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11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11篇

2023-01-08 18:10:3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11篇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要以构建一个对内优化办税流程对外拓展服务渠道全程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成立专门专业的纳税服务中心健全纳税服务受理承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11篇,供大家参考。

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11篇

篇一: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要以构建一个对内优化办税流程对外拓展服务渠道全程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成立专门专业的纳税服务中心健全纳税服务受理承办转办反馈督办维权等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的纳税服务资源加强对外网站咨询服务12366服务热线和其它相关纳税服务工作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短信催报催缴纳税申报提醒等服务措施推进纳税服务系统化个性化多样化通过建立贴近纳税人的分类管理体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结合纳税人实际提供及

  关于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税收管理现代化是税收工作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非常巨大而又实际的问题,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就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立足经济社会和税收征管实际,对传统的税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税收管理的所有领域和所有环节中,充分吸取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推进税收管理的集约化、法制化、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实现税收管理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廉洁规范、社会满意的目标。一、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基本内涵现代税收征管体系是指为落实税法和保证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等诸多税务管理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纳税人和税源的管理;第二是对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因而,现代税收管理体系实际上是由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体系和税收业务管理体系两部分组成,二者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其中税收业务管理的标准要达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内部行政管理的标准要达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二、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必要性税收征管体系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同时受到国家政治形势、税收制度、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税收征管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适应时代发展,是税收征管体系建设的永恒旋律。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各方面因素对税收征管的影响,是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保障税收与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造成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纳税环节日趋复杂,致使税源结构、增

  量存量的变化规律难以掌握,税收征管难度明显增大,征纳双方利益冲突将更加尖锐。为保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依法治税对税收征管的形式、手段、程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公正、公开、法治、规范成为税收征管体系的必备要素。

  (二)经济全球化与税收国际化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加速,资本、人才、物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性大大加强。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方面,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入和流出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应的税源结构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另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大量涌入国内,国内企业也将更加广泛的走出国门,涉外贸易高速膨胀,利用国际间税制和征管差异逃避、转移税收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多。在税收国际化的形势下,税收征管肩负着保护国家税收、维护国家权益的重任。同时,与国际相关制度接轨的必然选择,也决定了税收征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整体进步。(三)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影响在现今电子商务的形式下,传统的贸易方式被改变,电子介质信息、计算机网络等的广泛应用,致使交易轨迹难以监控,偷逃避税渠道增多,给传统的征管手段带来巨大冲击。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影响经济组织结构的同时,改变了税源的传统产业配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规律,税收征管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已成为发展之必需。(四)新时期对税收征管体系的基本要求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总体要求下,新时期对税收征管体系的具体要求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1.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法治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合理分解、制约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权力,杜绝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随意性,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把税收征管完全纳入法治轨道。2.优化纳税服务。在征纳双方责任、权力进一步划分和明确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多元化服务。推进管理服务贴近度,有效提

  高纳税人纳税素质、意识和技能。简化纳税手续,降低税收成本。3.突出科技强税。坚持“科技加管理”,进一步发挥计算机网络

  的依托作用,在税务机关内部控制,对纳税人监控以及征、管、查等各个环节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速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改善征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提升征管效能。推进纳税申报缴库电子化进程,实现征收信息处理高度集中,逐步压缩征收机构,降低征收成本,规范税款解缴制度;建立广泛覆盖纳税人的税收监控网络,准确把握税源变动规律;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管理实效;税务稽查突出打击力度,提高稽查质量,进一步发挥稽查威慑性.

  5.推进规范化管理。实现税收征管的模式、机构、岗责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的规范、统一,完善征管质量控制和执法责任制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整体规范度。

  三、构建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措施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为支撑,努力实现税收管理法治公平、文明高效、廉洁规范、社会满意的目标,确保税收收入与地方经济同步协调发展。这个管理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统领、两项基础、三化支撑、四大目标”。现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优化税收征管环境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将从单一部门实施转变为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公安、金融、工商、海关等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因此,在法制上,要大力倡导“合作协同”精神,健全政府主导、媒体介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税法传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持续的全民普法教育机制;在征管上,要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对税务发票管理和企业资金有效监控;在政策上,要重点扶持民企、外向型民企、就业型民企和大型民企的发展,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办理各种减免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二)推进依法治税公平竞争现代税收法制化要求税收法律制度构成要完备。税收征管立法、执法、处罚和税务司法在征管中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从根本上转变税收管理理念,真正由收入任务型向依法治税型转变,将依法治税作为衡量税收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要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大力推行税收按实征收,逐步淡化和取消带有行业性的各种征收率、附征率、控制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税收流失问题,要慎用税务稽查等强制性手段,以纳税评估、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加以引导和纠正,使税收管理不断走向法治化、规范化。(三)全面推进人才兴税战略新时期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取决于税务队伍的整体活力。要大力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通过在职培训、岗位培训、函授自学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造就大量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知识与能力、适应现代管理要求与国际社会接轨、有真才实学的应用型、职业型、岗位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使之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为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四)创新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现代税收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实现从数据分散利用向数据综合利用转变,实现管理与技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征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在现有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行纳税信息集中处理,推行多元化申报和税银一体化,统一制定和落实税收征管措施、专项稽查和执法检查,提高工作效率。(五)构建新型纳税服务机制要以构建一个“对内优化办税流程,对外拓展服务渠道,全程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成立专门专业的“纳税服务中心”,健全纳税服务受理、承办、转办、反馈、督办、维权等

  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的纳税服务资源,加强对外网站咨询服务、12366服务热线和其它相关纳税服务工作,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短信催报催缴、纳税申报提醒等服务措施,推进纳税服务系统化、个性化、多样化,通过建立贴近纳税人的分类管理体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结合纳税人实际,提供及

  时优质的贴近式服务。

篇二: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2022年电子商务税收管理调查报告范文及汇报

  是将电子税务登记密码作为注册网店的必备条件和前置关口。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税务机关无从对其真实地域和业主信息进行有效查找或跟踪,依靠经营者自觉办理税务登记并申报纳税更是不切实际。因此,应当将电子税务登记密码作为注册网店的必备条件和前置关口,即类似于网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IcP备案或通信管理局的增值电信业务电子经营许可证。经营业主必须事先登录税务机关网站内置链接的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详细的电子经营登记信息(包括网银账号),完成电子税务登记。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内嵌入加密技术,自动生成一个包含以上登记信息内容的唯一电子税务登记密码(或注册文件)。经营者在注册网店时该税务电子登记密码作为必录项目,必须录(读)入后才能注册成功。一旦该网店注册成功,与注册使用该电子登记密码相对应的服务器域名、网店网址、IP地址、网银账号等相关信息即刻与税务机关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相关联。

  五是网络交易行为纳税期限按次计征、即时扣缴。由于网络交易的灵活性和实时性,传统意义上的按月或按季纳税期限显然已不符合实情。经营者在注册网店时其网银账号信息已经与税务机关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相关联,一旦该系统监控到店主网银账号中有资金流入(即收到买家付款),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即刻自动计算扣缴税款并上解入库,同时将扣缴税款信息和动态密码发送至店主手机或e─mail中,店主可随时登录网络交易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输入收到的动态密码,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销售电子发票或缴纳税款电子完税凭证的网络远程打印。

  六是提高税务人员网络应用水平和业务素质技能。电子商务交易的飞速发展使税收征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偷逃与围堵,避税与反避

  税,时刻进行着技术与人才的较量比拼。税务机关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现代科技投入力量,提高硬件先进程度和软件智能程度。同时,加强对税务人员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力度,培养出一批税收业务精、网络操作强的高水平复合型知识型人才,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网络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现代电子商务交易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七是加强国际间税收合作交流,完善国际税收协定由于网络交易涉及到全球性贸易活动,表现出超地域跨国界性特征,因此也引发了诸多国际性税收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国际间税收合作与协商来处理解决。为防止网络跨国界跨地域交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一方面要关注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税收对策,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协作,共享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深入全面掌握纳税人通过网络的跨国界经营活动,以便防范偷、逃、骗、避税行为,维护国家的正当税收权益。

  总而言之,网络交易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和风靡,给税务机关如何征收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促使税务机关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公平、合理、操作性强的网络经济税收体制。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网络交易制度,扩大网络交易规模,提高网络交易金额,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展望未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电子商务税收必将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

  电子商务对税收要素的冲击分析

  税收要素是指各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现在的税收的要素一般由一系列并且相对稳定的基本的要素构成的,主要包括纳税义

  务人和征税的对象以及税目税率等的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是传统税收的依据,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渐渐的在我国的经济总额中占据着一定的分量。但是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以及开放性和数字化等特点,其对象的模糊性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对电子商务纳税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很难掌控和约束。下面我们看看电子商务对税收要素的冲击。

  电子商务纳税主体难以确认,在税收的过程中,能够保障税收有效进行的前提之一就是确定纳税人,只有在确定纳税人即纳税主体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才可以对其征税,才能使税收征管的后续流程顺利进行下去。但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经营者只有自己专用的域名,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纳税登记等,这样就给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的。此外,电子商务具有隐匿性和流动性等特点,使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可以轻而易举的在互联网上变换身份,在加上互联网的国际化和复杂化,这样就造成对纳税人的身份很难确定,造成纳税工作的困难性。

  电子商务的纳税对象的性质也是难以判断的,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它是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交易的,所以,在交易的过程中,使得产品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使税务工作难以了解到纳税对象的性质。

  阅读拓展: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探索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一些依托网络为平台的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如:电子购物、网上交易、数字化信息产品等。在网上交易,会涉及营业税,增值税,和关税等,因此电子商务的税务规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是在没有固定场所依靠网络平台下进行,造成税务部门难以控制和征管因此,在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一方面,有一些关键性的概念需要早日确定,例如,电子商务究竟该定义为一种服务还是一种产品,从而确定该如何征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以物质分配为依据的贫富差异可能为信息占有量为依据的‘贫’、‘富’差异所取代,是否要用“字节税”加以调节,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电子商务的出现对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

  某个政府对某一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及扶持与否,往往可以从其税收政策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应用面最广、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已对电子交易制定了明确的税收政策,该政策的出台除对其本国产生影响外,也对全球贸易产生了冲击。

  97年某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号召各国政府尽可能地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Internet商业应用,建议将Internet宣布为免税区,凡无形商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网上服务等)经由网络进行交易的,无论是跨国交易或是在美国内部的跨州交易,均应一律免税,对有形商品的网上空易,其赋税应按照现行规定办理。

  98年某月14日,几经修改的Internet免税法案在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以41票对0票的优势通过,为美国本士企业铺平自由化的发展道路;某月20日,美国又促使13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部长们达成一致,通过了Internet零关税状态至少一年的协议,使通过Internet进行国际交易的企业能够顺利地越过本国国界,在其他国家抢占市场。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税制提出的新课题

  目前,中国税制在设计上还尚未对网上交易作出明确规定,但是考虑到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特别是如果Internet零关税持续下去的话,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保护民族工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关税保护屏障将完全失效。因此,有必要对一些课题作深入的研究,如:

  课题1: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或者更长远他讲为扶植、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使其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国是否也有必要对从事电子交易的企业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呢?

  课题2:全球的网络构架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之隔和交易模式,那么当电子交易扩大到一定范围,按传统方式设置的根据区域管理纳税人的方式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呢?

  课题3:在电子市场这个独特的环境下,交易的方式采用无纸化,所有买卖双方的,作为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这些无纸化操作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基础,那么如何对这些网上交易征税,又如何确保这些征收所得及时、足额地人库呢?

  另外,电子商务的出现还会对纳税人服从税法产生影响,带来黑色经济的机会。电子商务的黑色经济手段是高科技的,结果是隐蔽的。在互联网下,交易实体是无形的,交易与匿名支付系统联接,没有有形的,其过程和结果不会留下痕迹作为审计线索,同时保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确定纳税人的身份或交易的细节极为困难,没有明确的纳税人或交易数字,很难保证其服从税法,避税和反避税的斗争将更趋激烈。

  三、加快电子征税

  1.发票是非网上交易成功的有效记录,网上交易尽量和非网上易协调,必须坚持:售方必须在交易成功后出具发票。

  2.发票是售方纳税的依据,财税部门依据发票征税。3.必须保留交易过程的电子数据以备查。电子商务的税务规则和纳税程序问题尚需国家进一步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我们要结合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健全有效的专项税收机制。

篇三: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税收征管信息化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正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税收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步伐,可以积极促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加快我国的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现状

  1.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阶段,其总体特征为采用数据库技术,依托单机和局域网,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层次,对税收业务的重要环节实现了手工操作的计算机化。

  第二阶段是步入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其总体特征为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及图形化界面,依托广域网进行分布式处理,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和管理层次。

  第三阶段是实现创造税收价值的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阶段,其总体特征为采用网络技术和组件化结构,依托互联网实现集中式处理,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管理和决策层次,并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服务。

  2.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主要成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起步晚、基础差,但仍然取得了明显成绩和突破性进展。

  (1)明确了税收信息化战略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多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制定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方案》。提出了“根据一体化原则,用十年时间,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以总局为主、省局为辅高度集中处理信息,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税收业务、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

  (2)“金税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金税工程”的建设是我国税收信息化的核心工程。1994年我国实施了以推行增值税和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工商税制改革,为加强税收监管,国家投入巨资启

  动了“金税工程”,迄今为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税收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3)建立起了税务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体系

  国家税务总局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它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实现上情及时下达,各地可以及时获知总局发布的各种技术与业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和信息,迅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实现升级软件和文档的统一下载,保证全国范围内应用软件版本的一致性;三是各类技术问题收集与即时解答,解决基层各级操作人员技术咨询,解决各类系统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全系统范围内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共享;四是开展专项技术培训。

  二、中国税收征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国外值得借鉴的经验

  1.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中国地域广阔,纳税人众多,因此,我们的税务信息化工作在数据管理、地区差异及信息交流等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巨大数量的涉税数据形成了极为庞杂的“数据海洋”。对于这些“多级”、“多年”、“多变”的数据如何规划、组织和管理,将成为大型“数据工程”的重点课题。

  第二,我国各地的地理条件、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等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税务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亦十分严重。

  第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税务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从业务流程、机构设置、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到数据结构、交换标准,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

  最后,中国目前正处于管理变革和技术变革同时进行的时刻,业务规则、机构设置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之中,这种情况反映到信息化上,会表现为需求多变且不断膨胀,对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和维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国外税收征管信息化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美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及初步成效等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来自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美国,收入局信息化建设是联邦政府各部门中最大的项目,国会财政委员会亲自过问方案制定、资金预算及实施情况,并要求按期递交实施情况报告,听取有关汇报。

  其次,信息化建设中业务系统整合是信息技术实施的前提。工作实践中,随着业务工作的改变,信息技术也必须相应地改变。收入局首先完成了组织结构重组,伴随着业务系统的重新整合工作,继而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规划。

  三、促进中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对策与措施

  1.制定中国税收征管信息化战略规划

  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是中国新一轮税收改革的基本原则,税收信息化是保障中国税收改革的重要工具。建议尽快未来10-20年的税收信息化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税收信息化的方向和发展思路,推动税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抓紧制定和完善税收征管信息化相关法律体系

  要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把严格的管理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构筑一张缜密、有效的税务管理网络,例如在推行集中征收制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空间上的办税场所的集中,而应当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的集中,使过去的人流、物流变成高效率的信息流。

  3.加强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

  突破部门的局限性,理顺税收管理中的关系,加强国税、地税、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使有关税收的软件、系统集成、网络等现代技术互联互通,克服各自为政现象,实现税收信息与金融、海关、工商管理以及企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自动交换,提高税收信息的社会化程度。

  4.实施人才工程,提高税务工作者信息技术素养

  扩大信息技术人员在税务工作者的比例,提升信息技术工作在税务系统中的地位,引进和培养一大批业务过硬、技术过硬的税收业务、技术和管理人才。重视对广大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大明.税务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理查·伯德.税收发展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杨怀则.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草原税务,2002(12):31-32

篇四: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协同共治税收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xx市税务局着眼于提升税收协同共治能力,着力推动形成协税护税共治格局建设,使税收精诚共治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作用得到持续拓展。

  精诚协作互助护航绿水青山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计算专业性较强,给税务部门准确核定环保税带来一定挑战。为此,xx市税务局与市环保部门深度沟通,携手建立税务、环保部门联动的环保税征管工作协作机制,深化“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协同、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排污监测、数据分析、信息共享、征收联动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合作。对排污企业设立动态管理台账,特别强化对项目分布广、工程规模差异大的建筑工程项目环保税征收重点企业进行联合管理,有效解决了环保税征管诸多困难。自环保税开征以来,全市累计征缴扬尘环保税397万元。“我们公司从减少排污、保护环境及自身效益出发,2019年就开展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减排氮氧化物,有效提高环保管控和污染治理水平。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值实现了‘双降’。”xx市山丹铁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吴兴虎说道。环保税征管工作协作机制不仅解决了征缴难问题,在助力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方面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然而将绿色发展作为内生动力,还需要企业自身环保意识的彻底转变。在与环保部门的协作过程中,xx市税务局注重强化对环保税优惠政策的宣传、审核与落实,充分发挥环保税“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反向约束和正向激励机制作用,鼓励节能减排,引导绿色生产,让企业应享尽享减免新政。据统计,自2020年

  以来,全市共减免环保税233万元,对综合利用废弃资源的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1393万元。

  涉税数据共享防范涉税风险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来,为防范执法风险、提升数据质量、优化纳税服务,xx市税务局与市综治办、发改、城建、自然资源、房管等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和风险防范,综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涉税信息与企业申报数据比对工作,在增加税收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纳税风险。为进一步提高涉税风险排查应对效率,xx市税务局积极组建全市税收风险管理团队,集中优势“兵力”开展数据筛查、分析应对、复核反馈,进行风险案例管理、风险应对实例和风险管理课题研究。今年上半年,团队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共采集各类三方涉税信息268万多条,增加入库税收收入2847.54万元。

篇五: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目录

  纳税效劳,是我们税务机关的核心业务之一,随着时代的开展,纳税人的人性化、合理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他们的各项合理要求,换句话说,如何确保“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顺利实现,是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某某区局优化纳税效劳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某某区局本着“标准化、效率化、人性化、标准化〞的原那么,在优化纳税效劳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从效劳环境、效劳效能、效劳手段和效劳机制入手,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效劳。由于某某区局的纳税效劳工作情况在武汉市国税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以该局为例对现阶段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效劳的成效和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效劳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某某区局按照省局及市局关于加强办税效劳厅标准化建设要求,大力加强办税效劳厅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环境最优〞品牌,办税效劳厅到达了“标识统一、设施齐备、整洁明快、功能合理〞的标准。严格落实“一窗式〞效劳,合并、优化窗口职能,全面实现了“一窗办结〞,彻底解决纳税人在各部门来回跑、多头跑的现象。统一采用电子显示屏窗口标牌,标准了办税效劳厅的各类标识,力求庄重、醒目,塑造了办税效劳厅整齐、美观的外部形象。按照办税效劳厅规模及结构,设置了办税效劳区、咨询辅导区、自助办税区和等候休息区等四个功能区域,并在大厅设置了领导值班窗口,满足纳税人申报纳税、咨询辅导、税法宣传、投诉受理等需求。

  (二)效劳质量得到有力提升

  (三)效劳范围得到不断延伸

  某某区局针对纳税人的需求,积极推行贴近式效劳、效率化效劳、人性化效劳、科技化效劳等多种效劳方式。坚持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注重利用国税网站、办税效劳厅、税务公告、短信平台等载体和开展送税法“进街道、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税法宣传活动,及时向纳税人宣传新政策,拓宽了宣传视野,使税法宣传更具灵活性、辐射力和渗透力。通过加强办税公开的平台建设,依托以办税效劳厅为载体,在保证内容全面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公开的渠道和形式,建立和完善包括税务网站、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及公告栏“四位一体〞办税公开方式,确保了办税公开的全面、标准、及时,促进了办税公开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现场征询、接听热线、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征纳座谈、信访接待等多种途径,畅通纳谏渠道,充分了解纳税人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纳税人关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切实提升效劳效能。

  二、纳税效劳中存在的缺乏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某某区局虽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优化纳税效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开展不够平衡,纳税效劳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等问题,纳税效劳层次、手段、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

  (一)纳税效劳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1.

  管理、轻效劳的思想根深蒂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局部税收管理员在与纳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仍然延续着过去专管员“保姆式〞管理的一些套路,过多地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甚至把优化纳税效劳简单的看作是办税效劳厅的事,认为与其岗位无关,根本没有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效劳者角色〞上来,也没有找到管理与效劳工作的结合点,导致效劳意识淡薄,为纳税人效劳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

  混淆了纳税效劳和依法治税的关系。有些税务人员对纳税效劳与依法治税的关系认识模糊,不能将效劳与执法有机统一,甚至把纳税效劳与依法治税对立起来,片面理解优化效劳的内涵,一谈到依法治税,就只想到检查处分,严加管理,就没了效劳,无视了为纳税人遵从提供可行性;而一谈到优质效劳,就没有章法,没了原那么,对于纳税人办税手续不符合规定、申报不实或延期申报等违章行为,审核不严,处分不力,背离了“依法治税〞的根本指导思想,使纳税人未真正按照《征管法》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削弱了税收执法的刚性。

  (二)纳税效劳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1.

  2.

  (三)纳税效劳质量考核评价还存在局限性

  1.

  纳税效劳质量考评不够全面。目前,虽然某某区局在全系统办税效劳厅建立了纳税效劳质量评价考核机制,而考评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办税效劳厅工作人员,对管理所的纳税效劳质量考核过于笼统,未明确管理岗位人员有关纳税效劳的职责。

  2.

  3.

  效劳质量考评结果缺少客观性。目前的纳税效劳质量评价系统不仅与征管系统未进行衔接,况且只有局部主要指标数据是根据纳税效劳评价系统自动生成,而大多数指标是通过考核组考评来确定,造成对纳税效劳质量的考评大多数采取以人工考核为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影响效劳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四)人员队伍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1.

  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近年来,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基层税务机关人员更新速度缓慢,人员年龄层次普遍偏大,造成人员思想不稳定,知识得不到系统的更新。再加上受职数编制限制,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仅靠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干部队伍缺少激情活力与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税效劳水平的提升。

  2.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有些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不学习、不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新形势下纳税效劳工作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不愿意接受新的税收知识,仍沉湎于老的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影响纳税效劳水平的提升。

  三、进一步优化基层纳税效劳工作的思考

  针对目前纳税效劳工作中存在的缺乏和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纳税效劳观念

  树立正确的效劳观念,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是搞好纳税效劳的根本。效劳意识不到位,是谈不上为纳税人提供良好效劳的。

  1.

  正确理解好纳税效劳与税收管理之间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效劳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善于突破陈旧落后的税收效劳理论的束缚,用先进的、科学的现代税收理论指导和推动税收征管工作,充分认识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效劳是法律确定的税务机关的职责,更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的一项根底性工作,优化纳税效劳不仅不会弱化管理,而且还会对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因此,要彻底抛弃那种陈旧落后的“重管理、轻效劳〞的思维定式,多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把纳税效劳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实现税收从“管理型〞向“效劳型〞观念转变。

  2.

  正确处理好纳税效劳与依法治税之间的关系。纳税效劳与依法治税两种行为是税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寓于同一职责当中,始终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但依法治税是税务机关的神圣职责,是开展纳税效劳首先应遵循的前提,如果离开执法,忽略以法治税,就无从谈起纳税效劳。因此,在税收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混淆,也不可偏废,既要把纳税人当作执法客体,更要把纳税人当作效劳对象,只有确立纳税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观念,才能在“平等、真诚、尊重〞的根底上心甘情愿地为纳税人提供效劳,在严格执法中优化效劳,以优质效劳促进执法。

  (二)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纳税效劳层次

  为纳税人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纳税效劳,重点是要在效劳手段、效劳形式和效劳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1.

  积极探索个性化效劳,实现纳税效劳形式的新突破。要把纳税人满意度作为纳税效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完善首问负责制、承诺效劳制等行之有效的效劳方式的同时,把工作的主导方向从以满足自身的管理需求为主,转向以纳税人的纳税需求为主,由一刀切效劳向分类效劳转变,突出纳税效劳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需求,切实解决纳税人的办税后顾之忧。

  2.

  拓宽效劳的内涵,实现纳税效劳内容的新突破。在效劳内容上,要不能停留在过去常见的纳税辅导、税法宣传、政策咨询、税务代理等方面,而要根据形势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想问题,及时了解纳税人盼望什么、想着什么、需要什么,从纳税人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做起,不断充实税收效劳新的内容,赋予税收效劳新的内涵。

  (三)要进一步健全纳税效劳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纳税效劳质量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效劳质量和效率的保障机制,是建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效劳的长效机制,是有利于形成切实有效的效劳监督机制。

  1.

  建立健全系统的纳税效劳质量评价体系。要建立健全系统、科学和可操作性的纳税效劳质量评价体系,应从片面追求窗口人员纳税效劳质量的误区中走出来,从税收工作的整体上考虑,对纳税效劳工作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涵盖征收、管理等税收工作各个环节,对每一项考核评价进行配分量化,对各个环节的纳税效劳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只有通过对全局性纳税效劳工作进行科学考核评价,才能真正满意纳税人的合理需求,改良纳税效劳工作。

  2.

  建立科学的纳税效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计既要直观简洁,方便评价人较快做出评价结果;又要系统全面,涵盖纳税效劳工作各环节,对照纳税效劳的岗责体系,充分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表述纳税效劳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将总体指标按照可控制、可测量的原那么逐层分解成最根本的、可以直接获得测评值的指标,并逐个确定权重,既要有反映共性的测评指标,又要有反映各岗位的测评指标,形成以纳税人满意度、纳税遵从度、解答咨询过失率、纳税人投诉率、按期完成率及税收征管质量完成情况等指标为主体、内外结合的指标体系。

  3.

  建立纳税效劳质量考核评价的真实性。考核数据的真实性是考核有效运行的“生命线〞,为了实现评价客观性的目的,必须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为依托,并与现有的考核体系,如年终绩效考核、征管质量、执法检查的有机结合。

  (四)要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纳税效劳工作的重要保证。税务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的好坏,决定着纳税效劳质量的好坏。

  1.

  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环境,按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配置好岗位,切实解决好当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岗位交流、选拔任用、表彰鼓励等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气氛,为纳税效劳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

  大力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要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税收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采取专题讲座、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以老带新等形式,促使税务人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做好纳税效劳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底。

  关于提高纳税效劳的调研报告纳税效劳调研报告〔2〕|返回目录

  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纳税效劳那么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随着政府机关由职能型向效劳型转变的过程中,税务机关也要必须更新效劳理念、优化纳税效劳、提高效劳水平,着力构建效劳型税收机关。我局结合实际就如何提高国税系统税收效劳,构建效劳型税收机关,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此次调研为保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独立完成,综合运用了纳税人问卷调查、办税效劳厅暗访的调查方式

  〔一〕纳税人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从标准执法、标准效劳、纳税咨询、纳税宣传、为纳税人着想、纳税人权

  保护等6个方面设定33个指标。

  〔二〕办税效劳厅暗访

  办税效劳厅暗访主要从办税环境、政务公开、便民措施、人员容貌、效劳纪律、效劳态度、专业水平、办事效率、咨询效劳等8个方面设定65个指标。

  二、调查结果研究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纳税人对国税系统纳税效劳的总体满意度较高,83%的被访者认为国税系统纳税效劳的效劳质量与以前相比有提升,27%的被访者认为有较大提升,84%的被访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纳税效劳意识比以前有所提高,25%的被访者认为有较大提高,调查显示纳税人最关注的调查工程是“标准执法〞,关注度达43%,可见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要求是比拟根本或根底的,要求标准,要求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与我们国税系统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较为一致。与此同时,调查显示纳税人对国税部门的“标准效劳〞的方面的努力最为满意。

  〔二〕当前纳税效劳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结果同样暴露了在国税系统中纳税效劳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税务人员的效劳意识有待提高。

  个别税收效劳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为“为纳税人效劳〞的观念,常以执法者自居没有认清执法与效劳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人为的割列开来,并且以管人者自居,剑拔弩张,淡忘了宗旨,没有将效劳当作是执法的有机组成局部。仍有为数不少的税务人员面对纳税人,心理上有优越感,居高临下,说话办事让纳税人难以接受;效劳态度时好时坏,效劳水准时高时低。咨询不能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办理涉税事宜拖拉,行为不标准,语言生硬,有时对待纳税人态度粗暴;咨询有时无人接听、或者被工作人员随意推诿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脱岗现象时有发生,而部门内部的代办制度不够完善,一人脱岗,使纳税人长时间等待,纳税人心有怨言。

  2.税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直接与纳税人接触,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纳税效劳的质量,尤其是作为最基层的机构税务所,税收任务压力较重,事务性工作较多,在税收政策、业务知识培训等方面时间、精力投入不够,抓得不紧,对于纳税人咨询的问题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答复,甚至常常遇到不同工作人员对同一问题解答的口径不一致,致使纳税人很茫然,不知道哪一种答复是正确的,影响了正常的业务办理,有些办税效劳人员对所办理的事项不熟悉,专业水平不够,影响了办事效率。

  3.纳税效劳方式、效劳机制不健全。目前许多纳税人对税务机构的设置,征管范围的划分,税收收入的分配,自己需要交纳的税种,办税程序、纳税的期限等知识不知情,税务机关尚未建立纳税提醒效劳机制,造成许多纳税人错过纳税期,或是到了纳税大厅才发现有些事项当天是不办理的,给纳税人带来时间和精力浪费,每次纳税纳税人都要往返税务机关数次,纳税效劳方式不够多元化,在接受纳税效

  劳的过程中纳税人遇到不满意情况往往投诉无门,针对纳税效劳的效劳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三、新时期深化纳税效劳的总思路

  〔一〕提高税收效劳意识

  通过调查显示纳税人最为关注的是税务人员能否标准、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因此,一要加强“标准执法“的理念,税务机关作为政府从事税收管理的职能部门,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效劳,应当根据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那么》的规定履行其职责,做到税法面前人人平等,对所有纳税人,无论亲疏远近、无论经济性质、无论纳税多少、无论规模大小、无论级别上下,都必须在严格执法上一视同仁,在热情效劳上平等对待,切实做到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公开各办税窗口的职责范围,公开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务的时限、步骤和方法,公开效劳标准,公开收费标准,公开违章标准,公开工作纪律和廉正规定,公开受理纳税人投诉的部门和监督。二要强化人性效劳意识。充分尊重纳税人的尊严,充分尊重纳税人的人格,充分尊重纳税人的意愿,充分尊重纳税人的选择。三要强化效率效劳意识。必须切实做到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对纳税人要求办理的事宜,只要是符合规定的,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该办不办、久拖不办的情况。

  (二)加强培训,提高税务人员业务能力

  不断加大各项业务的培训力度,促使广阔干部全面掌握税收根底知识和岗位技能,以适应新的纳税效劳工作的需要。对开展“一窗式〞效劳的岗位,就要求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纳税咨询、登记认定、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等各项厅内业务,否那么,无法开展这类效劳。

  〔三〕拓宽效劳方式及载体,完善纳税效劳。

  从改善软、硬件入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效劳水平,行“标识化〞管理,在办公设施上表达方便纳税人的思路,将所有的效劳窗口以及有关管理层的受理涉税事宜的岗位都设置在办税效劳大厅,将在办税效劳大厅内单独设立文书受理岗位,对那些当时不能办结的工作,统一由文书受理岗位接收,变外部传递为内部交接,同时,使纳税人在办税效劳大厅就可以办理所有的涉税事宜。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电子税务局〞。

  〔四〕健全制度体系,保障纳税效劳实现

  1.建立效劳质量监督制度。为了让纳税人切实从方方面面感受到税务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立纳税效劳责任制,对纳税效劳情况进行全面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完善效劳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效劳承诺制,建立定期公告制度、咨询效劳制度、首问责任制、局长接待日制度、健全征管各主要环节效劳制度等,在窗口开展“零投诉〞活动,即将工作质量、效劳水平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挂钩,由于个

  人原因造成的投诉,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进行责任落实。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效劳意识,标准效劳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效劳质量考核制度。以规章和制度的形式规定、明确纳税效劳的内容、方式、标准、目标、管理方法等,并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加以量化、考核、评价、改良。通过建立效劳质量绩效考核制,进一步加强考核,以催促效劳,积极探索税收效劳责任制考核的新思路,要有重点、有深度确实定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如,在纳税大厅设立效劳质量回执卡,纳税人可根据税务人员效劳质量进行“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不同级别的量分;咨询效劳也可安装评价软件,纳税人咨询税收情况也可根据答复满意程度对效劳人员进行评分;税务网站也应设立“效劳群众满意度〞调查,纳税人可将自己在接受纳税效劳的遇到的不满情况,都可通过电子平台进行投诉;税务机关应建立与街道办事处、乡镇的沟通渠道,不定期地主动上门听取街道办事处、乡镇的建议意见和信息

篇六: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数字经济对税收征管方式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作者:姚轩鸽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23期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对税收治理注定產生不可忽视的冲击与影响,会对现行税制、税法体系,特别是征管方式提出新的挑战,亟待从这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其中,税制、税法优化是征管方式应对数字经济冲击和挑战的前提与根本途径,具体征管方式的优化则是重要举措与具体方法,唯有三者合力有为,方可达成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冲击与挑战的目的,全面发挥税收聚财、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实现税收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福祉总量的终极目的,全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渴望。

  关键词:数字;经济;征管;方式;挑战等。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3-0030-05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税收治理面临空前的挑战与压力,也成为考验各国税务行业、财税学界综合能力与智慧的时代性课题,亟待关注和研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因应对策。为此,应理清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并找准税收征管方式面临的实际挑战,然后提出因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要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新挑战,科学认识和理解“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是首要的前提。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据考证,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IT咨询专家唐·塔普斯科特在其专著《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和危险》中提出。[1]而对数字经济最早的界定是:“利用比特而非原子”的经济。[2]20多年来,中外各界给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的界定枚不胜举。英国学界认为:数字经济是指通过人、过程和技术发生复杂关系而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也是指各类数字化投入带来的全部经济产出。[4]《澳大利亚的数字经济:未来的方向》则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和传感器网络等信息和通讯技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球性网络化。[5]

  国内学界对数字经济概念的界定同样众说纷纭,而最新界定是在2016年9月的G20(Groupof20,二十国集团,编者注)峰会上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6]

  毋庸置疑,数字经济仍然属于经济范畴,是一种创获财富的活动,与以往经济形态不同的是,数字经济是借助数字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参与财富创获的活动,即借助数字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参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财富创获活动。《牛津英语词典》对数字经济也有类似的解释,认为“数字经济是主要以数字技术方式运转的经济形态,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事务处理。”[7]一句话,数字经济是指数字技术及其衍生品参与财富创获的活动,这是数字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核心特征。

  毋庸讳言的是,要给数字经济下一个完全有共识的,且十分科学的界定,既不现实,也不大可能。欧盟专家小组在关于数字经济下的税收问题报告中也持同样的论点:“由于ICT的不断变化和数字经济在整个经济的快速扩散,使定义是什么构成了数字经济存在一定难度”。[8]

  (二)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关于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在数字经济中企业收集与其客户/用户、供应商和运营的相关数据是很普遍的。……数字技术和面向参与式‘文化’的趋势大大提高了企业利用客户互动信息和将其转化成商业利益的能力。因此,从客户和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在某些数字经济企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二十国集团则认为,数字经济具有如下鲜明的独特性:(1)资本和专用性技术人才是其生产要素体现的主要载体;(2)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信息的外部性,会衍生出网络欺诈问题、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3)其发展倚仗专用性信息通信技术;(4)其发展需要一个更加鼓励创新与尝试的市场环境。[10]不少国内学者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加;交易大量缺少物理存在;数据价值大大增加;需供需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交易。[11]

  事实上,数字经济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大行其善,提高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财富创获效率的同时,也会被一些人用来作恶和犯罪。比如,数字经济可能导致“数字鸿沟”问题,即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同,创新能力的差别,可能会造成“信息落差”“知识分隔”“贫富分化”等问题,[12]从而导致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等财富创获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分配的不公等问题,特别是国家和国民之间权利与义务分配的不公问题,主要是基本权利与义务分配的完全不平等,非基本权利与义务分配的比例不平等问题。同时,和数字经济相关的犯罪也将随之出现,并具有技术含量高、时间跨度长、反侦查能力强、犯罪效益高等特点。[13]

  笔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可归纳如下四点:一是数字经济是一种有数字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参与和介入财富创获活动的新型经济形态。二是数字经济具有虚拟性与可移动性,即其参与和介入财富创获活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无形、动态,缺乏可见的物理性支撑。三是数字经济由于数字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参与和介入,不论从财富创获活动的过程,还是从财富创获活动的内容——公共产品或者私人产品看,其对财富创获活动效率的提升都是空前的。(4)数字经济对数字技术及其衍生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如果缺少相关软硬件技术的支撑,数字经济将无从谈起,且其对无形资产存在高度依赖性。(5)伴随数字技术的升级换

  代,会加剧数字经济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6)数字经济也会带来一定的负外部效应。即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信息的外部性等因素,会带来比如“数字鸿沟”及犯罪等问题。

  二、数字经济对现行税收征管方式的挑战

  经济与税收具有一定的逻辑相关性,数字经济与税收征管方式也具有较密切的逻辑相关性。如前所述,数字经济是借助数字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参与财富创获的活动,特别是借用大数据技术所拥有的“4V”特征——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14]参与财富创获的活动。因此,数字经济既会对传统经济形态发展产生新的挑战,即对传统私人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会不断扩展数字经济的领地,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系统性重构,同时对传统形态的公共产品创获机制形成新的冲击和挑战,从而倒逼公共产品供需体系与机制的创新和优化,包括税制、税法体系,以及征管方式的创新与优化。

篇七: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纳税服务调研报告2篇

  纳税服务,是我们税务机关的核心业务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纳税人的人性化、合理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他们的各项合理要求,换句话说,如何确保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顺利实现,是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xx区局优化纳税服务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笔者所在的xx区局本着标准化、效率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原则,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从服务环境、服务效能、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入手,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由于xx区局的纳税服务工作情况在武汉市国税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以该局为例对现阶段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成效和问题作简要分析。(一)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xx区局按照省局及市局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要求,大力加强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环境最优品牌,办税服务厅达到了标识统一、设施齐备、整洁明快、功能合理的标准。严格落实一窗式服务,合并、优化窗口职能,全面实现了一窗办结,彻底解决纳税人在各部门来回跑、多头跑的现象。统一采用电子显示屏窗口标牌,规范了办税服务厅的各类标识,力求庄重、醒目,塑造了办税服务厅整齐、美观的外部形象。按照办税服务厅规模及结构,设置了办税服务区、咨询辅导区、

  —1—

  自助办税区和等候休息区等四个功能区域,并在大厅设置了领导值班窗口,满足纳税人申报纳税、咨询辅导、税法宣传、投诉受理等需求。

  (二)服务质量得到有力提升xx区局在纳税服务工作中不断转变观念,以程序性服务为基础,以权益性服务为重点,以职能性服务为根本,全力打造效率最高品牌。通过建立税务网站信息平台、纳税服务qq群和纳税咨询电子信箱、咨询电话、办税服务厅咨询台、导税台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类型的纳税咨询,及时为纳税人答疑解难。全面推行了预约、延时、限时、引导、上门、提醒六项特色服务,建立和完善了假日服务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服务措施,制作了纳税人联系卡,推行了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在办税服务厅统一安装电子监控、排队叫号、纳税服务评价和自助办税服务等系统,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并有效地对服务进行监控和评价。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岗位技能,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的工作思路,突出岗位能力建设,加大了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提升了人员素质。(三)服务范围得到不断延伸xx区局针对纳税人的需求,积极推行贴近式服务、效率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科技化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坚持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注重利用国税网站、办税服务厅、

  —2—

  税务公告、短信平台等载体和开展送税法进街道、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税法宣传活动,及时向纳税人宣传新政策,拓宽了宣传视野,使税法宣传更具灵活性、辐射力和渗透力。通过加强办税公开的平台建设,依托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在保证内容全面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公开的渠道和形式,建立和完善包括税务网站、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及公告栏四位一体办税公开方式,确保了办税公开的全面、规范、及时,促进了办税公开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现场征询、接听热线、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征纳座谈、xx接待等多种途径,畅通纳谏渠道,充分了解纳税人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纳税人关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二、纳税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近年来,xx区局虽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发展不够平衡,纳税服务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等问题,纳税服务层次、手段、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一)纳税服务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1.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税收管理员在与纳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仍然延续着过去专管员保姆式管理的一些套路,过多地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甚至把优化纳税服务简单的看作是办税服务厅的事,认为与其岗位无

  —3—

  关,根本没有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服务者角色上来,也没有找到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结合点,导致服务意识淡薄,为纳税人服务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混淆了纳税服务和依法治税的关系。有些税务人员对纳税服务与依法治税的关系认识模糊,不能将服务与执法有机统一,甚至把纳税服务与依法治税对立起来,片面理解优化服务的内涵,一谈到依法治税,就只想到检查处罚,严加管理,就没了服务,忽视了为纳税人遵从提供可行性;而一谈到优质服务,就没有章法,没了原则,对于纳税人办税手续不符合规定、申报不实或延期申报等违章行为,审核不严,处罚不力,背离了依法治税的根本指导思想,使纳税人未真正按照《征管法》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削弱了税收执法的刚性。(二)纳税服务还停留在浅层次上1.服务针对性不强。虽然,在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方面,我局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相继推行了一窗式服务、多元化申报、qq在线咨询、公开办税、延时服务、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等服务举措,但是在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上仍是千人一面。纳税服务大多固定在共性化服务方面,缺乏个性和针对性,机械、呆板、没有特色,无法满足不同对象纳税人多层次多方位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4—

  2.形式多于内容。纳税服务有时还是停留在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这些浅层次方面,部分税务工作者认为笑脸相迎、语言文明、办税环境舒适就是纳税服务,根本没有从提高办税效率和降低纳税成本等深层次上进行优化和改进,总是停留于追求表象化服务,过多注重形式性服务,尚未形成大格局、一体化服务体系。(三)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还存在局限性1.纳税服务质量考评不够全面。目前,虽然xx区局在全系统办税服务厅建立了纳税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机制,而考评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对管理所的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过于笼统,未明确管理岗位人员有关纳税服务的职责。2.现有的服务质量考评指标缺乏科学性。目前的服务质量考评指标基本上只是针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考勤、卫生、着装、工作纪律、工作量等情况进行设计,况且有些评价指标设计比较简单和单一,指标内容与个人工作实绩联系不紧密,不能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的统计和量化分析,造成指标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3.服务质量考评结果缺少客观性。目前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不仅与征管系统未进行衔接,况且只有部分主要指标数据是根

  —5—

  据纳税服务评价系统自动生成,而大多数指标是通过考核组考评来确定,造成对纳税服务质量的考评大多数采取以人工考核为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影响服务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四)人员队伍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1.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近年来,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基层税务机关人员更新速度缓慢,人员年龄层次普遍偏大,造成人员思想不稳定,知识得不到系统的更新。再加上受职数编制限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仅靠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干xx伍缺少激情活力与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税服务水平的提升。2.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有些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不学习、不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工作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不愿意接受新的税收知识,仍沉湎于老的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影响纳税服务水平的提升。三、进一步优化基层纳税服务工作的思考针对目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观念

  —6—

  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是搞好纳税服务的根本。服务意识不到位,是谈不上为纳税人提供良好服务的。

  1.正确理解好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之间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善于突破陈旧落后的税收服务理论的束缚,用先进的、科学的现代税收理论指导和推动税收征管工作,充分认识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是法律确定的税务机关的职责,更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优化纳税服务不仅不会弱化管理,而且还会对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因此,要彻底抛弃那种陈旧落后的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式,多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把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实现税收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观念转变。2.正确处理好纳税服务与依法治税之间的关系。纳税服务与依法治税两种行为是税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寓于同一职责当中,始终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但依法治税是税务机关的神圣职责,是开展纳税服务首先应遵循的前提,如果离开执法,忽略以法治税,就无从谈起纳税服务。因此,在税收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混淆,也不可偏废,既要把纳税人当作执法客体,更要把纳税人当作服务对象,只有确立纳税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观念,才能在平等、真诚、尊重的基础上心甘情愿地为纳税人提供服务,

  —7—

  在严格执法中优化服务,以优质服务促进执法。(二)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纳税服务层次为纳税人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纳税服务,重点是要在服务手

  段、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1.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实现纳税服务形式的新突破。要把纳

  税人满意度作为纳税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完善首问负责制、承诺服务制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的同时,把工作的主导方向从以满足自身的管理需求为主,转向以纳税人的纳税需求为主,由一刀切服务向分类服务转变,突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需求,切实解决纳税人的办税后顾之忧。

  2.拓宽服务的内涵,实现纳税服务内容的新突破。在服务内容上,要不能停留在过去常见的纳税辅导、税法宣传、政策咨询、税务代理等方面,而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想问题,及时了解纳税人盼望什么、想着什么、需要什么,从纳税人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做起,不断充实税收服务新的内容,赋予税收服务新的内涵。(三)要进一步健全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保障机制,是建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的长效机制,是有利于形成切实有效的服务监督机制。

  —8—

  1.建立健全系统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要建立健全系统、科学和可操作性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从片面追求窗口人员纳税服务质量的误区中走出来,从税收工作的整体上考虑,对纳税服务工作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涵盖征收、管理等税收工作各个环节,对每一项考核评价进行配分量化,对各个环节的纳税服务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只有通过对全局性纳税服务工作进行科学考核评价,才能真正满意纳税人的合理需求,改进纳税服务工作。2.建立科学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计既要直观简洁,方便评价人较快做出评价结果;又要系统全面,涵盖纳税服务工作各环节,对照纳税服务的岗责体系,充分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表述纳税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将总体指标按照可控制、可测量的原则逐层分解成最基本的、可以直接获得测评值的指标,并逐个确定权重,既要有反映共性的测评指标,又要有反映各岗位的测评指标,形成以纳税人满意度、纳税遵从度、解答咨询差错率、纳税人投诉率、按期完成率及税收征管质量完成情况等指标为主体、内外结合的指标体系。3.建立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的真实性。考核数据的真实性是考核有效运行的生命线,为了实现评价客观性的目的,必须借助

  —9—

  科学的技术手段为依托,并与现有的考核体系,如年终绩效考核、征管质量、执法检查的有机结合。

  (四)要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税务干xx伍,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税务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的好坏,决定着纳税服务质量的好坏。1.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环境,按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配置好岗位,切实解决好当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岗位交流、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等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为纳税服务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2.大力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要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税收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采取专题讲座、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以老带新等形式,促使税务人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关于提高纳税服务的调研报告纳税服务调研报告(2)|返回目录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纳税服务则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随着政府机关由职能型向服务

  —10—

  型转变的过程中,税务机关也要必须更新服务理念、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构建服务型税收机关。我局结合实际就如何提高国税系统税收服务,构建服务型税收机关,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的资料来源及方式此次调研为保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独立完成,综合运用了纳税人问卷调查、办税服务厅暗访的调查方式(一)纳税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从规范执法、规范服务、纳税咨询、纳税宣传、为纳税人着想、纳税人权保护等6个方面设定33个指标。(二)办税服务厅暗访办税服务厅暗访主要从办税环境、政务公开、便民措施、人员容貌、服务纪律、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办事效率、咨询服务等8个方面设定65个指标。二、调查结果研究与分析(一)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纳税人对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83%的被访者认为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的服务质量与以前相比有提升,27%的被访者认为有较大提升,84%的被访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比以前有所提高,25%的被访者认为有较

  —11—

  大提高,调查显示纳税人最关注的调查项目是“规范执法”,关注度达43%,可见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要求是比较基本或基础的,要求规范,要求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与我们国税系统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较为一致。与此同时,调查显示纳税人对国税部门的“规范服务”的方面的努力最为满意。

  (二)当前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结果同样暴露了在国税系统中纳税服务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个别税收服务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为“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常以执法者自居没有认清执法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人为的割列开来,并且以管人者自居,剑拔弩张,淡忘了宗旨,没有将服务当作是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仍有为数不少的税务人员面对纳税人,心理上有优越感,居高临下,说话办事让纳税人难以接受;服务态度时好时坏,服务水准时高时低。咨询不能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办理涉税事宜拖拉,行为不规范,语言生硬,有时对待纳税人态度粗暴;咨询电话有时无人接听、或者被工作人员随意推诿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脱岗现象时有发生,而部门内部的代办制度不够完善,一人脱岗,使纳税人长时间等待,纳税人心有怨言。2.税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直接与纳税人接触,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纳税服务的质量,

  —12—

  尤其是作为最基层的机构税务所,税收任务压力较重,事务性工作较多,在税收政策、业务知识培训等方面时间、精力投入不够,抓得不紧,对于纳税人咨询的问题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答复,甚至常常遇到不同工作人员对同一问题解答的口径不一致,致使纳税人很茫然,不知道哪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影响了正常的业务办理,有些办税服务人员对所办理的事项不熟悉,专业水平不够,影响了办事效率。

  3.纳税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不健全。目前许多纳税人对税务机构的设置,征管范围的划分,税收收入的分配,自己需要交纳的税种,办税程序、纳税的期限等知识不知情,税务机关尚未建立纳税提醒服务机制,造成许多纳税人错过纳税期,或是到了纳税大厅才发现有些事项当天是不办理的,给纳税人带来时间和精力浪费,每次纳税纳税人都要往返税务机关数次,纳税服务方式不够多元化,在接受纳税服务的过程中纳税人遇到不满意情况往往投诉无门,针对纳税服务的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三、新时期深化纳税服务的总思路(一)提高税收服务意识二要强化人性服务意识。充分尊重纳税人的尊严,充分尊重纳税人的人格,充分尊重纳税人的意愿,充分尊重纳税人的选择。三要强化效率服务意识。必须切实做到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对纳税人要求办理的事宜,只要是符合规定的,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坚决杜绝推诿

  —13—

  扯皮、敷衍应付、该办不办、久拖不办的情况。(二)加强培训,提高税务人员业务能力不断加大各项业务的培训力度,促使广大干部全面掌握税收

  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以适应新的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对开展“一窗式”服务的岗位,就要求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纳税咨询、登记认定、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等各项厅内业务,否则,无法开展这类服务。

  (三)拓宽服务方式及载体,完善纳税服务。从改善软、硬件入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行“标识化”管理,在办公设施上体现方便纳税人的思路,将所有的服务窗口以及有关管理层的受理涉税事宜的岗位都设置在办税服务大厅,将在办税服务大厅内单独设立文书受理岗位,对那些当时不能办结的工作,统一由文书受理岗位接收,变外部传递为内部交接,同时,使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大厅就可以办理所有的涉税事宜。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电子税务局”。在各省市局内部局域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办公网,实现信息共享,使上下级机关之间、部门之间能够畅通、方便地交流和共享信息,切实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网站服务功能。通过信息网站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法规服务、税收咨询;并扩大信息网站的应用范围,提供电子杂志送阅。发票验证、综合查询、网上发票发售、空白报表下载。网上报送财务报表等在线服务;设立税务干部和纳税人之间的免费电子信箱;建立网上超市,销售纳

  —14—

  税人所需要的税收、会计等资料,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培养税收领域的信息人才,使税务机关有自己的开发、维护专业队伍,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如可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开通税收服务热线,实现与各金融部门或邮政部门的联网。不同的纳税人可通过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地选择网上报税、电话报税、银行网点报税或邮政网点报税等。

  (四)健全制度体系,保障纳税服务实现1.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制度。为了让纳税人切实从方方面面感受到税务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立纳税服务责任制,对纳税服务情况进行全面规范,实施效果评估,完善服务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建立定期公告制度、咨询服务制度、首问责任制、局长接待日制度、健全征管各主要环节服务制度等,在窗口开展“零投诉”活动,即将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挂钩,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投诉,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进行责任落实。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2.建立服务质量考核制度。以规章和制度的形式规定、明确纳税服务的内容、方式、标准、目标、管理办法等,并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加以量化、考核、评价、改进。通过建立服务质量绩效考核制,进一步加强考核,以督促服务,积极探索税收服务责任制考核的新思路,要有重点、有深度的确定年度考核工作计划,

  —15—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如,在纳税大厅设立服务质量回执卡,纳税人可根据税务人员服务质量进行“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不同级别的量分;咨询电话服务也可安装评价软件,纳税人电话咨询税收情况也可根据答复满意程度对电话服务人员进行评分;税务网站也应设立“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纳税人可将自己在接受纳税服务的遇到的不满情况,都可通过电子平台进行投诉;税务机关应建立与街道办事处、乡镇的沟通渠道,不定期地主动上门听取街道办事处、乡镇的建议意见和信息

  相关文章:求创新为纳税服务谋发展纳税服务调研报告2篇相关内容:我市焦炭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煤化工基地--我市焦炭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我市焦炭工业年轻而有活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它的壮大是基于豫港焦化集团的建立且发展成为豫西北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产品调研报告范文4篇1.活动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首次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办公室执法普法调研报告根据《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我州农牧区执法普法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调研,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执法普法情况汇报如

  —16—

  下:一、近年来,我县在群众普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有哪些。一

  是普法对象流动性大。班子成员三严三实专题调研报告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开展以来,局党组紧扣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深学、细照、笃行三严三实为主线,聚焦四风方面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铜梁农民致富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考在认真学习党的xx大报告,全面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铜梁农民如何增收、如何致富、如何实现全面小康。为此,提出以下粗浅思考,企望斧正之。

  关于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调研报告小城镇发展作为夯实底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省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我省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探讨科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4篇乡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乡村干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大局,因此着力提升乡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筑牢他们心系群众、服...

  —17—

  县直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报告直属机关工委下属基层党组织158个,其中机关党委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142个;所属党组织党员人数2117人。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式、促进发展的思路,实现了机关党建工作、业务工...

  查看更多>>调研报告s("hzh5");

  —18—

篇八: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税收风险管理情况报告

  篇一:即墨市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即墨市地方税务局

  税收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税收工作属于高危职业。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的预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所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和青岛市局先后出台了加强内控、规范税收执法监督管理的文件,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即墨局在实践中以此为指导,紧密结合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入手,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突破,取得明显成效。

  一、税收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

  即墨局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

  工作监督不到位、执法随意粗放、疲软等问题,达到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避免干部出问题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特点:即紧紧围绕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突出了三个重点,明确了四个目标。

  (一)突出了税收管理风险、税收廉政风险和纳税人遵从度风险三个重点。

  税收管理风险是指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未依照或未完

  全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给国家或纳税人造成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

  纳税遵从风险指纳税人不遵从税法产生的风险。税收廉政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

  的不廉行为所承担的风险。

  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是税收廉政风险生存的土壤,税收廉政风险是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产生的思想根源和后果体现。

  即墨局在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中,突出税收工作特色,将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和税收廉政风险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提高税收执法质效;通过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税收执法的规范,消除不廉行为生存土壤,促进税收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开展。

  1、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制订了《即墨市地方税务局开展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工作暂行实施意见》

  及《即墨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点识别及评估》,对地税工作人员在税务登记、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执法风险信息进行了识别,从发生机率、危害程度、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划分高、中、低三

  级。共计查找出执法风险点44个,其中高风险点25个,中风险点13

  个,低风险点6个。从风险点描述、执法依据、防范措施、执法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四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做到人人规范执法,廉洁从政。2、按照加强两权制约和监督的要求,实施税收廉政风险防范。一是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即墨地税局将工作中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廉政

  风险界定为四类,即思想道德风险、规章制度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工作流程风险,进行重点防范。二是针对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特别是具有干部人事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财务管理权的部门,结合个人目前的岗位、职务安排定位等情况,对照履职、执行制度的实际,采取“自己找、同事帮、科长审、群众评、班子定”的方法,着眼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分类查深、查透、查清、查准岗位廉政风险点。通过查找,共找出风险点56个,其中:思想道德风险5个,岗位职责风险44个,工作流程风险4个,规章制度风险3个。三是根据风险发生机率

  或危险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通过查找和提示每一个岗位流程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将廉政风险具体化、公开化,使税务干部、职工强烈感到廉政风险无处不在,防范风险不可松懈,做到禁于未萌,止于未发。

  3、信息管税,重点关注纳税人遵从度风险。分税种、分行业、分事项、分区域设臵预警指标,明确纳税人遵从度风险防范重点,通过案头分析查找疑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风险点,提高征管质效。

  (二)明确了“职责明确、环节流畅、制衡有效、监督到位”四个目标。

  1、职责明确。职责明确是风险防范的基础。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职责明确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

  二是人机结合,过程控制。

  三是强化岗位衔接。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插入:即墨市地税局专业化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及征管流程.rar

  2、环节流畅。我们建立了“数据采集→发布预警指标(风险点库)→案头分析评估(风险点)→派工核实→风险点消除及数据增值应用→结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信息管税

  流程。

  这是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的核心流程。具体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均制定了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层层监督的流程。

  特点:一是始终以风险点体系为主线,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纳税人遵从度风险防范和税收廉政风险防范融合在信息管税的流程之中;

  二人机结合,分析查找内部管理漏洞和外部不遵从的疑点,明确工作重点;

  三是以工作岗责的衔接为保障,实现权力制约和内部监督到位。

  效果:既促进了税收征管业务的顺利开展,又防范和化解了风险,同时也督导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3、制衡有效。围绕着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4、监督到位。

  一是在监督对象方面,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重点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

  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岗位风险;监督科所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臵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监督一般岗位风险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监察科日常考篇二: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XX年03月18日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

  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

  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

  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

  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

  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

  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

  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

  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

  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

  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

  (四)税务管理人员少与纳税人日趋增多的矛盾。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多一少”、“一高一低”两大矛盾,即纳税户多而税收管理员少、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税收管理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一是从纵向来看,各层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任务”的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疲于应付、无所适从,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

  二是从横向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协调配合不够。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深入落实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抓好认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才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

  (一)积极稳妥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将税收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督察,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

  一是加强事前预警。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适应的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就是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将各项风险指标予以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三是加强事后督察。就是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

  当或者过错的基础上,通过事后督察的方式,对税收管理全过程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建立管理平台。探索和建立“融预警、监控、督察于一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为目的”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二)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分析。

  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监控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是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应按照“分工负责、多次分析、人机结合”的原则,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各层次的税收风险分析。

  二是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效调动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突出基层局风险管理办的再分析作用,在区局初次分析,地州局二次分析的基础上,基层税务

  机关的风险应对人员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充分运用纳税人征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实现涉税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控制。

  通过税收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结合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办法。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行业评估。实行“点、线、面”结合管理的方

  法,确定重点管理的企业、重点监控的行业,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地实施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强化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四)突出税收风险分类管理。

  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

  辅导、巡查等服务性措施;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措施,已达到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充分运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提高税法遵从度,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目的。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的税收风险是一个全方位和系统的过程,它应在高效风险考核机制的制约下努力提高风险人员的综

  合素质,共同促进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篇三: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

  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

  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

  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

  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

  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

  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

  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

  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

  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

  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

  (四)税务管理人员少与纳税人日趋增多的矛盾。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多一少”、“一高一低”两大矛盾,即纳税户多而税收管理员少、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税收管理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一是从纵向来看,各层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任务”的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疲于应付、无所适从,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

  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二是从横向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协调配合不够。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深入落实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抓好认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才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

  (一)积极稳妥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将税收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督察,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

  一是加强事前预警。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适

  应的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就是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将各项风险指标予以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三是加强事后督察。就是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当或者过错的基础上,通过事后督察的方式,对税收管理全过程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建立管理平台。探索和建立“融预警、监控、督察于一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为目的”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二)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分析。

  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监控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是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应按照“分工负责、多次分析、人机结合”的原则,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各层次的税收风险

  分析。

  二是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

  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效调动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突出基层局风险管理办的再分析作用,在区局初次分析,地州局二次分析的基础上,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应对人员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充分运用纳税人征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实现涉税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控制。

  通过税收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结合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办法。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

  行业评估。实行“点、线、面”结合管理的方法,确定重点管理的企业、重点监控的行业,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地实施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强化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

  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四)突出税收风险分类管理。

  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辅导、巡查等服务性措施;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措施,已达到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充分运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提高税法遵从度,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降

  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的税收风险是一个全方位和系统的过程,它应在高效风险考核机制的制约下努力提高风险人员的综合素质,共同促进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篇九: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七是要加强干部的管理教育不要用手中的权力和工作之便为企业经营者说情减税防止税款流失在权力和关系网当然加强税收工作实现科学监管是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一直都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如何进一步实现税款应收尽收开展增收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人去认真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税款征收与监管的科学化水平

  关于如何防止税收流失问题的调研报告

  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下滑,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再加上人员工资上涨,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等,无疑影响了地方税收的正常增长。然而,因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以及在餐饮、娱乐、住宿、美容美发、洗浴、婚纱摄影等服业而存在的税收“跑、冒、滴、漏”现象也已成为直接影响税收增长的严重问题,应当引起各地政府和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从而实现税收的常态化增长。有效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南塔街道地处城市中心区,税收主体来源为辖区内从事服务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也是存在税收流失现象的典型区域。最近,我们对辖区内税收流失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与分析。现将主要情况归纳如下:一、税收流失的种种现象一是企业拒开发票逃避缴税。当消费者索要消费发票时,企业以各种借口不能及时给消费者开据发票,或拖延时间让消费者过后取票,多数消费者也就因此而不要发票了,企业也就逃避了缴税。二是消费者不要发票,不关心企业缴税,造成了企业漏税问题。一般消费者都是消费完就交钱走人,根本不向经营

  1

  者索要发票。而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给企业漏缴税款提供了方便,从而也造成了税收流失。三是企业经营者以给消费者抹零打折的方法逃避交税。往往是在消费者花钱付账时企业经营者根据消费金额的多少给予抹零或打折优惠,一般消费者便不索要发票了,造成了一种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合伙”偷税现象。这种现象看似是企业经营者让利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了一定的优惠,但实际上企业经营者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经营者心里很清楚自己让利给消费者的是应缴税的一部分,企业自己也得到了一部分偷税的实惠。四是企业以各种理由少交税或不交税。有的企业虽然每月的营业收入达到了税收起征点,但是为了少交税款或不交税,在税务机关对其企业核税定税时以各种理由说明和“佐证”营业收入达不到起征点,以撒谎或欺骗的方法说服定税人员予以享受减免税政策。还有的企业虽然营业收入比较可观,但还是图谋少交税,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说服定税人员降低企业的税收征缴额,达到躲避缴税的目的。五是企业通过做假账的形式偷漏税。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规模相对较大、营业收入较高的企业。为了降低缴税额度而做假账来应付税务机关查税。六是税务人员存在“寻私”和收“人情税”现象。有领

  2

  导说情的,有同事说情的,也有照顾亲朋好友的,还有“通融”关系的,这些“关系企业”都有可能享受到免税或少交税的实惠,造成了税款的流失。七是有些娱乐企业经营者存在暴力抗税现象。典型的是有些经营歌舞厅、酒吧业主,多数为社会无业人员,且与社会流氓势力有勾结,暴力威胁税管人员,拒不缴税。二、税收流失现象原因分析一是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在消费后正常索要发票,企业经营者想逃避缴税就无机可乘。二是企业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观念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偷逃缴税是在违法犯罪,是在损害国家利益。三是消费者的趋利思想助长了企业逃税。给消费者抹零、打折现象,让消费者少花了钱,消费者高兴了,且不知企业经营者也从中分得了税款中的“一杯羹”,事实上是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合伙”吞占了应缴给国家的税款。四是企业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贪欲,驱使其想方设法违规逃税,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偷逃税也是在变相侵吞政府和国家资金。五是税收专管人员不足造成的定税不够科学准确。在对企业核税定税这一环节的工作中应在税收专管人员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并进行核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而因为税收

  3

  专管人员力量不足而难以实现企业经营状况的逐户“蹲点式”调查,往往是根据企业经营者的“情况报告”和专管人员比较模糊的情况了解就完成了定税工作,难以达到科学定税和应收尽收的目的。六是税收专管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在实际征税工作中就必然会出现“寻私”和“人情税”现象。七是少数领导干部纪律不严,为企业经营者说情,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也可称之为关系网逃税,让税务部门及税收专管人员迫于领导的面子和压力让企业经营者不交或少交税,损害政府和国家利益。三、封堵税收流失的方法与措施一是要大力加强全社会依法纳税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纳税意识。使企业经营者自觉遵守税法,明确照章纳税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域的每个公民都有纳税责任和护税义务。税收来源于社会,也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不是被政府和国家占有的权力资金。要加大宣传密度和宣传覆盖面,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宣传税法做为各级政府的工作责任,坚持面对全体公民的、经常性的、长期性的宣传教育,让守法纳税思想深入人心,营造出人人守法纳税,人人依法护税的良好税收环境,使全体公民的税收观念得到全面提高。

  4

  二是要加大税收监管与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精干高效、不受干扰的税收稽查队伍,这支队伍要不受税收部门的管辖,直接归政府领导,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长期坚持对企业税收核查与检查。在检查企业是否照章纳税的同时,也要检查税收专管人员在税额核定、税金征缴方面存在营私舞弊、收“人情税”等问题。要对一切违犯税法行为及人员给予严厉打击与处理。以增强人们对税法的敬畏,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与威慑力。三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尽税收职责的同时,要宣传税法知识,教育和引导纳税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同时也要主动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以此达到税收增长、应收尽收的目的。四是要坚持科学核量,合理定税。要在遵守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坚持对企业经营效益的科学核量,严肃、认真、合理确定企业缴税额度,做到不强征超额税,但也不出现因低定了企业税收应征数额而造成的税收流失。五是要调整对消费者的税收奖励政策。就是把现在的发票奖励办法更改为下调奖励额度、提高中奖率的办法。以此吸引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防止企业经营者通过不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发票的方式进行偷税漏税。

  5

  六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手段,把所有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各类企业经营户连接入网,全部实现电脑打票,税务机关通过监控管理,防止企业偷逃税款。七是要加强干部的管理教育,不要用手中的权力和工作之便为企业经营者说情减税,防止税款流失在权力和关系网上。当然,加强税收工作,实现科学监管,是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一直都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如何进一步实现税款应收尽收,开展增收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人去认真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税款征收与监管的科学化水平。

  6

篇十: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税收新征管模式运行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征管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税收征管、监督、管理方面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建立新型税收管理体制和征管模式,不断提高税务部门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执法和程序化服务水平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征、管、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集中征收核算、专业管理、重点稽查”征管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税收执法保障体系,信息化的税收管理系统,专业化制衡的税收征管体系,以机制考核为主、事后考核为辅的考核监督体系,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实现税收征管制度的便利、规范、科学、高效。关键词: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制度创新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加强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弊害,推动税收征管改革和依法治税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想通过对税收征管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探讨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世贸规则,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新格局,以供参考。一、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税收征管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倍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有人说:征管永远落后于时代,因为税务机关只有在充分研究社会经济现状的前提下,才能拿出详细的税收征管方案。而这时社会又已经高速前进了,所以进行税收征管改革是税务机关永恒不变的任务。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征管随着各个时期税制结构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转换。从1988年实行“征管、检查两分离”和“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到“两步走,三结合”等模式的推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仍没有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到1996年初,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就是要建立“一个制度,四个体系”。一个制度,既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四个体系,既服务、监控、稽查和组织体系。这一征管模式划清了税收征管双方的权利与

  责任;推动了纳税人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了税收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实现了由分散型、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约型、规范型管理模式的转变;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化征管的转变;由上门征收方式向自行申报、集中纳税方式的转变;由专管员“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结合管理的转变。特别是199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征管改革的工作方案》的出台,全国税务系统的税收征管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税收征管能力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实现由传统的专管员管户制度向管事制的转换,基本上形成了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的征管新格局。三是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税收征管和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开始实现信息化,有效地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征管效率,也为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普遍建立了办税服务厅。使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咨询、发票领购、举报投诉等纳税事务一次集中完成,实现了由分散纳税到集中征收的转变,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税收服务水平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税务机关普通采用的是“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征收管理向现代化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集约型税收管理转变,对于提高征管质量和行政效率,理顺和规范征纳双方的关系,推进依法治税和税收征管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和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在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㈠税收监控方面的问题──漏征漏管户大量存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运行以来,取消了专管员管户制,相应的岗位职责、人员配置不到位,造成管户与管事相脱节,只管事不管户或管户不落实,一些基础资料建立不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反馈不上来,给纳税意识淡薄的纳税人以可乘之机。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据2002年对漏征漏管户清查情况统计,共清查出各种经济类型漏征漏管户3035户,查补税款3886.8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漏征漏管户最为严重,漏征率达到20%以上,造成税款的大量流失。──税源管理乏力。新征管模式本身强化了征收与稽查的职能,却弱化了管理职能,使管理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忽视了管理所具有的其他环节无法代替的功能:动态性,在征管过程中能随时发现问题;

  主动性,便于深入征管一线掌握一手资料;连续性,管理贯穿于征管全过程,最能够反映税收征管整体工作情况。另外,新模式运行后过分强调服务大厅作业,造成对征管企业动态情况和静态情况掌握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不够,导致对企业申报纳税相关数据失真,企业长期零负申报,异常低税负申报时有发生。──税务稽查监控力度不够。税务稽查在征管模式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是控制偷逃税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显得乏力。表现为:一是稽查执法刚性不够,查补率、入库率、处罚率偏低。2000年,河北省廊坊市地税局稽查分局对8298户企业进行了检查,应纳税额12198万元,应补税款4921万元,而罚款仅占1.5%,对偷逃税违法行为没有起到威慑作用。二是税务选案的面窄,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从2000年税务检查看,检查的户数仅占纳税户数的14%,使一些纳税人产生侥幸心理。特别是对小规模纳税人和零散税源的检查面更为有限,大大削弱了税务稽查的监控力度。三是税务稽查力量不足,目前稽查人员占税务机关的总人数的30%左右,距离40%以上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另外,稽查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稽查手段相对落后,也直接影响了稽查的效果。㈡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征管模式比较单一。税收征管模式的确立要因地制宜,要区分农村和城市,区分不同的税源而实行不同的模式。如对零星分散的税源,实行相对固定管理的方法效果就会明显一些。因此,在税收征管模式迈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不断对征管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没有形成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全社会还没有形成都来关心税收,捍卫税收的环境,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和理顺,税务部门对税源的监控也处于一种乏力状态。㈢税收信息化水平方面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税收管理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但是目前由于软件开发、网络建设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税收信息化建设仍然没有跟上税收形势发展的需要,税收信息的采集、传递、共享、管理和监控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和理顺。计算机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资源被闲置和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局域网还未完全建成,广域网建设尚未开展,各地建成的城域网速率较低,没有达到数据在网上的高速传递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税典》软件虽然不断完善和升级,但征管软件基本是按现行税收征管体制设计,模拟手工操作程序开发,功能不全,兼容性差,没有电子申报纳税、电子查询服务,税源分析监控、网络服务、自动考核等管理功能;与稽查管理软件、税种调查测算、征管考核等管理

  软件不兼容,受网络条件的限制征管各环节数据信息共享水平低,容易出现重复劳动和数字搬家现象。──现行硬件设备的数量和档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基层税务所还没有配备计算机,已有的计算机层次低,功能弱,利用率低,还不能完全依托计算机代替手工征管。──没有推行电话、网上、传真等多种快捷方便的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的银税一体化申报纳税,没有建成与工商、企业、银行、金库等部门的信息网。──一些税务干部整体素质与信息化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层次均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不懂网络技术,没有接受过系统技能培训,影响了征管信息化进程。㈣税源配置方面的问题──税务部门内部对税源管辖配置不合理。在全国个别地方税收征管依然按照“条”“块”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划分的,这种分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适应了当时征管工作的需要,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而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新的征管模式的建立以及企业开业、歇业、停业、重组、兼并、破产等情况频繁发生,企业经济性质、生产规模、经营形式和分配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这种非属地征收,对一个企业几个税务分局分别征管的方式显然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区内注册、区外经营问题严重。近几年,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为了享受“区”的待遇,纷纷舍近求远到“三区”(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园区)注册落户,而实际经营都是在市区,由于“三区”离市区较远,客观上造成对企业管理跟不上,再加上一些政策执行不严谨,造成同行业的企业竞争有失公平。㈤税制与法制方面的问题税制的缺陷制约了税收征管改革的过程。一是税种配置欠佳。一些该开征的税至今尚未开征,如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予税,证券交易税等。二是税制设计的内在矛盾。如增值税,不尽完善的链条抵扣关系无形中加大了征管控制难度。又如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所得为征税对象,采取分项所得税制,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税率为20%,同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为20%,实行加成征收,这种过于复杂的税制设计,不仅造成各项所得的税收负担差异,而且给纳税意识淡薄的纳税人偷逃税以可乘之机。──税收优惠政策混乱,成为偷逃税现象滋生的土壤。合理有度的利用税收优惠是国家有效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税收优惠的过多、过滥则削弱了其正面效应的发挥。1994年税制改革后,曾大力清理整顿减免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998年-2000

  年财政部也相继出台了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通知,但效果甚微,到目前为止各地仍存在着多方面的优惠,如区域性开发引导性优惠,高新技术产业阶段性优惠,各级各类开发区的减免政策、特定所有制政策优惠等。这种过多优惠极易造成企业利用易地注册,定期再注册和假挂靠等形式的避税,严重地侵蚀了国家税收,损害了我国税法的严肃性。──税收执法和司法水平不高,使税收征管工作难以深入。目前,我国现行税法中大部分为未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正式立法,存在很大随意性,这导致对税法理解和税收执法的偏差。在执法方面刚性不强,科学严密的征管制度,配套措施尚未健全。另外,司法保障制度在征管改革中显得滞后。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收犯罪等活动没有独立的侦查、检察、审判等权利,税务司法活动基本上依靠专业性的公、检、法、司机关执行,对一些税务犯罪行为未能及时惩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纳税人不依法申报纳税和偷逃税行为,影响了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质量。──税收法制建设仍不够完善。税收立法层次仍然偏低,税收法制体系还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需要,税收征管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依法治税任重而道远。三、强化税收征管的途径和对策税收征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革就是要根据税收实践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弱化、税收监控乏力、信息化建设滞后、执法不严、成本高效率低、重点企业涉税信息掌握不足、偷逃税问题仍大量存在等问题,逐步建立起“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征、管、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集中征收核算、专业管理、重点稽查”的新型税收管理体制和征管模式,从而不断提高税务部门专业化管理水平,规范执法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㈠完善税法,建立税收执法保障体系,实现征收执法行为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现阶段,应着手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加快我国税收立法进程,提高税收法律层次和强制性。同时,亟需颁布一部《税收基本法》,将宪法中关于公民的纳税义务原则具体化,并为各税种实体法的制定提供立法依据,使税收的整体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建立健全税收司法的保障体系,增强税务部门的执法刚性。大多数西方国家税务机构都有独立的司法体系,而我国这方面显得滞后。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税收的案件会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包括税务警察、税务法庭在内的税收司法体系,使税务部门能独立行使行政权和法律权,真正赋予税务部门搜查、扣押、没收、拍卖、查封、冻结银行存款等必要的执法权力。依法查处偷逃抗

  税等重大案件及少数税务人员贪污、渎职等犯罪行为,维护税法尊严和征税工作中的治安秩序,保护税务干部依法执行公务。运用法律手段强化税收行政管理,及时、准确、高效地进行涉税案件的诉讼和处理。㈡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建立信息化的税收管理系统,实现征管手段由手工操作型向计算机网络监控型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计算机管理,实现税收征管的高度信息化,共享化,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条件。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一个网络,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即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网络,以中心城市为信息采集点,以国家、省、市三级税务系统数据处理中心为基础,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税收业务,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此,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计算机宽带广域网,使计算机信息化处理基本涵盖税收行政管理和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储处理、多方利用,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集中征收、一级稽查、属地管理。要推行多种申报和多元化纳税方式,如采取电子申报、邮寄申报、刷卡申报、电话申报等多种形式的申报方式,也可以采取纳税人自核自缴或中介代理纳税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要充分发挥网络管理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金融、财政、邮政、电信等部门的联网体系,积极推行税银一体化的征收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要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快税收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当前应加快“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的推广应用工作,并将CTAIS软件与正在实施的“增值税计算机防伪税控”系统(金税工程)有机结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信息技术资源,以求发挥最大效能。要按照信息采集、审核、加工、应用的内在要求,搞好对现有征管软件的利用和网络运行程序的维护,盘活散置于征管一线的大量信息流,与业务流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信息预警、监控、协调等系统的建立,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实行信息化对税收执法的自动监控和自动考核,借助“机器管人“,实现规范执法。㈢重组征管机构,明确职能分工,建立专业化制衡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征管机构从全职能型向权力制衡型转变。一是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和专业化职能不交叉的原则,将征收管理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征收机构主要是税源控制、税款征收和纳税服务。管理机构主要是纳税管理、发票

  管理、征管处罚。检查机构主要是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通过征管业务重组,实行专业化管理,分解、制约执法权力,减少执法主体。二是考虑分别设立高度专业性的征收、管理、稽查机构,在城区内推行集中式的税款征收,通过大幅度提高集中征收程度和数据信息的高度集中,进一步规范征收入库行为。建立市一级稽查的“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的稽查模式,对各基层的单位稽查机构进行重新整合,适当减并,直接由市一级稽查局进行管理,通过稽查机构内的权利上收,机构重组和机构外的职能监控,分解稽查执法权力,强化对征管工作的监督,变“收入型”稽查为“执法型”稽查。管理机构一律按属地原则设立,所有纳税人一律按属地进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减并机构数量。三是强化机构间的协调作用,把征收、管理、稽查职能在“机构间分离”和“机构内分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制衡机制,提高征管效率,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㈣以推行执法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建立以机制考核为主、事后考核为辅的考核监督体系,实现监督方式从“人管人”到“机器管人”的转变。通过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分解岗位职责,明确执法责任,规范工作程序,理顺执法关系,开展评议制度考核,严格过错追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促进税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保证新一轮征管改革和科学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的顺利运行,实现执法行为全面规范,执法监督严密有力,执法保障明显改善,队伍建设明显提高的依法治税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对税收行政执法权和税收行政管理权的监督,运行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与功能,实现各项征管质量考核指标自动化生成,强化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上下贯通的面向社会开放的监督体系,预防和惩戒相结合,杜绝执法中的随意性。同时,以集中的公共信息处理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和纳税人的财务信息,形成征、纳一体化税源监控运行体系,加强对税源的监控管理,通过高度的信息共享和数据集约处理,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上的界限,实现征管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传递,提高税源监控能力。㈤整合办税流程,建立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实现由被动分散的服务向主动的“一站式”服务转变。实施税收征管改革必须把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处理好制衡与效率的关系。按照方便纳税原则,在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以制衡为主,兼顾效率;在不易出问题的细节上,以方便纳税人,提高效率为主,兼顾制衡。要避免给纳税人造成办税门槛多,程序繁琐,效

  率不高的现象。一是要整合办税流程,实现“进一个门,办全部事”。把需要纳税人上门办理的业务进行整合,在不失制衡功能前提下,把部分交叉业务直接划归一个专业局办理。因相互制衡要求不能在一个专业局办理的纳税业务,明确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行内部限时传递资料的方式加以解决,使纳税人只进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宜。二是要简化办税程序,减少申报审批。取消办理各种认定程序中重复报送的资料,减少申报过程中不必要的附报资料。三是要建立健全优化纳税服务机制。征收系统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等。同时推行增值税办税“一窗式”管理。管理和稽查系统严格规范执法,提高工作效率,找准执法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扩大服务空间,实行上门服务。四是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化服务。通过外联网向纳税人提供政务公开,政策公告发布,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办税承诺、办税指南等服务。将部分业务搬上互联网,如将登记、认定类部分文书的标准格式放在网上,纳税人可自行从网上下载,实现网上受理登记、认定申请、涉税案件举报和投诉等。另外,建立纳税人信誉制和纳税服务规范及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在农村要根据农村税源的特点,找准方便纳税和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充分利用银行、邮电部门已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对零散税源采取简易征收办法,并建立协税护税网络,积极推进综合改革。㈥深化税务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体系,实现从控制式的队伍管理向以人为本、“开发式”的队伍管理转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管理理念,才能使新时期税务队伍建设有所创新。在专业局不设政工科室,但是政工不能弱化,按照政工为税收业务服务的原则,适应机构扁平化的要求,整合政工流程,实行“政工一体化”,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体系。一是以人为本,以能为本,实行柔性管理。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念,建立税务人力资源开发培育机制。在重新整合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运用科学评价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通过新方法,新手段,使教育培训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使人才使用从被动控制型向开发培育型转变。二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作用,提升全系统文明创建层次,使文明建设从单一分散型向综合系统型转变。三是加强税务部门文化建设。采取强化核心价值的理念,营造文化场,形成良好的内部文化氛围,提高税务人员修养水平。通过税务部门与全社会文化交流,如税务企业共建活动,扩展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文化辐射,把税务部门的文化渗透到企业行为中。四是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监督和违法违纪查处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预防警示系统,实现纪检监察从事后监督

  型向过程警示型转变。总之,加强税收征管,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本文就是针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摸式在实际执行中,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和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暴露出的税收监控、税种征管、税源配置、税收法制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税收执法保障体系、信息化税收管理体系、专业化制衡的税收征管体系、双向的考核监督体系、全方位纳税服务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这只是粗浅的认识和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和各种各类偷、逃、骗税行为和职业犯罪的花样翻新,会给我们带来更严峻的考验,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为更好的熟悉入世规则,加快依法治税的步伐,就要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树立税改永无止境的观念,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打破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障碍,消除国际壁垒,不断推陈出新,实现管理理念、执法理念、税政理念和服务理念创新,不断推动税收征管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水平。

篇十一: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P>  群众性税收调研活动开展情况报告

  群众性税收科研活动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决策的根底,是不断增进税务干部素质与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税收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它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对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开展调研时必须下大力抓好,增强实用价值,更好地效劳和指导税收工作。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者。税收科研活动也是一样,只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我们着力开展三项工作。

  1、力求通俗易懂,培养干部群众参与的浓厚兴趣。过去,一提起税收调研科研,不少同志都认为这是专家学者的事,基层工作与此无关,也没这个能力和水平。对此,我们坚持从两个方面入手,抓好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从税收根底管理入手,坚持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结合。重点解决写的问题,如税源调查,我们从过去与收入方案的简单挂钩,上升到税源增减与经济开展的内在联系上的分析,要求每次调研都要形成书面材料,逐渐培养大家的兴趣和习惯。再如业户管理,我们从过去简单的税务登记增减核定,延伸到对失踪户非正常户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个税征管方法调整等等。不仅使大家对孤立零散的现象有了连贯的思索,更重要的是真实体会到税收调研科研就在身边,养成了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另一方面从提高调研水平入手,坚持业务培训与写作培训结合。重点解决会写的问题,通过每年一次的短训,使大家了解调研文章的材料准备、提纲编写、通篇布局等写作要领。通过对有价值的调研文稿修改加工、推荐发表,增强对税收调研科研的兴趣和

  热情。据不完全统计,xx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全县国税系统上报税收科研文章30篇,受到市局以上奖励14篇。

  2、坚持两个结合,营造群众参与的浓烈气氛。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是促进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深入开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局领导的典范作用,县局机关的指导作用和科研骨干的示范作用,既保证了面上研究的普遍性,又保证了点上研究的深入性,从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保证了税收调研科研的成果。一是上级带下级,做出样子。县局明确规定班子成员,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每年要出一项调研成果。其中,经济税源调查、机关作风整顿、班子自身建立等“一把手”工程调研文章,获得市税务学会好评。二是机关带基层,想出点子。县局机关既是群众性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税收调研科研的学科带头人。为从理论上阐述群众关心的倾向性问题,我们首先对每次调研活动选定主题,出好试题,让大家围绕主题命题作文。同时,有针对性地充当主笔、当好领唱,写出有分析有例证的重点文章。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煤炭税收征管、个体税收清查、建材行业起征点调整等中心议题,组织全县国税干部开展研究,并由相关科室写出专稿上报市税务学会。三是骨干带群众,走出新路子。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既是群众自觉参与的过程,也是群众自我提高的过程,但这种参与不是放任自流,这种提高也不是无师自通。为使基层干部职工在调研科研活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充分发挥机关“小秀才”的示范引路作用,经常把他们“得意之作”作为范文进展评点和经历介绍。同时,对税收征管中群众感到困惑的问题,组织科研骨干进展理论上的探索。一段时间,企业关停并转,煤炭行业收入不平稳、建材行业耗能控税

  管理方法施行难度大以及山区县人才短档等诸多问题和现状,我们及时组织办公室专职文秘人员进展深入调研,撰写出了《关于边##区税务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的思考》以及《税收执法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系统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3、为使大家在调研活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坚持三个一样。一是报喜报忧一样支持,敢担担子。前些年,个体经济开展过热和个体税收增长过缓成为当地一怪,到底是执照发得过多还是税款收得过少?引起不少误解和疑心。为此我们写出专门调研文章上报市税务学会,并及时给予业户抚慰消除顾虑,有效地保护了大家的调研积极性。二是正面负面一样欢迎,不打棍子。在基层上报的税收调研文章中,我们发现在涉及队伍建立方面看法和建议往往比较偏激,有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对此,我们充分尊重个人的言论自由,在论文评比中该推荐的推荐,该评优的评优,而不以此评定一个同志的个人品德或对领导的态度,从而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三是质高质低一样鼓励,不取笑戏谑。不少基层同志初涉文坛,写作中难免词不达意,令人捧腹,但我们从不以此作为笑料,互相取乐,保护大家的自尊心。同时对有明显模仿痕迹的论文,也是善意的加以引导,不轻易批评责难,滤布从而保护了大家的写作热情。

  税收调研科研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实际工作和理论探索的和结晶。要保证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必须健全必要的机制,把税收调研科研提到税收工作的重要日程。为此,我们重点加强三个机制建立,实现三个增强。

  1、健全领导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长效管理是税收调研科研长盛不衰的关键。xx年,我们专门行

  文成立县局税收科研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办公室文秘人员和机关科研骨干为成员,专门负责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领导、论文主题确实定、论文评选和筛选上报,使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成为全系统科研活动的组织依托,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层面的调研科研网络。健全的组织领导开创了旬邑国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税收调研科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转变。一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转变成有目的的领导意志,税收调研科研成为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的一条主线纳入了方案安排。二是少数秀才的个人行为转变成干部职工的集体意志,税收调研科研成为大家关心的共同话题。三是全凭灵感的自由撰稿,转变为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税收调研科研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据统计,近二年来,全县国税系统在市以上刊物发表的调研文章22篇,平均每年11篇。

  2、健全管理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潜力。标准的管理是激活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内在潜力,保持持久的创作后劲的有效手段。根据近年税收工作实际和调研科研实践,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加以标准。一是标准论文报送制度,在量上求突破。根据制度规定,县局领导每人每年完成税收调研论文不少于1篇,县局机关每年上报并用采论文不少于4篇,基层分局每年上报论文不少于4篇,通过必要的量化考核,压滤机滤布给群众性的调研活动加压升温。二是标准论文评比制度,在质量上求提高。每年对基层干部职工撰写上报的论文,组成评选小组,从主题思想、根本观点、理论阐述等不同层次分别予以打分,并对评比结果在全系统通报。三是标准考核鼓励制度,对全系统论文撰写上报和采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范围予以考核打分,并设立单项奖励,对获奖者个人予以鼓励。近年来,先后有8篇作品在市税务学会组织评比活动中获奖。

  3、健全创新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也是税收科研不断开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只有坚持创新,对传统的税收观念、理论、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进展系统的扬弃,把握时代脉搏,立足理论前沿,着眼新的实践,才能胜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创新学术气氛,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气氛,倡导不同观点之间的平等讨论、学术争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大力营造尊重个性、信任理解、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创新科研方法和手段,在课题的选择上,要讲求科学实用,力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讨论,创新国税科研的手段;要创新学术思维,要敢于打破传统,不断想新点子,出新思路,拿新措施,把研究的气氛活泼起来,反对讲“老话”,说“重话”,人云亦云,停滞不前;要创新奖励评价机制,坚持科研工作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要有理论性,也要有实践性,还要有前瞻性。每年定期举办1-2次税收调研科研论文竞赛活动,要求大家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围绕税收工作实践,贴近税收生活实际,检验税收政策在基层贯彻过程中的效果,研讨基层建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每次竞赛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其次是以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调研。特别是税收宣传月活动,每年都要围绕税收宣传月主题开展调研科研活动,增强时代感和现实性。今年,我们先后专门组织税收调研班子对县域内煤炭企业税源开展过程和前景进

  展深层次探索;又利用内部简讯,开辟税收调研科研专栏,为大家提供练笔场所和实践舞台。

  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带倾向性问题的重要的领导工作艺术,也是税收调研科研必须遵循的方法,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把当前经济生活中与税收密切相关、群众议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调研科研的主攻方向,为税收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根底。为此,我们主要抓住“三点”:

  1、抓住热点,把税收政策的精神吃透。税收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表达,对国民经济开展和产业构造调整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各级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根本依据,但全局性政策在部分地区执行中不可防止地带有一定的负效应,这正是税收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税收征管法实施后,各级税务机关积极推行纳税评估工作,但由于政策新、磨合短,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吃透政策的根底上,把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审计监视、财务检查进展综合比较研究,撰写出《浅议纳税评估》一文,为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了借鉴作用。

  2、突出重点,把队伍建立的文章做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人也是税收科研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税收科研工作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才。有方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完成税收科研任务的根本保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努力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发挥广阔干部职工立足本职,从事税收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挖掘现有的潜力;要大力培养年轻人才,进一步加强税收科研队伍的培训工作,要在实践中发现新人,培养新人,锻炼新人;要致力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将有税收科研专长,有志于

  税收研究的人才吸纳进我们的科研队伍。旬邑人才匮乏、人员年龄构造偏大、知识老化、缺编严重、人力缺乏等诸多问题,给税收征管及信息化建立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制约着遥远地区税收工作的开展,加强山区县人才队伍建立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调研,撰写出《遥远山区税务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的思考》一文先后在税务学会发表,为市局分配人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围绕难点,把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摆正。旬邑属于山区县,税源分布零散,纳税人申报纳税极不方便,不仅增加了税务干部的工作负荷,而且增加了税收本钱。为此,我们对全县税源现状进展深入调研,对县域经济主要构成、纳税人根本情况进展综合调查分析,撰写了《完善管理模式优化税务机构降低征纳本钱对山区县简并机构、集中征收、推行多元化申报的探索》一文,从理论上消除了申报的困难,并实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利用邮寄或申报,妥善处理了征纳不便,而且减少了税收本钱。


推荐访问:税收征管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课题 税收征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