播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某种传播体制、 传播手段。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意识形就会削弱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态传播 是一种平行、 双向、 互动的传播模式 使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为网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自由共享的平台。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也是信息的创造者、 发布者。他们不用通过党政机关批准和检查 可以自主地制作网页 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有关信息 发表各种看法。所以 在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传3. 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网络信息传播所具有的高效性、 广泛性、 强渗透性等特点导致国家对文化的控制力减弱 从而使网络 “成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2]和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播观念、 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也就面临巨大的挑战。地和政治斗争的阵地”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和传播理论与方法 由美国发起并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成为美态和社会文化的工具。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说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 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 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向全世界推行自己的价值标准、 意识形“世界已的网络控制权、 信息发布权 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 达到暴力、 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3]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很早就意识到网络自身具有的优势 并且有意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廖要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对萍尹彦摘意识形态产生重大而复杂的影响 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必须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感染力、 说服力、 中坚力、 控制力 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关键词 意识形态 互联网 挑战 对策宁 530023作者简介 廖 萍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 社科部主任 尹 彦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广西 南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968 2011 05-0054-03新 媒 体 思 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85期2011 · 5 中利用信息优势发挥其意识形态、 文化和经济模式及政治制度等 “软力量” 的吸引力 侵害别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现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难度4. 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的挑战。网络的自身优势使个人和组织发布、 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 多变性、 选择性、 差异性也明显增加大 从而使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强。个人或组织在网上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地发表意见 并且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与他人交换和共享信息。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 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方面 我们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向我国传输他们的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 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而且 在网络时代 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 也可能不再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所以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传统的以新闻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 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 党和政府对意[4]从而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识形态的控制有所削弱形成挑战。二、 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 利用好、 管理好”[5]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感染力、 说服力、 中坚力、 控制力 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凝聚力、 战斗力、 创造力、 感召1.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强调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进行深入研究 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6]因此 应根据网络媒体不断探索传播的力。“要把提高舆现状和趋势 树立正确的网络媒体传播理念 深入研究各种受众群体的需要、 构成、 心理、 行为等特点 考虑受众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 有效整合多种资源 优化引领方式 构建定位明确、 特色鲜明、 功能互补、 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 节奏、 力度 发挥专家学者型 “舆论领袖” 的中坚作用 采取以 “疏” 为主、 以 “堵” 为辅的网络舆论与管理手段 做到 “软硬兼施” 地宣传党的主张、 弘扬社会正气、 通达社情民意、 引导社会热点、 疏导公众情绪、 搞好舆论监督 从而捍卫、 宣传、 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整合、 批判、 改造各种社会思潮 引领被引领者认同、 接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舆论引导2.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能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认同和掌握 是考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的权威性、 公信力、 影响力。势、 新情况、 新任务 不断创新观念、 形式、 方法、 手段 转变传统的 “话语模式”  利用民间舆论场 把握社会流行思想动向和社会思潮发展趋势 把主旋律教育与健康向上的求知、 审美、 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理论宣传形象化、 理论话语生活化 理论旨趣现实化 寓教于情、 寓教于理、 寓教于乐 增强网络传播的亲和力、 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虚事实做 把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网上、 网下工作的联动 不仅为网民提露社会假丑恶的现象 直面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要以BBS网上辩论、 网上座谈、 网上对话等形式激活受众对意识形供更多、 更快、 更好的服务 更要关心广大人民的利益 揭论坛、 QQ聊天、 网络视频、 电子公告、 个人博客、 网上投票、态的认知模式 以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 宣传得更形象、 生动、 逼真 使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手段与方式做到求新、 求变、 求活 从而实现事与理、 情与法、 形与声、 形与神等有机地交融 不断增强党的3.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宣传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 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进程 不断开辟思想理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增强自身魅力 并用理论武器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特别是面对易突发和激化的问题和矛盾 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澄清事实、 解疑释惑、 疏导情绪、 化解矛盾 把 “通俗” 与 “深刻” 结合起来 把 “说教” 与 “客观”结合起来 把 “逻辑” 与 “实践” 结合起来[7] 把问题的道理讲深、 讲透、 讲到网民的心底 把矛盾的核心和实质梳理清楚 并在与之沟通、 讨论中取得共识 在交流、 理解中实现融合。要站在高的位置和广的视角 面对复杂多变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问题作出深入浅出与合乎情理的阐释 使广大网民不被错误和庸俗的观念所左右 从而对真理产生真正的认同、 尊敬和皈依 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网上多元化思想和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4.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坚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宣传体系 用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要建论工作的创造力、 说服力、 感召力。立健全涵盖整个队伍建设、 信息管理、 日常运作等方面的制度 建设一支政治强、 业务精、 作风正、 纪律严的研究、 宣传、 教育队伍 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宣传、 教育的主阵地 确保整个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 忠于党、 忠于人民的人手里。针对 “六个为什么” 、七个 “怎么看” 、 划分 “四个界限” 和重大公共事件等热点问题 要快速反应、 合理引导、 取真去假、 扶正抑偏、 扬善抑恶 形成对社会高度关注事件的舆论 “左右力” 和正确思想新 媒 体 思 政55

 2011 · 5 中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85期观念对互联网的强势 “冲击力”  增加网民对网上各种错误5.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保障和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 关系到国家经济、 政治、 文化的发展 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安思潮的 “免疫力”  增强网民明辨是非和抵制蛊惑的能力。全。

 ” 要按照 “统分结合、 相对集中、 职责明确、 权责一致” 的要求 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 形成政府严格管理、 企业依法运营、 行业加强自律、 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规以及有效防止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管理机制”[8]和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 包括网络运行的监测机制、 警示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9]。特别是开发、 创新和管理软硬件核心技术 研制能防止、 过滤各种反动、 有害信息的软件及监控系统 及时发现、 过滤和剔除有害信息的侵入和干扰 抵制网上的非法行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网上的意识形态渗透。要制作传播集思想性、 知识性、 科学性、艺术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中文信息软件 努力扩大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 提高中文信息在网上的占有率 开发互联网英译汉的软件 推进互联网上的汉化工作 打破西方文化独霸网络世界的局面[10] 实现与西方信息传播相抗衡。参考文献[1] 王国敏 李玉峰.挑战与回应 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3]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建研究 2005 7 .tent_5648188.htm.[7] 杨永志.增强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正面影响力的思考[J].[9] 郭明飞.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M].北京 中国社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态领域的主流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 11 .2001.[5]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DB/[6]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 11 .会科学出版社 2009.[2]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Z].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4] 周三胜.提高网络条件下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J].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24/con⁃2008-06-21.[8] 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10] 杨立英 曾盛聪.全球化、 网络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责任编辑张婕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介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

篇三: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轼技信息构镐 每等 矗 l CHINA SCIENCE AND INFOI ~ATION Jul礅 。

 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赵丽娜 河南大学 霹络时代的到 来 ,≯在给 鸯少年 的生活和 学零 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对青少年带来 负面影 响 ,使得青少年 霹为 网瘾所引发的 家庭、社会 问题 日益频繁 发生 网络在给 青少年 带来各 种问题 的同 时 ,也给 思 想政 治教 弩带来 了巨 大 的挑 战。

 当前 思想政 治教 育面临着 以下挑 战 :“强势 网络砖播 对我 国思想政 治教 育教 学 的挑战| ;文化阵地的渗透 对我 思 想政治 教 育教 学的挑战 ;瓣络 的特点 对思 想政 治教 育方 法的挑 战 ;互联 网对思 想政治工作 者 的 挑 战。思想政 治教育 面对挑战,将进一步使 自 努碍 戤葭艮 网络 问题 ; 贞面影 响 ;挑 战 对 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已不 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关注 网络 。

 网络 正以迅 速 、便利 、超时 空的传递 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 间和生 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 止 2002年 1月,我国的 网民已达到 3370万 人,网络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覆盖每所学校 和每个家庭。在这潮流中,越来越多的青 少年学生也开始接触网络。据调查 ,我国 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 网民就有 1650万。而这 1650万未成年人 中的 14.8%,也就是说有近 245万未成年 人 仅爱上 网 ,而 且着迷 上瘾 ,难 以 自 拔。不可否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 天地 通过 网络 ,青少年学生可以学列很 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网络有助_ 丁学生了 解{土会,学生可以存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仿 真练习、模拟现实,得到很多信息,。如 果正确运用 网络 ,互联 网会对青少年的成 长 、发展起很夫的促进作用 。但是 联 同时会 带来大量不 良影响 。

 一、 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 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 一些网络主体的 不 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负面影 响 :计算饥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 滥,多种信息垃圾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 识 ;网络文化的直接化 ,形象化对青少年 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 妨碍 其整体 素 质的提高 ;互 联 网的隐蔽 性,将导致青少年不良道德行为和违法犯 罪行为增多;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将导 致数字化入的出现,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性 化的倾向;瓦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 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 要诱 因;网络 “上瘾症”、“网络孤独 症”等网络传播伴生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构成危害与威胁。I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青少年由于网络所引发的家庭、社会 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也说 明了在当前 网络 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

 1、强势网络传播对我国思想政冶教 育教学信息传播的挑战 。

 目前西方国家是 网络信息的主要 “制造”者 ,全球 8 0% 以上的网_卜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美国在 网络信息输出量和信息进 口流量指标上都 超过了85%,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 中的强势地位对我 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 播形成 了很大威胁 。他们通过其主流媒体 控制信息的来源,通过制造假象、虚设情 景等手段导 向性地制作和发布信息 ,左右 国际舆论 ,对 我 国的路线 、方 针 、政 策 等进行歪曲、诋毁和攻击,丑化我党和政 府的形象,煽动不满情绪。而我国在这两 项指标上仅 为0.05%和 0.1%。因此 ,在 网 上我们 的 “声音 ”十分微 弱 ,思想 政冶 教育信息在现有网络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就 更小。这十分不利于我们利用网络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西方思想和文化在网络中的 传播 目前具有绝对的强势地位 ,国际互 联 网上的政治霸权主 义和文化 “沙文 主义” 现象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对我国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文化阵地的渗透对我 国思想政治 教育主导性地位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 教育要确保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 ,通过对 媒体的导向控制,可提前对不良、有害信 息进行删除。但是互联网为人们提供 r思 想 自由交流的地方,青少年通过网络可获 得各种信息,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导致了思 3l0 想的多元化,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 一直通过 网络严 重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教 学对主旋律文化的宣传。这种通过网络进 行的文化渗透 ,使得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导性地位受 到了强烈冲击 。

 3、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网络使得 全球 紧密地联 系在 了一起 ,

 青少年从网络中可迅速、及时地得到各种 信 息 ,国外政治 经济文 化信息 的大 量涌 入 ,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过去 ,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 ,政 府和学校以及教育者可以对这些载体传递 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过滤,将不正确的观 点、不恰当的信息去除。但是 由干互联 网 的开放性,教育资源为大家共享,受教育 者甚至先于教育者获得信息,网络对传统 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产生极大冲击,传统 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对网络的快捷、瓦 动暴露出 了它的滞后性 。I!I

 4、网络对思想政治 工作者 的挑 战 互联网对思想政冶工作者 自身的素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思想政冶工作者 掌握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规律,

 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思想政治工作 者必须政治坚 定 ,用科学理论武装 自己,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辨析网上鱼 I 71 混杂的各种思想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 向不动摇 ,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网络的特点 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教育民主化观 念,坚持疏导原则 ,与青少年平等对话和 讨论 ,而不再是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布道 者。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探索新工 作方法 ,不能再延续传统的说 教,而是要 结合网络的特点,研究适合网络的思想教 育的工作艺术。第四,加强教育者的信息 素质 ,使他们具 备敏锐的信息意识 、较强 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要 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工 作的知识 有机结 合起来。

 三 、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挑 战的对 策 虽然 网络 时代的到来对政治思想教育 带来 了巨大的挑战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将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 发展 ,思想 政治教育面对新问题可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和工作方式的束缚,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观念、内容、方式和途径进行改 革,实现 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适应信 息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要适应 网络 、环境的发展,就必须转变传 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 ,确立开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式的思想政冶教育观念 。传统的思想政冶 教育模式表现为封 闭性 ,思想政冶教育信 息比较固定。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 ,信息传 输打破 了国界 区域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 育 必须实现信息的开放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 该积极 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来 实现育人 目 的 。

 2、加 强网络文化建设 ,强化对青少 年的教育引导。面对西方国家网络文化的 渗透,广大青少年从网络上获取了大量不 良信息 ,但却无法加以分析、辨别 ,这 很容易会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扭 曲,使他们误入歧途。在西方文化占据网 络主流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网络宣传的多 样性 ,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 设,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宣传我 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使青少年树立民族 自 豪感。通过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增强 在意识形态领域同西方势力作斗争 的战斗 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 3、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 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沉迷上网 的青少年大多存在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逃避压力, 获得在现实世界中所无法获得的满足感和 成功 感。而他们 之所 以在现实生活 中无法 获得成功是由于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 差,因此 ,思想政治 工作者应该教育和引 导青少年去正确的面对现实社会,鼓励青 少年走人社会,加 强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 交往 ,使青 少年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 ,丢 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社会生活中实现 自 己的人生价 值 。

 4、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

 为青少年营造踺康 、和谐的网络环境。

 目前,网络有害信息的泛滥以及青少 年道德弱化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造 成的。因此 ,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首 先,要加快有关网络的立法。通过网络立 法对 网络上信息发布进行监控 ,遏制有害 信息的传播。其次,加强全社会网络道德 建设,培养人们的网络 道德意识 ,使人们 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也使青少年增强 自我防范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

 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获得大量丰 富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开发有自身 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利用网络的多 样性 ,把严肃的思想政冶教育理论用生 动 、活泼的 网络语言表现 出来 ,以吸引青 少年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6、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信息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 孽i疆 南 og页i 中的那么美妙,所以有些教师在许多无形 的压力下 ,就衍生出很多不可避免的心理 负担 ,甚至是心理疾患。只有提高教师的 社会地位,加深教师在人们心 目中的分 量,让教师觉得自己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 一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为培 养新生 一代而努力拼搏。

 3、要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要给教 师减负。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政策下要给予 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 自主权,而不是 束缚 。

 因为教 师是 有思 想 、有深 度 的学 者 ,教育教学 的改革 他们都是看在 眼里 ,

 放在心里的。社会在变,教育方法就肯定 也要变,教师也会不断地提高自己,针对 311 自己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学校在减轻教 币工作负担的同时,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 休息时间和场地 ,确保教师得到充分 的休 息和调养,教师的身心健康无恙。学校也要 为教师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比如说给教师 提 供固定的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又加设一 个秘书兼助理 ,帮助这些教师处理常务性 的工作,使教 币在上完课不会被这些零碎 而烦琐的事情绊住,可以专心致志地备课、

 学习和科研等。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压力应对 技术。因为前面已经说过教师有来自各方 面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是只可减轻不能消 除 。所以教师要学会应对压力 ,而不是逃 避。而且教师只有一定的压力应对方式才 能有效地为 自己减 负。不然教师的工作那 么多,压力那么大 ,负担又重,应付不 了压力就没法子减轻来 自多方 面的负荷 。

 5、教 师要建 立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网, 如果在自己的周围有很多亲密朋友,有领 导、同事 ,甚至是学生,那么教师的生 活空 间变大 ,不 再 只是局 限于 工作和家 庭。自然而然地,教师除了工作还会有其 他的社会活动,这样教师的视野变宽,人 的心胸就会变宽。也就是说,一个心胸宽 阔的人就会比较乐观 ,他的烦恼和不 良情 绪也随之减少。教师要 努力学 习心理保健 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要 采取适当手段进行 自我调节和控制。另外 教师要积极争取继续教育的机会,积极参 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多去听听心理健 康知识讲座,学 习一些提高心理 健康的方 法 和技 巧 。

 最后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 代化教师,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关心 自己的身心健康状 况,要正确认识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 情不好 的时候要主动寻求帮助,向学校内、

 的或者是学校外面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 ,

 以求得心 灵的解脱 ,达到良好的身心健康 状态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四: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号:UDC:论文题目密级:编号:网络安全执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昆都仑区网络安全执法工作为例研究生: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年 级:所在学院:王小石芒来夫教授法律硕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3级法学院201 6年5月30日万方数据

 原创性声明4IIIII RI I IIlilllll IIIY3027283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墓直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玉立丕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丝[《:互:2日期: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尘丛:丝指导教师签名:./ 刀日期:2凼:£:Z日杉李走万方数据

 网络安全执法面l临的挑战及对策——以昆都仑区网络安全执法工作为例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联系越发紧密,网络安全执法工作成为公安机关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身为一名基层网络警察,作者在执法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我国现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为顺应时代发展,迎接执法挑战,作者欲结合实际工作,尝试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文章主体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笔者所在单位的执法现状,包括对单位的成立与发展进行简要叙述,以及对本单位现阶段网络安全执法工作三项主要内容的介绍,和对工作突出成绩的展示。第二部分,列举笔者在实际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诸如新形势下提升了对保护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重要性并增加了反恐怖主义的新内容,以及对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侦破难、网络安全法律依据位阶低、对互联网内容监察管理不足、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网络警察自身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等等,并尝试运用法律思维发现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的原因。第三部分谈到提出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执法工作几点建议,包括建立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新机制、从立法层面尽快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提升社会对互联网的管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以及加强基层网络警察队伍建设。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编制网络警察工作手册的构想。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犯罪;个人信息;执法万方数据

 CHALLENGES AND STRATEGY TO THE CYBERSECURITYPOLICEMAN WORKPROGRESS,TAKE KUNDU LUNFOREXAMPLEABSTRACTWitll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 technology,cybersecurity links with the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lives more closely,and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part of work for the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As abasic network police officer,the author has met many problems,of which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currentnetwork security law facts.In order to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win,the author triedto analyze the problems those he encountered and get ideas to solve them.The article mostly content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ncluding brief history onthe foundation and thedevelopment andalso the achievement of author’Sdepartment.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lists all kinds of problems he encountered,such asinadequate protectionof computer-network system,new mission inanti-terrorism,followed by increasing of cybercrime,the low·rank cybersecuritylaws,lack of private information protection,and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policegroup itself,and SO on.Then he try to see through these problemsby his legal mind,and put answers and ideas in the third part,for example,a new mechanism of anticybercrime,the importanceof an perfectcybersecuritylaw framework,thecomplet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information,etc.Atlast the authorputsaII万方数据

 newborn conception by the end of the article,which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network police work manual.KEYWORDS:cybersecurity,cybercrime,private information,police workIIl万方数据

 目录弓I言⋯⋯⋯⋯⋯⋯⋯⋯⋯⋯⋯⋯⋯⋯⋯⋯⋯⋯⋯⋯⋯⋯⋯⋯⋯⋯⋯⋯⋯⋯⋯⋯⋯⋯⋯⋯⋯⋯⋯⋯⋯⋯⋯⋯⋯⋯⋯⋯1一、昆都仑区网络安全执法工作现状⋯⋯⋯⋯⋯⋯⋯⋯⋯⋯⋯⋯⋯⋯⋯⋯⋯⋯⋯⋯⋯⋯。3(一)昆都仑区公安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一3(二)昆区网络安全执法工作主要内容⋯⋯⋯⋯⋯⋯⋯⋯⋯⋯⋯⋯⋯⋯⋯⋯⋯⋯⋯⋯..31.案件工作⋯⋯⋯⋯⋯⋯⋯⋯⋯⋯⋯⋯⋯⋯⋯⋯⋯⋯⋯⋯⋯⋯⋯⋯⋯⋯⋯⋯⋯⋯⋯42.互联网巡查执法工作⋯⋯⋯⋯⋯⋯⋯⋯⋯⋯⋯⋯⋯⋯⋯⋯⋯⋯⋯⋯⋯⋯⋯⋯⋯⋯53.网络信息安全监察工作⋯⋯⋯⋯⋯⋯⋯⋯⋯⋯⋯⋯⋯⋯⋯⋯⋯⋯⋯⋯⋯⋯⋯⋯⋯6二、网络安全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8(一)国际形势对网络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新挑战⋯⋯⋯⋯⋯⋯⋯⋯⋯⋯⋯⋯⋯⋯⋯⋯..81.我国重要信息系统频遭境外攻击,分级保护工作开展缓慢⋯⋯⋯⋯⋯⋯⋯⋯⋯⋯82.防范恐怖主义成为网络安全工作新内容⋯⋯⋯⋯⋯⋯⋯⋯⋯⋯⋯⋯⋯⋯⋯⋯⋯⋯8(二)新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高发难破⋯⋯⋯⋯⋯⋯⋯⋯⋯⋯⋯⋯⋯⋯⋯⋯⋯⋯一91.昆都仑区电信网络诈骗发破案情况⋯⋯⋯⋯⋯⋯⋯⋯⋯⋯⋯⋯⋯⋯⋯⋯⋯⋯⋯⋯92.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提升案件侦破难度⋯⋯⋯⋯⋯⋯⋯⋯⋯⋯⋯⋯⋯⋯⋯。103.打击“呼死你”案件缺乏技术支持和法律依据⋯⋯⋯⋯⋯⋯⋯⋯⋯⋯⋯⋯⋯⋯⋯..114.对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等追责过轻或责任缺失⋯⋯⋯⋯⋯⋯⋯⋯⋯⋯⋯⋯⋯一1 l(三)现行的网络安全法律依据位阶低,不能有效约束机关单位⋯⋯⋯⋯⋯⋯⋯⋯⋯13(四)对互联网内容监管力度不足并存在管理盲区⋯⋯⋯⋯⋯⋯⋯⋯⋯⋯⋯⋯⋯⋯⋯.141.对本地互联网谣言和其他有害内容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一142.对移动互联网存在管理盲区⋯⋯⋯⋯⋯⋯⋯⋯⋯⋯⋯⋯⋯⋯⋯⋯⋯⋯⋯⋯⋯⋯。14(五)执法工作中对个人信息欠缺有效保护⋯⋯⋯⋯⋯⋯⋯⋯⋯⋯⋯⋯⋯⋯⋯⋯⋯⋯151.执法工作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私权利现象时有发生⋯⋯⋯⋯⋯⋯⋯⋯⋯⋯⋯⋯152.执法中对盗取和买卖个人信息现象打击不力⋯⋯⋯⋯⋯⋯⋯⋯⋯⋯⋯⋯⋯⋯⋯一15(六)基层网络警察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161.电子数据鉴定取证工作开展受限⋯⋯⋯⋯⋯⋯⋯⋯⋯⋯⋯⋯⋯⋯⋯⋯⋯⋯⋯⋯..162.基层网络警察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缺乏法律素养⋯⋯⋯⋯⋯⋯⋯⋯⋯⋯⋯⋯⋯..16IV万方数据

 3.对网络警察建设重视程度有限、保障不足⋯⋯⋯⋯⋯⋯⋯⋯⋯⋯⋯⋯⋯⋯⋯⋯一17三、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执法工作几点建议.(一)基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落实网络安全执法工作⋯⋯⋯⋯⋯⋯⋯⋯⋯⋯⋯⋯⋯⋯18(二)建立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新机制⋯⋯⋯⋯⋯⋯⋯⋯⋯⋯⋯⋯⋯⋯⋯⋯⋯191.实施“网络快速止付”机制⋯⋯⋯⋯⋯⋯⋯⋯⋯⋯⋯⋯⋯⋯⋯⋯⋯⋯⋯⋯⋯⋯⋯.192.由公安部牵头解决跨地域办案协作问题⋯⋯⋯⋯⋯⋯⋯⋯⋯⋯⋯⋯⋯⋯⋯⋯⋯。203.完善电信运营商、金融等行业网络安全法律责任⋯⋯⋯⋯⋯⋯⋯⋯⋯⋯⋯⋯⋯~20(三)从立法层面尽快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201.尽快颁布《网络安全法》⋯⋯⋯⋯⋯⋯⋯⋯⋯⋯⋯⋯⋯⋯⋯⋯⋯⋯⋯⋯⋯⋯⋯一202.进~步厘清网络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对象⋯⋯⋯⋯⋯⋯⋯⋯⋯⋯⋯⋯⋯⋯⋯⋯⋯..21(四)发动社会齐抓共管提升互联网自洁能力⋯⋯⋯⋯⋯⋯⋯⋯⋯⋯⋯⋯⋯⋯⋯⋯⋯221.加强互联网内容的公众治理与行业自律⋯⋯⋯⋯⋯⋯⋯⋯⋯⋯⋯⋯⋯⋯⋯⋯⋯一222.发挥网民虚拟社会公共监督效力⋯⋯⋯⋯⋯⋯⋯⋯⋯⋯⋯⋯⋯⋯⋯⋯⋯⋯⋯⋯一22(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231.把握原则规范执法,避免对个人信息等私权利的侵害⋯⋯⋯⋯⋯⋯⋯⋯⋯⋯⋯..232.增加对公民网络行为信息的保护⋯⋯⋯⋯⋯⋯⋯⋯⋯⋯⋯⋯⋯⋯⋯⋯⋯⋯⋯⋯一233.对买卖个人信息行为开展专项打击整治⋯⋯⋯⋯⋯⋯⋯⋯⋯⋯⋯⋯⋯⋯⋯⋯⋯一23(六)进一步加强基层网络安全执法警察队伍建设⋯⋯⋯⋯⋯⋯⋯⋯⋯⋯⋯⋯⋯⋯⋯241.提高重视、加大对基层网络警察队伍的投入和保障⋯⋯⋯⋯⋯⋯⋯⋯⋯⋯⋯⋯.。242.编发网络警察专用规范化执法工作手册⋯⋯⋯⋯⋯⋯⋯⋯⋯⋯⋯⋯⋯⋯⋯⋯⋯。24结论⋯⋯⋯⋯.参考文献⋯⋯⋯⋯⋯⋯⋯⋯⋯⋯⋯⋯⋯⋯⋯⋯⋯⋯⋯⋯⋯⋯⋯⋯⋯⋯⋯⋯⋯⋯⋯⋯⋯⋯⋯26致谢⋯⋯⋯⋯⋯⋯⋯⋯⋯⋯⋯⋯⋯⋯⋯⋯⋯⋯⋯⋯⋯⋯⋯⋯⋯⋯⋯⋯⋯⋯⋯⋯⋯⋯⋯⋯⋯⋯⋯⋯⋯⋯⋯⋯⋯⋯⋯.28V万方数据

 引言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军用到民用,它的出现令世界焕然一新。我国互联网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据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有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其中手机网民6.20亿,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概念。在全球层面上,中国在互联网运用方面因一体化和信息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不断缩短,所产生和面对的网络安全问题基本相同。关于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建立了以安全和私权为核心的较为完备的互联网法律体系;目前域外关于网络安全研究内容集中于三个方向:互联网国家安全战略、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协作以及互联网监管与个人隐私的关系。美国政府审计总署US.GAO(GovernmentAccountability Office)2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加剧会导致以网络为载体的危机的产生,且此危机正在进一步蔓延,会对防护薄弱的政府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需要引起政府重视来对这些信息系统加固而保障政治经济的安全。NirKshetri3在2013年对包括中国、印度和位于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北非南非和加勒比海附近的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网络安全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Carl Landwehr4等对未来100年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关系发展做了展望。RossAnderson5等对网络犯罪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了测算,认为防范网络犯罪最好的方法就是严厉打击。国内研究情况,由于步入互联网领域较晚,我国的网络安全执法研究基本从2000年左右开始,研究内容集中于分析打击网络犯罪、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和建设网络警察队伍。吕冀平等6提出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要对互联网实施“道德自律、法律规制、技术支持”三位一体的立体管制。苏二萍、田耀7等研究借鉴美国近年来网络谣言的传播实例及相关治理措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I/t20160122 53271.htm,2016年2月1日访问‘GA OffiCC,Cyberseurity(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131,4(4):282.289’Nir Kshetri,Cybercrime and Cybersecurity in the Developing Pacific Island Economies(Palgrave Macmillan UK,201 31’1CarlLandwehret a1.’"PrivacyandCybersecurity:TheNextl00Years(ProceedingsoftheIEEE).2012.100:1659.1673’C Barton&RBOhme Weis Measuring the Cost ofCybercrime Ross Anderson.C Barton,R BOhme Weis.2012:265.300o吕冀平,丛艳华,范丽霞:《网络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4期,第8l页7苏二萍:《浅谈美国在网络传媒领域的管控》,《传播与版权》(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栏目,第159页万方数据

 施,认为它给同样面临网络危害的中国提供了经验。徐茜茜等8认为应对网络社会给我国政治稳定、社会治安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种种挑战,需要公安机关以至社会各界从技术、管理、法律、文化、道德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实践。曾伟9提出网络警察应当是具备黑客一样的技术能力、外事警察的外语能力和刑事警察的侦破能力的复合型警察。2010年以后研究方向观念更新趋于警务实战化。王娜等”以中亚地区为视角研究了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和应对。伍杰“认为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犯罪出现了新特点,要求相应提升网络警察的综合素质。郭旨龙”认为中国目前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没有与当代网络安全问题相对应,网络安全立法的关键是网络安全思维的全方位时代跃升,即由虚拟向现实过渡,从“信息”网络安全思维跃升到网络“空间”安全思维,以及从网络用户安全思维跃升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思维...

篇五: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时代的信息主权(上)口冉继军一、引育上个世纪末在全球兴起的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推动了全球化浪潮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人、物以及信息都通过互联网连成一个没有边际、互通互联的地球村。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物质和能量,成为一国实力的重要参数。传统的国际竞争强调的是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而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当意识到信息也是一种主权范畴.信息已成为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倍增器,信息的力量可见一斑。信息主权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主权的含义.为国家主权提供了新的内涵,主权也从实体空间蔓延到了虚拟空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信息战的战法研究,试图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在此背景下,各国也纷纷开始针对信息领域的主导权展开竞争,而互联网则是这一场竞争的主战场。对于信息主权概念的界定。郭庆光认为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二是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三是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田。方兴东从技术的角度理解信息主权,认为信息主权的基础是技术的控制权和产业的主导权。没有这两方面的保障.就没有信息时代真正的国家安全。就会严重危及未来的国家主权回。夏菁则提出“国家信息主权”的概念.指的是“国家对本国信息传播系统、传播内容进行自主管理。使其符合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要求,并保护其免受干涉的权利④。换句话说,信息主权可以理解为国家对于所管辖范围内特定信息的控制权。传统的主权概念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而信息主权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信息主权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主权造成的冲击。首先,信息主权的危机会极大削弱一国的政治主权。政治主权是经典意义上主权概念,指一个国家的独立权及在领土内的最高统治权,包括建立合法政府的自决权、对外事务的自主权、法律的制定与解释权等等,它是其他主权存在的基础④。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信息主权,那么受到直接冲击的就是政治主权的完整。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指导下,放弃了对媒体的控制权,实行“广泛的公开性”。“力求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有更多的公开性”,“人们既应知道好事,也应知道坏事”。要“使人更深刻地了解我们过去如何,现在发生了什么事”(5)。由此.苏联丧失了对党报的控制权,西方媒体纷纷占据苏联的舆论阵地,苏维埃丧失了其信息主权,以至于最终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导致了政治主权的丧失。经济主权是指国家处理国内外一切经济事务的最高统治权和决策权.是指国家在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上本刊特稿NEWS H匕SE八HOH享有不受外部势力干涉的独立自决昀权力。专属于一国的经济数据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有着极大的意义,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范畴。如果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的散播,将会对该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侵害其经济主权。文化主权则是一国有保存和发展本国民族文化的权力。在信息主权难以保证的今天。很多强势文化携其网络技术优势.大规模向他国推销自己的文化,对他国的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其技术、文化以及语言的限制更多地受到美国的影响,这势必影响到这些国家的文化主权。。

 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主权困境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下,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其物理传输渠道进行,而物理传输硬件的归属权和传播信息的范围都属于可以控制的因素,因而国家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物理传输渠道进行控制。或者对在物理传输渠道上流动的信息进行控制来保护自己的信息主权。如短波广播,虽然电波可以跨越国家边界,但是电波发射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是电磁频谱。接受国就能通过电磁干扰的方式阻止有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传播到闰内。在互联网模式下,一方面互联网信息传播突破了传播渠道及地理上的国界限制,信息的物理渠道的控制权和物理渠道上流通的信息的产权得以分离;另一方面.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实现了多中心化、网络化与实时化。互联网信息传输费用大幅度降低,奢I闻知饵2011年第03期 3

 本刊特稿NEWS mtSEARCH贫息传播的可控性受到侵蚀.国家对互联网传播的渠道和传播信息的控制能力减弱。因此.传统的通过控制物理渠道来控制信息流通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而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信息上网。降低信息传输成本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家能否保护自己的信息主权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话题。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衍生出国家安全信息控制的难题,有关国家安全的信息可能通过公众信息泄密,并以加密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因此.国家需要在保护公民和企业信息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危害国家安全的公众分享信息的控制权。互联网与现实世界中主权国家的矛盾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互联网的虚拟性与国家主权的物理边界性、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国家主权的封闭性、互联网的无法约束性与国家主权的最高性以及互联网的主动性与国家主权的被动性蚴。t由此,可以推演出互联网时代控制信息安全、维护信息主权的主要难题在于:“首先,来自他国的信息颠覆及干涉企图威胁着国家的信息主权。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其开放性,能够控制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的国家实际上控制了网络世界或者信息世界的要害。根据2000年的全球信息产业数据,美国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Windows)”系统占全球操作平台应用量的95%,世界性大型数据库近3000V.其qa700/o设在美国⋯。IBM公司对全球超过5亿的万维网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著名的“领结”理论.即75%的网页超级链接的起点都在欧美国家,尤其是在美国,而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则处于非核心地位。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体系中,这种信息上的控制权对于我闰信息安全产生着极大的威胁。从19世纪开始,美国人就信奉“天定命运(manifestdestiny)”.对外扩张,散播民主自由的f寿念。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这种进攻性的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渗透性,向包括我固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扩张。美国在技术和产业领域都是行业规范的制订者。它利用自己的先人优势牢牢把握着信息领域的霸权地位。在这种一国独霸的技术格局下,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着维护自身信息主权的严峻形势。可以说,美国牢牢控制了互联网世界,其在互联网世界的地位.远远超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美国也正是通过互联网向其他国家传播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从而增强自己的软实力锄。另外。2010年初,美国的谷歌公司以中国的网络审查作为借口,以退出作为把柄,要挟中国改变互联网政策,实现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虽然这一事件以谷歌暂时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告终,但是其最终结果尚不明朗。这一事件本身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面对互联网世界的跨国公司强权时,我们如何在保护网民利益的基础上强化我国的信息主权。其次.互联网传播的无界性极大地挑战了国家的监管能力,对于国家观念的保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传统的主权概念中。国家对处于其领土上的人、物和行为拥有最高的管辖权。上述三类实体处于国家的实际物理边境范围之内。主权的贯彻较易实现,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无边界、无约束。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基本的上网条件,一位中国的网民可以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网民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时,虽然国家享有对人、物的主权。但是基于地域的现实法律却无法规制网民在虚拟空间的跨国界行为,对网上行为的监控成本高昂,且难以实施。2004年9月13日,俄罗斯外交部在一系列恐怖事件发生后紧急召见立陶宛驻俄大使,严正要求立陶宛当局关闭车臣恐怖分子在其境内设立的网站。9月19日.虽然立陶宛政府临时取缔了这些网站.但它们很快又在芬兰出现,继续攻击俄罗斯政府@。同时,建立在相同地域和相同体验的国家观念也会因为虚拟空间的发展而受到挑战。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下,个人是作为原子状的分散的受众,而且所传播的内容基本上是单向的、同步的,受众之间的互动较少,很难结成固定的社群。第三,互联网信息传播有着巨大的离散性,其非中心化的管制体系决定了网上信息的交流超越了国家的监管,监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全球的互联网信息进行监控,语言的多样化使得这一点几乎无法实现,而且这种监控的企图也会受到其它主权国家的抵制,有时还可能引发国家纠纷。1997年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上,与会成员一致认同互联网的跨国性特征,并认为如果涉及互联网的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审判,会因为适用的法律体系不同导致判决难以实施田。在一国疆界之内。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网格状结构虚化了信息传播和接收的中心节点,且信息传播的多维性与网络社群的形成进一步妨碍了监控的实施。目前,我国实行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包含网民(个人和各种机构)、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行业协会与基金会的四级监控模式。但是,非政府的网络监管由于资金缺乏且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而无法顺利展开,仅靠政府的力量无法应对复杂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此外,网络传输的模式是异步传输,并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作为受众的个体具有更多选择和接受信息的自由.爱好相同的网民还可以跨越国家界限结成不同的社群。这样,网民对传统的社团和组织的依附逐渐减少,传统的权力体制被各类社群瓦解,权力由科层制向扁平式转化,国家对于公民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对网络空间信息主权的控制能力也逐渐削弱。第四,互联网的实时性大大降低了主权国家对网络传播的监控能力。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下,受众群的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更谈不上受众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模式下,信息可以光速传播,作为受众的组织和个人自主程度大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BBS、博客、播客等个人化的网络丁具成为网络民主的重要工具。网络的虚拟空间结构隐藏了信息发布和传递者的真实身份,互联网上4期阉知饵201 1年第03期一IIII — III IIIII————·—·_—一

 民意表达的非正规渠道的作用、机制及其途径探析口杨永庚本刊特稿NEWS FIE.SEAHE;H【摘 要】畅通的民意表达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非正规渠道的民意表达和正规渠道相互配合。能寻求党和政府执政目标与群众意愿间的契合点,能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党和政府向民众进行灌输。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民众的意识逐渐走向自觉,民意表达机制呈现出“双主体性”。民众非正规渠道的表达是通过上访、舆论和民谣等以“无机形式”体现出来。这应当得到重视。【关键词】民意表达非正规渠道作用机制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这一认识,特别是“表达权”的提出,既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也反映了民意表达上的进步。但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等民意表达正规渠道的作用、具体实现方式、途径的探索很多,而对非正规渠道民意表达的作用、具体实现方式、途径的探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重视非正规渠道民意表达的作用畅通的民意表达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民流言的传播和变种的速度是传统的传播模式下难以想象的,甚至可以完全超出国家的掌控,对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许多恐怖组织和极端组织正是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性制造混乱,进行颠覆主权国家的活动,法轮功就曾多次利用互联网散布有关中国政府的谣言。奈特(H·P·Nettl)曾将“国家”比喻为内社会与外社会行为之间的守门员仙,由于互联网无法确保信息传播的保密性,一旦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信息泄密,将会迅速传播开来,不仅国家的对外的信息主权受到巨大影响,对内的主权也因为国家权威的下降而遭受损失。另外,互联网信息传播也直接影响了国家权利的实现。国家权利通过国家的决策过程体现,一般来说,国家决策过程是相对独立的.是一国政治决策机构和智囊团之间的良性互动的结果。但是在互联网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议程往往迅速转化为传统大众传播议程,从而影响国家的决策,国家主权的独立被削弱。最后,从司法角度来看,传统法律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同样也挑战了国家的信息主权。传统法律的基石是建立在确定的地域概念上的,犯罪行为的现场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在互联网传播中,传播行为发生的地域往往难以界定,更难以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因此,互联网信息传播对法律体系这一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何其生将互联网信息传播与国家信息主权的法律矛盾概括如下:

 “网络空问的虚拟性与法律关系的真实性、互联网的非中心化与国家管理的相对集中性、互联网的全球性与法律的地域性、互联网的高度自治性与法律规则的薄弱化之间的矛盾”凹。(待续)往■①韩庆光:‘传■学敦程).中圉人民大学出麓杜.1999年.第156页。⑦方必寐:关于‘起来"一书的几点说明.h卸c,,-坩正Ⅲ∽Ⅲ.rn.2D09一12—25。③夏菁:从军事税域看胃掌信息主权.hap蚋帅.叫in.net/Eh/eontent/"2003—12/23/e,onlenl—4363.htm.2009—12-26。④孙万菊:文...

篇六: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IUZHI 党校学员论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及对策李渊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

 国家安全 , 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 广大人民

 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

 ” “ 掌握网络意识形

 态主导权 , 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

 ” 当前 ,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9.04 亿 , 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 ,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 意识形态领

 域的斗争与较量逐步向网络空间延伸 , 网络意

 识形态安全日益成

 国家意识形态

 的重

 %

 护网络意识形态全面临的风险隐患和主成因 , 提升境外网络空间意

 识形态领域风险防

 , 是

 习总书记

 指

 ,

 护网

 政全的

 %一 、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1.

 从外部环境来看 , 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

 进行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有增无减 。

 境外西方我国

 意识形态

 和,

 “

 ”

 政

 行 “

 ” ,, 大

 、

 我国、

 、 涉藏政策 , 意

 主导网

 权 。

 特是

 国总

 大

 间

 ,速

 延 ,

 争

 ,我

 国

 行政

 的行

 ,网络政

 和有

 *2.

 从内部现状来看 , 现实利益诱导增大了

 非主流网络意识形态传播风险 。

 我国当前处于

 社会转型的

 时 , 类利益矛盾凸显 , 而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共识凝聚难度加大 *

 特别是境内不乏有用心之人配合境敌

 -

 背后助推

 、 谩骂政府 、 裹挟民意 、煽民怨 、 调侃领导人等 , 将民生 、 科技 、 教育 、

 医疗 、 生态等问

 升阶层矛盾冲突 、 “ 阶层固 ” 、 政治问题 , 借此宣扬

 “ 普世价值 ” 、 历史虚主义等错误思潮 , 否定中国共产的领

 导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度和发展成果 * 而部

 分网民因为利益诉求 、 感宣泄或失衡心理 , 沉

 浸在意识形态骗局

 而不自知 ,

 身成政

 度和价值观念的传播者与宣传者 。

 一些

 网络大 V 和自媒体用户 ,

 求 “

 济 ” , 借

 助

 网络 “

 ” “

 大 ”

 ,

 我

 济的

 , 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鲜,

 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3. 从技术手段来看 , 中美网络技术差距增

 大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御的难度 。

 网络意识

 形态具有

 的技术依赖 , 以

 技术 :的

 媒

 是

 网

 络意

 识

 形

 态

 生

 成

 的*

 当前

 国

 网络

 心技术 ,

 有

 大的,

 技术

 我国的 “

 民 ”

 大的

 * 随着 5G 和大时

 的

 ,

 国政府国互

 网

 发展 ,

 宣

 网

 ,

 全了

 以

 5G 、

 、

 的

 国技术 ,

 就是

 互

 网意识形态

 地 ,

 争权 *

 时 ,

 不

 技术,

 不

 突我

 48求知

 2021/3

 党校学员论坛 Q IUZHI国网络安全防线 , 规避我国管控审查 , 持续向境

 内倒灌传播反主流意识形态信息 , 对我国抵御

 防范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 、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对措施1 .

 要严格落实党委 ( ( 党组 )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 , 压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保

 障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

 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

 使命 。

 ” 各级党委 ( 党组 )

 要坚持将网络意识形态

 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 纳入重要议事日

 程 , 进行专题研究 , 坚持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

 ,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战略决策和央指实 ,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责任 %重

 党员干部

 建设 ,,

 党员

 的

 和,

 党员领导干部

 抵御

 、反

 的

 , 将党员干部

 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 “

 ” , 进主

 和传播

 的 “

 ” 。2.

 要加强互联网新兴技术研发 , , 打造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尖兵利刃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要

 主

 "

 ’ ,网络

 的

 和力的

 ,

 进

 主

 控划 , 构建安全控的信息

 桥梁 。

 ” 互联网

 是国之重器 , 特别是

 网络空间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

 密把握 5G 、 人工智能 、 物联网等兴

 业崛的战略机遇 ,

 跟

 , 坚持

 引领 ,

 并主动抢占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制高点 , 以网络

 迭代更为契机 , 逐摆脱美对旧时

 网络

 的把控 , 从根本改变我国与美的网络

 战略攻防角色 , 使我从 “ 被遏 ”走向 “ 反遏 ” , 从而进

 掌握网络空间斗

 的主动权 。3 .

 要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 , 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的智库大脑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人才是第一

 资源 ,

 是第

 力 。

 ” 一 支

 立场坚 、 业

 务

 湛的专门人才

 是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必备基础 % 要选拔一批

 开展

 前瞻性 、 战略性 、 储备

 策研究的人才 , 打造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 智库 ” , 到精准

 网络

 意识形态安全形势 , 全面

 网络意识形态领

 域重大问题 ,

 央和各级府的参谋部 % 同时 , 也要选拔养一批

 过硬的网络

 人

 才 ,

 从

 研

 、

 高

 等

 纳网络

 全人

 才 , 从人才养 、 选拔 、

 、

 以政策倾, 进

 府部门 、

 事业

 与研

 之间的人才

 相互支撑的合作机 ,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人才支撑系 %4 .

 要创新宣传舆论工作矩阵 , , 凝聚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思维共识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中国

 特色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必把

 、力量作为宣传

 工作的

 。

 ” 要

 ;建立

 传部门

 的全

 传

 工作

 ,开

 主流意识形态

 传 ,

 对

 主流意识形态

 开

 研判并进行正面舆论引导 。

 宣传要尊重互联网

 特有的

 特征和

 :特

 ,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建设和,

 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

 和力和% 在基础上 , 要

 引

 ,引领网络

 流 ,

 续

 传“ 走出

 ” ,

 力

 时

 的

 事 ,

 更、 立

 、 全面的

 ,

 面 、积极 、 向上的会主

 引领 , 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形

 主流 ,

 从而

 掌握意识形态工

 作的领权 、 管理权和

 权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 58 期中青年

 干部培训一班学员 、 天津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政

 委员责任编辑 : 朱健求知

 2021/3 49

篇七: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共 管 理 理 论 夫教据时代改府管理重革 机遇、挑战及对 策 ● ● 口 平 健 (j.辽宁大学 ,辽 宁 沈阳 110136;2.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辽 宁 沈阳 110004)

 行 政 5 注 摘 要 :对政府管理来说 .大数据 的应 用既为公共管理和公 共服 务方式带 来了 巨大变革 ,也为政府管 理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 了可行路径 。本 文梳理 了国 内外大数据的发展 历程 ,从信息公 开、精 细服 务、精准 决策等 角度分析 了大数据 为政府 管理 带来的机遇 以及大数据 时代政府 管理面临 的思 维冲击、共享 困难 、信 息安全等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应用大数 据进 行政府管理 变革 的具体路径.,主要 包括 由外而 内地形成数 据思维、 自上而下地加强顶层设计 、从点到面地 开展 平台建设等。

 关 键 词 :大数据 ;政府管理 变革 ;政府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OO7-82o7 (2Ol7)12一OOOl一07 收稿 日期 :2Ol7-09—25 作者简 介 :平健 (J9 一 ),男 ,辽 宁鞍 山人 ,辽宁大 学博 士后 ,中共 辽宁省委 党校 公共 管理教研 部副教 授 .研 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与公共政策 。

 当下 ,大数据正在对人们 的生产 、生活和思 维方式进行 深度变 革 ,而研究 、开发并应 用大数 据 ,已成为社会 各界关注 的焦点 。2012年 ,瑞 士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如同货 币或黄金一样,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美国 前总统奥 巴马更是将大数据看作未来世界的新 石油 ,足见大数据 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程度 。对 政府管理而言,充分开发和利用大数据 ,可以大 幅度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效能,进一步降低政 府运行成本,全面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一、 大数据时代政府 管理变革面临的机遇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1.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维基百科将大数 据定义 为 :“大数 据是无 法被常 用软 件处 理 、加 工和管理的数据集 ”。著 名学者舍恩伯格认 为 :

 “大数据是全 面的数据 ,不是抽样调查这样的随 机 分析方法 ”。m2015年 ,我国在 《关于促进大数 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中将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 是以容量大(Volume)、类型多(Varity)、存取速度 快 (Velocity)、应用价值高(Value)为主要特征的 数据集合”。这四个特征因英文首个字母都是V, 所 以学界也将这四个特征称为4V。一是容量大。

 2010年 ,人类拥有的数据总量达到了ZB级,约为 1.2ZB。如果将这些数据刻录~t JDVD光盘上 ,那么 这些光盘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铺一个来回。不 仅如此 ,其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2016年,google 每分 钟处 理 的搜索 请求 为695万 次 ,据 预测 , “2020年 ,人类拥有 的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二 是类型多样。大数据包括的数据类型有三种:以 数字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 ,以办公文档 、文本 、 图片、音频、视频等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 ,以 HTML文档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三是价值

 行 政 5 f± 公 共 管 理 理 论 高。在经济领域 ,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 者行 为 、评估 消费者信 誉 、规避潜 在风险 。在政 府管理 中 ,大数据可 以实现对 交通 、医疗 、农 业 等领域的智慧化管理。

 同时还能辅助政府决 策 ,进而 实现 政府管理 创新 。四是 存取速 度快 。

 数据的价值具有时效性 ,在海量的数据 中可以 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是大数据的重要特 征。

 2.大数据的发展历程。1980年,美国著名学 者阿尔文 -托夫勒撰写了《第三次浪潮》一书 ,首 次提 出了大数据一词 ,并称它是第三次浪潮的 华彩乐章 。哈佛大学教授加里 ·金形容大数据是 一场革命,政府 、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将开启数据 量化的进程 。著 名咨 询公 司麦肯锡认为 ,大数据 的应 用与发 展 预 示着生 产 率增长 新 浪潮 的 到 来。虽然大数据一词很早被提及 ,但它的应用价 值一直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直~t J2008年末 ,美 国信息 技术权威组织计算机社 区联 盟 (ccc)系 统提 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后 ,大数据才迅速得到 全世界专家和学者的广泛认可。2009年 ,美国政 府建立 了Data.gov网站 ,允许公众 挖掘并利用 网 站上超过4.45万量数据集的政府数据并 由此诞 生了许 多新 的产 品 ,比如航班准点率查询等 。这 一举措 引起了世 界各 国的广泛关注 ,如英 国等 国家紧随其后 ,纷纷开放了本国政府数据之门。

 2012年 ,瑞 士达 沃斯 经济论坛进一步肯 定了大 数据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2012年3月,美国 白宫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并提供2 亿多美元用于开发 海量数据的信息 获取和挖掘 分析工具,该《倡议》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 .我国的大数据及相关应用也得到 了快速发展 。201 1年 12月 ,工业和信 息化 部发布 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海 量信息存储 、处理 以及 数据挖掘 、图像视频智能 分析等信息技术 ,这一规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大数据 的概念 ,但上述信息技术都是大数据的 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及大 数据是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 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新一代移动通信 、大数 据 、先进制造等方面赶超先进 。从2014年~1 J2017 年 ,大数据的概念连续 四年 出现在 《政府工作报 告 》中。2015年 《政府 工作报 告》提 出 :推动移 动 互联 网 、云计算 、大 数据 、物联 网等与现 代制 造业结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 数据 、云计算 、物联 网广泛应用 。2017年 《政府工 作报 告》提 出 :深入推进 “互联 网+”行动和 国家 大数据战略。同时,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大数据发 展 的顶层设计 ,先后 出台了多份文件 (见 下表 )。

 中央政府出台的与大数据相关的文件 时间 名称 文件要点 《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 明确7太数据应用与发展的时间 2Ol50 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晃》 表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一十”行动的 2015. 7 理顺7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关系 指导意见》 2ol5 8 供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魍要》 提女7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产业创新 《琵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 2016. 6 发展的指导意见》 的应用 《关于音妊织申报大数据领域创新 实施大数据领域胡新能力建设专 2016. 8 能力建设专喷的通知》 嘎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剐(2016—2020 2016. 12 强化太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年)》 (二)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变革中的作用空间 l。建设开放政府—— 大数据促使政 务信息 公开化 。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打开政府横向部门 问、政府与公众的边界,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使政府数据的共享和公开成为可能。首先 ,大数 据可以集中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 “数据 云”,制定访 问协议并 分配访 问权限 ,各部 门根 据需要在权限范围内获取云端数据,这就打破 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 ,提高了数据共享效 率。其次,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有 利于打造阳光政府和推动万众创新。大数据让

 平 健一大数据 时代玫府 管理 变革:机遇、挑 战及对策 行政5法 行政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公众可以实时监督政 府行为 ,督促政府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使 “幕后交易”“暗箱操作 ”等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 形 ,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数据对企业和公 众开放 ,将激发社会 力量 的创新潜能 ,为万众创 新提供良好条件。再次 ,大数据有助于规范政府 各部门的数据存储标准 ,弱化 各 自为政 的思想 , 增 强各部门间数据 的一致性 。[,]在此基 础上建 立 的政府智能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部 门间 的数据冲突或矛盾。

 2构 建服务型政府—— 大数据推动公共服 务精 细化 。“天 下大事 ,必作 于细 ”。因为受技 术 水平 的限制 ,以往政府提供 的公共服务对每个 人都是相 同的 ,很难针对不 同人的特 征进行精 细化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 平 的不断提高 ,公众 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 公共服务 ,而是希望选择符合 自身需要的个性 化的公共服务,因此 ,政府公共服务的精细化越 来越重要。大数据以其准确 、全面、高效 、智慧等 特性 ,将 “人类普遍”还原为 “人类特殊”,能够满 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 ,为政府公共服务精细化 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精细化 的交通管理 。交通拥 堵问题是“城市病”的典型症候 ,严重困扰着城 市居 民的 日常 生活 。大数据提供了一种成本小 、 见效快且符合公众意愿的交通管理方式 。即通 过科学地设计交通管理方 案 (包括 路 口禁行管 制、信号灯配时等),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这种管 理方式需要根据城市实时、全面的路况信息.快 速 、合理地调整交通管理策略 ,依靠人 力显然无 法完成这类工作 ,而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交通管 理系统 为精 细化 管理提供 了可能 。再如精细化 的养老服务。随着我国人El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 原有的养老院模式难以被老人广泛认可 .这就 为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 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没有工作人员照料的情况下 及时了解老人 的身体状况 。基于大数据 的智慧 养老服务,为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精 细化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了可行路径。例如:老人 在活动时,可以通过穿戴智能衬衫、智能短裤、 智能腰带 、智能腕表等设备对他们的心率、脉 搏、呼吸、体温 、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老人在床上时,可以使用智能床垫监测其生命 体征 ,一旦 出现异常 ,社 区医疗服务 中心将对 老 人的情况作 出研判并 采取相应 的医疗措施 。此 外,大数据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精细化还体现在 公共安全 、公共卫 生 、食 品安全 、人 口管理等领 域,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将满足公众 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3.打造高效政府——大数据助力政府决策 科 学化 。决策是政府管理 的核 心环节 ,决 策水平 决定着政府公共管理的成败。数据和信息是决 策的基础 ,关 乎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传统的 政府决策方式是通过座谈会 、听证会和公众意 见搜集信息 ,而这些信息严格来说属于小范围 的抽样调查数据,数据和信息本身是不全面的。

 这些数据对于政府决策者而言只能窥一孔而不 能见全身 ,制 定出来 的决策难免会出现 偏差。大 数据技术摒弃了抽样调查和经验判断等传统决 策方式,利用数据融合 、数据挖掘 、智能运算等 技术 ,对信息进行完整 、全面的分析 ,得出的决 策方案将更加科学合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丹 尼尔 ·埃斯 蒂所说 的那 样 :“任何 精英或 利益 集 团的判断都是片面的,只有相信基于整体分析 的大数据技术 ,政府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进而 提高其管理效率。”[ ]‘‘让数据说话”。往往会得到 超 出经验范 围的结果 。例如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

 行 政 - 5注 公 共 管 理 理 论 现 ,我国财政收入与企业注册资本 的线性相关度 高达0.987。这表明,放宽企业注册等相关政策 ,

 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换言之 ,大数据技术可以将 模糊决策转化成精准决策,从而增加决策的科学 性 。此外 ,大数据对信息 的收集 、分析和处理是实 时的 ,能够保证决 策的时效性 ,让本来静态的政 府决策动态化 .进而大幅提升决策效率。总而言 之 ,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拥有的信息资 源,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保障。

 二 、大数据 时代政府管理 变革面临的挑战 (一 )传统管理思维面临冲击 大数据不仅 是一 次颠覆性 的技术 革命 ,更 是一场思维方式变革 。Es]传统的管理 思维注重 事物问的因果关 系 ,通过追根溯源 寻求解决 问 题的办法 ,这种思维方式适用于简单系统 (即运 行有规律 、未 来可预测 的系统 )的管 理 。随着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种不稳定因素激增 ,人类 社会 已经成为一个复 杂的系统 。这 类系统 的突 出特征是存在“蝴蝶效应 ”,即小 的事件 (或称小 原 因)可 以通过连锁反应不断地迭代 ,最终造成 大的影响(或称大后果)。在复杂系统中,可能造 成大后果的原因小而多,因此 ,往往难以确定和 识别 出哪一个为根本原 因 (比如什么是造成地 震 的原 因 、什么是英国脱欧的原因等)。显然 ,注 重因果关 系的传统管理思维难 以有效应对复杂 系统 的变化 。大数据让管理思维从注重 因果关 系向注重相关关系转变 ;大数据让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均可以用数据来描述 ,亦称为“万物皆可 量化 ”(比如书籍文 字 、搜 索记录 、位 置信息 、影 音资料 等都可以视 为数 据 ),这就 为研 究探索事 物之间的相关关 系提供 了支持 。因此 ,政府管理 者应转变管理思维,将大数据的相关关系思维 用于政府管理创新实践 中。

 (二 )数据资源共享遇到 困难 20世纪80年代 以来 ,我 国开展 了电子政务 建设,各级政府均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持续改进 和完善政府业 务系统 ,但政府横 向部 门之间 、纵 向层级之 间的“信 息孤 岛”现 象仍然 存在 ,导致 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政府“信息 孤岛”指的是由于数据类型、业务系统等方面存 在差异 ,政府各个部 门数据资源相互孤立 ,难 以 实现共享和交换 。出现这种现象有 以下几方面 原因 :一是没有制定统一的数据存储规范 。由于 政府各个部门的业务不同.数据类型存在较大 差异,一旦缺乏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就会出现 各部门数据千差万别的现象。二是受科层制组 织结构的影响 。科层 制组织结构使 得纵 向的上 下级组织之间沟通较为方便,横向的平级部门 之 间沟通较为困难 ,由此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 度。即使横向部门间具有相关业务...

篇八: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17 年第 8 期137热点透视大数据时代下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孙晓燕摘 要:大数据是一种形式多样的非结构化数据,对于政府管理来说,大数据不仅从技术层面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及效率,也必然会引起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最后深入总结了大数据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意义,对我国地方政府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 政府管理 对策研究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8.049大数据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及状态,这也标志着社会从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在大数据时代下,研究如何将大数据的的技术与理念运用到政府管理改革中,以全面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及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显得尤为必要。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一)大数据的概念2011 年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之中首次提出“大数据”这一词,这份报告不仅研究了数据状态,更加强调了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互联网周刊》则认为:“大数据是通过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从而获得有定位明确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形成行业的变革”。关于大数据的相关概述,学者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大数据兼有动、静态属性,大数据具有巨大价值的由海量的及多样的数据构成一种战略性资源。(二)大数据的特点目前,所谓的 4V 特征是对大数据的特征较为统一的认识,即海量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价值性(Value)。1、海量性(Volume)。大数据通常是指非结构化的大量数据,传统信息数据处理手段已经无法获取、存储及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2、高速性(Velocity)。高速及快速与高效,主要体现在产生更新的速度之快、处理数据的高速,数据需及时得到及时更新以保证其时效性,这对数据的获取能力来说,更是一种挑战。3、多样性(Variety)。大数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是通过不同途径或工具获取、组合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大数据不同于传统数据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多样性。4、价值性(Value)。数据具有非排他性,而这一特性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它使得数据更容易实现共享,而且价值随着使用的人数变多而增加。二、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一)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困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并没有紧随其后,社会多元化主体的管理格局还不成熟。政府部门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等问题还严重存在,政府部门间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信息孤岛问题越发严重。(二)地方政府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第一,社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协同管理的理念,缺乏透明政府理念,缺乏动态管理理念。第二,地方政府没有统筹分析大数据的专门机构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管理模式上,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是分部门、分环节的,虽然地方政府在部门设置及职能划分上越来越细化,但政府内各部门分割,部门间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也是其原因之一。第三,管理者并不重视数据,而民意就是潜藏在这些数据信息的背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决策过程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决策主体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忽视了大数据在决策中的价值。

 第四,处理数据技术落后。我国地方政府目前在管理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及范围都较低,数据收集、处理技术落后,使得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不能精准预测风险、无法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与全面监督,制约着我国危机预警系统建设和社会监测体系。三、大数据时代下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大数据下地方政府管理的机遇第一,大数据创新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大数据强调了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全面利用大数据的收集技术、储存技术及分析技术。依托大数据的技术利用,改变政府管理模式分部门、多环节的管理模式,打破政府内部门间的分割,实现政府部门间的虚拟整合,使得政府部门间结构从传统的金字塔式转向扁平化。第二,大数据为政府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一定程度实现了政府信息数据的开放与透明,在拓宽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同时创新了政府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方式与理念。从政府的层面来说,具有包容性的大数据将打开政府内外部的界限,有效信息孤岛的产生,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第三,大数据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让数据万方数据

 热点透视2017 年第 8 期138成为反腐的一项利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更具公共性,而社会公众自身也将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社会公众通过从大数据中整合具有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通过不同形式的传播,形成了一种外部监督,创新了政府监督形式。第四,大数据为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预测监督,加强社会管理的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通过深度挖掘海量数据并进行多维度分析,不仅能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能够实时地监测并获取数据(二)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地方政府在管理模式上所面临的挑战1、大数据虽然在对于政府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上呈现乐观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背负着诸多难题。首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大数据的识别意识不高,收集数据的质、量较差,而且对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不高。其次,公共管理部门的数据开放程度较低。目前,我国政府对社会公众公开的数据信息较少且社会公众获取数据内容的信息来源及方法匮乏。第三,我国大多企业及相关行业缺少统一且有规划的信息系统,并在系统与系统之间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2、从技术上来看,我国政府并没有掌握强大的分析大数据的技术与工具。现阶段,我国还是主要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等。这样,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应用的大数据需求,而且存在较强安全风险。3、大数据使信息安全面临更大威胁。关于信息安全所带来的威胁造成社会恐慌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使得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艰巨的挑战。

 4、大数据极可能造成数据独裁。大数据可以有效的预见未来的风险,使得我们能够在造成实际损失时,提前采取相对应的管理以及防御措施,但如果我们过度的依赖于大数据,就可能陷于数据独裁的困境中。四、大数据时代下地方政府管理的创新对策地方政府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应借此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改进行政管理决策,正确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有利方面,全面提高政务解决能力。同时,防范其潜藏的风险,积极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大数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规划并完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有效统合建设过程中的各环节。不断扩大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和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从而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二)转化传统思维,以大数据为导向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及固有的工作方式可能是大数据技术推进过程中的路障,地方政府如果想在大数据技术全面推广过程中,不受阻碍,做好各部门思想工作是顺利推进的前提。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需要地方政府将大数据思维引入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大数据思维与观念。

 (三)利用大数据实现社会管理的整体化政府应建立和建设专门统筹和规划数据的部门,统一协调数据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组建大数据专业的技术团队。(四)统一标准,重视数据的挖掘和积累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专门监管数据资源的部门,更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上构建统一多元化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数据的连接互通,也就是各部门数据实现共享交换,而对外能够提供综合便民服务。(五)加快开放数据信息,以服务民众为目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数据作为一项公共资源,理应公开公示,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应有的政治权利。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涉及社会公众的相关经济政治利益,还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讯息,政府都应主动公布相关数据,做到信息公开,有据可循。从政府的廉政建设方面来看,这必将是监督政府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六)构建数据安全网,掌握核心技术连接互联网,就要考虑安全问题,推广大数据必定要应用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软件技术,在数据保护的技术上不断更新与创新,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保证国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参考文献:[1] 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R/OL].[2014-05-10].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2]姜奇平.大数据的时代变革力量[J].互联网周刊,2013(1).[3] 喻国明 . 大数据分析下的中国社会舆情 : 总体态势与结构性特征——基于百度热搜词(2009—2012)的舆情模型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5).[4] 丁宇 . 走向善治的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D]. 武汉大学 ,2011.[5] 陈振明 , 卢霞 , 张娜 .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政府社会管理”课题的研究报告》之三 [J]. 东南学术 ,2005(04). [6] 林志刚 , 彭波 . 大数据管理的现实匹配、多重挑战及趋势判断 [J]. 改革 ,2013(08). [7] 徐继华 . 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 [M].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4.[8] 钟裕民 , 许开轶 . 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创新 : 国内研究进展与研究展望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6(06).[9] 刘昊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J]. 经营管理者 ,2016(20).[10] 冉蔚然 . 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D]. 重庆大学 ,2016.(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万方数据

篇九:据时代网络主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4 卷第1期20 0 9 年1月 20 日阿培广播电缸大雩季报Jo u r n a lo f H e b e i R a d io & T VU n iv e r sityV o I. 14N o . 1Ja n . 20 , 20 0 9【本刊特稿】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张骥1, 方晓强2( 1.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石家庄0 50 0 9 1; 2. 邯郸学院, 河北邯郸0 56 0 0 5)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 最值得关注的安全领域之一。

 一方面, 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相互交流与渗透, 为我国与各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极不平衡, 不发达国家在网络上的竞争力较弱, 加之某些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持敌视态度, 直接对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建设构成威胁。

 网络信忠时代主动做好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 关乎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 也关乎我国改革、 发展、 稳定的大局。关键词:

 网络信忠时代; 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

 1364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8 —4 69 X ( 20 0 9 )0 1—0 0 0 1—0 6在经济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 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社会图景,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重造社会的物质基础,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正迅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 截至20 0 8 年6 月 30 日, 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 53亿, 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 宽带网民数达到2. 14 亿人, 也跃居世界第一位。

 a 州IC 在发布会上宣布, 截至20 0 8 年7月 22日, C N 域名注册量以1218 . 8 万个全面超过德国d e域名, 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

 "【1】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如B a r r yF u lto n 所说,“网络已成为后冷战时代最突出的标志。

 网络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 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联系的重要方式, 但同时,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也使我国文化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 【2】国家的文化安全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客观上指国家文化外界的现状不存在文化威胁, 即文化保持独立性; 主观上指人们的文化心态、 心理不存在恐惧、 担心等。

 “文化安全因受文化特性的影响, 是一个涉及众多层面、 内涵丰富的概念。

 文化安全的内涵包括:

 文化认同安全、 价值观念安全、 文化利益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等多个方面。

 ” 【3】一、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在网络信息时代, 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等带来便利的同时, 必须清醒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和挑战, 同时要深刻意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文化安全的挑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1.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国民文化认同的挑战“文化” 与“认同” 常常结合起来形成特定的“文化认同” , 成为个人或者集体界定自我、 区别他者,加强彼此的同一感, 以凝聚成拥有共同文化内涵的群体的标志。

 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说过:“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是由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文化具有传递认同信息的功能。

 ” [ 4 1简单地说, 文化认同就是指一种文化是给予收稿日期:

 20 0 8 一IO —0 9作者简介:

 张襄( 19 56一), 男, 山东高青人, 教授, 法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中国政治与外交的研究。万方数据

 2阿培广播电弛大雩雩报第14 卷一群人身份认同的依据。

 具体地讲:首先,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国民归属感的挑战。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空前巨大的跨国、 跨文化的交流空间, 我国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来文化入侵以及文化共融所引起的民族文化变异问题, 许多悠久的历史文化正在逐步消亡。

 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依据其信息量的绝对优势,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 企图在网络空间中实现文化的霸权和殖民统治。

 他们通过发达的网络技术大肆推销自己的生活方式、 道德标准、 宗教传统等,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 使长期接受西方文化信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受到影响。其次, 互联网上的强势语言对我国民族话语权的挑战。

 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 中指出, “世界已越来越离开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 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 他们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 信息发布权, 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 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目前, 国际互联网8 1%的网页是英文的, 近30 0 0 个世界大型数据库中7 0 %设在美国, 话语霸权使西方学术界与新闻媒体的观点占压倒优势。

 "【5j“近几年来中文的网站、 网页数量增长十分迅速, 甚至有人估计中文将成为世界第一网络语言。

 ” L 61到目前为止, 世界重要的国际机构、 重要研究成果的发表仍以英文为第一语言。

 以量来说,中文网页或许有一天会超过英文网页, 但就影响力来说, 英语是无可争议的国际通用语言。

 长期使用互联网, 必将导致我国网民驾驭、 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 促使世界语言由多样化转变为纯英语化。2. 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国民价值观念的影响所谓价值观念, 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意向、 总的观念, 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 信仰、 理想等。

 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的价值观念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首先, 互联网弱化了我国国民的集体主义思想。

 互联网对个人价值的极度张扬必然导致自我中心主义、 个人主义的膨胀与泛滥。

 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在互联网上取消政府, 不要法制、 不要道德, 建立所谓真正、 彻底的“民主” 和“自由” 的王国。

 这种个人主义网络观毫无疑问会使国家苦心培养起来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受到冲击。

 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 强调集体主义, 网络时代如何在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 奉献与索取、 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已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其次, 互联网削弱了我国国民的社会主义信念。

 西方国家把网络传播媒介作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手段和工具, 直言不讳地公开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人生观、 价值观等。

 在这些传媒信息的影响下, 使一些人的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他们把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 有的人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成为“西化” 的俘虏。

 这种渗透策略造成其他国家、 民族的文化混乱, 使其传统的文化、 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正如英国信息学家摩尔( N ick M o o re)所说:

 “所有迹象都表明, 发达国家正利用信息资源来控制, 而不是帮助发展中国家。

 竹【7 J3.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国家信息主权的挑战“网络信息技术一方面以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为经济生活超越国家界限提供了新的扩张手段,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全球范围内思想意识的传播和相互融合, 这必然使传统民族国家的对内控制力和对外主体角色遭到进一步削弱。

 ” 【8】

 具体而言, 网络信息技术对国家信息主权维护提出的挑战主要表现为:首先, 网络信息技术弱化了国家对信息传播的控制能力。

 一方面, 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空间中的人和行为无法与现实空间一一对应, 导致传统的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管辖权难以行使, 国家无法有效地控制网络中公民的行为, 国家对网络的有效管制还可能因为网络的无国界性而涉嫌侵犯他国信息主权。

 “互联网上, 有时候个人的影响, 可能超过集团甚至国家。

 ” 【9 J另一方面, 当网络使人民的生活、工作、 学习、 交流能在全球范围内顺利实现, 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 人们对现行的以国家疆域和国家意志为标志的社会活动空间的敬畏和依赖必然有所降低。

 信息革命正在使我们从以国家为中心的世界转入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其次, 我国信息主权面临外在威胁。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主权不仅受到互联网本身的威胁, 还受到万方数据

 第l期张骥. 方晓强: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3外在的威胁和挑战, 那就是发达国家推行的信息霸权主义和信息殖民主义。

 第一, 由于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上起步较晚, 主要的互联网技术严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信息产品的使用基本上依赖外来产品; 第二, 我国对于经济的因特网化、 金融的因特网化缺乏管理和控制能力, 对于经济、 金融的因特网化所产生的风险与冲击抵御能力不强; 第三,信息安全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信息与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弱, 信息产业面临发达国家的遏制和封锁, 国外软件中隐藏着信息战、 信息犯罪、 计算机病毒等问题, 使我们的信息主权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威胁。4 .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文化利益的侵蚀国家的文化利益具有多重性, 可以区分为广义的国家文化利益和狭义的国家文化利益。

 “广义的国家文化利益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狭义的国家文化利益包括国家文化产业利益、国家文化自身利益两个方面” [ 10 J, 课题中的文化利益主要指狭义的国家文化利益。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文化利益的侵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互联网时代侵犯知识产权对我国文化产业利益的危害。

 “在数字环境下,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登录和访问原作及数据库加以利用, 在网络上复制、 发行、 传播盗版作品速度快、 质量好、 获利又丰厚, 所以侵权现象愈演愈烈o n [ 11]“据商业软件联盟( Ⅸ认)的调查报告显示, 20 0 6年全球个人电脑安装的软件有三分之一是盗版的, 而中国个人电脑安装的软件盗版率达到了8 2%, 排在商业软件联盟( B S A )的列表中的第三位” [ 12J, 盗版的存在使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受阻, 盗版造成就业机会减少, 并使政府税收大量流失。

 就连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在重庆大学发表演讲时也称:

 “盗版的猖獗不仅仅损害美国公司的利益, 中国才是事实上的最大受害者。

 ”其次, 国外流行文化大量充斥我国互联网市场。

 当今青年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漠然视之, 甚至不屑一顾, 而对以好莱坞、 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式大众文化则热衷痴迷。

 这主要因为在国际互联网络的“虚幻世界” 里, 他们大量地接触到的是美国的文化产品, 从米老鼠到哈利・波特, 从N B A 到麦当劳等, 都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而“韩流” 的侵入已经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倾销。

 现在中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限制这种倾销行为, 如果中国不能通过相关法律进行文化的反倾销, 那么未来“韩流” 市场份额有可能在我国大到失控的程度, 造成的也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而已。再次, 国外网络游戏产业吞噬我国经济利益。网络游戏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20 0 5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55. 4 亿元人民币, 到20 0 6 年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83. 4 亿元。

 竹【” J“按同比贡献度计算, 到20 0 9 年, 网络游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达到4 0 0 0 亿元以上。

 ” 【14 j而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却长期在美、 日、 韩的垄断之下。

 正如W r isto n 而言:

 “在一个大部分由信息产品构成的经济中, 政府税收管辖权和管制能力受到极大的侵蚀, 我们的法律体制正在变成另一个时代的加工品。

 ” 115j作为文化产业一支的网络游戏产业, 其生产和消费都不是简单的物质性行为。

 而是深植于社会时代文化和民族心理之中的复杂的文化行为。

 可见, 网络游戏产业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并且直接侵害了我国的文化利益。二、 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文化安全形成冲击的原因解析1. 我国意识形态宣传的网络阵地尚不完善“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 广播电台用38 年的时间使听众发展到50 0 0 万, 电视用了13年的时间, 而自互联网用于商务以来, 只花了4 年的时间。

 ” 【16】

 可见, 建立意识形态宣传的网络阵地是十分必要的。

 客观地讲, 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不过是近10 年的事, 而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建设也不过只有几年时间, 因此, 我国意识形态宣传的网络阵地还是很不完善的。

 从内容来看,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网站内容陈旧、 乏味, 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期刊绝大多数没有上网, 有的虽然建立了网站, 但是在网上无法查阅杂志上的内容; 有的虽能查, 但只能看目录或只能查到去年甚至是前年的内容。想要看到最新的理论动态必须付费。

 这样做可能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作者的著作权, 但更多的可能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这与我们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任务相悖。2. 对优秀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不足互联网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 并没有引起我万方数据

 4阿培广据电粑天雩雩报第14 卷们的足够重视, 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仍十分缺乏。

 在影响民众心理发展的各项因素中, 社会大环境是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民众的相关思想、 知识、 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就是经济至上,效益为主。

 人们缺少正确的经济观念, 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氛围下, 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必然淡漠。

 另一方面, 对社会思潮起导向作用的各级政府机构、 文化部门没有对文化遗产问题给予相应的重视, 致使法律、 法规不够健全,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意识氛围。

 因此, 身处其中的人们必然出现相应的知识、 思想、 道德缺陷。

 政府及文化保护部门应该在社会环境的营造中承担起责任。3. 管理部门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8 6 3计划专项研究专家组组长何德全院士曾指出:

 “黑客工具、 ...


推荐访问:主权 面临 挑战 对策研究 时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