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4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4篇

2023-01-08 11:30:08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4篇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  美术核心素养在民间美术教学中的探究与落  实  作者:肖茜茜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1年第12期  摘要: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4篇,供大家参考。

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4篇

篇一: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

  美术核心素养在民间美术教学中的探究与落

  实

  作者:肖茜茜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1年第12期

  摘要:将民间美术请进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促进学生更直观、更直接地与之亲密接触,调动起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这有利于丰富教学、教材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和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本文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以及民间美术教学间的联系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对民间美术教学带来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核心素养;教学探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43

  《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高中美术课程的第16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并理解基本概念,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中蕴含的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民间美术中涵盖的艺术特征与民俗内容,在民间美术教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笔者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有目的的将新鲜事物引进到课堂中,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也能提高文化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与全面提高。

  一、发现、探寻“民间美术”

  春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体现当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笔者借助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以及体验作业,利用过年的时间以搜集、拍照等多种方式,记录下自己身边所表现的民间美术形式。以农村新年为例,每年到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开始打扫房屋,准备红对联、红窗花等迎接新年的物件。除此之外,集市和庙会也在加紧筹办,年画、糖人、泥塑等物件纷纷亮相,给新年前夕增添气氛。这些农村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激发城市学生对春节的印象,从而促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好奇,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为后续的美术教学提供指导意义。一些学生带回了亲人用传统形式剪的剪纸,还有的学生在家人做大花馍时录制了视频。针对学生带回来的物件,笔者向学生提问:民间美术指的是什么、又有哪些形式?你认为民间美术是否具备实用性,请列举具体体现?对这些问题,学生在寻找与睁大眼睛“看”的同时一定会有初步的了解和朴素的认识。民间艺术其实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对色彩也会有敏锐感知,并且通过视觉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对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发展方向。这也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明确当前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民间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作欲望。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拘束于美术课堂中,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美的眼睛建立与美术的联系,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美学元素。

  二、直观感受、亲切体验、合作讨论、审美评价“民间美术”

  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针对民间美术这类内容,除了借助多媒体技术,笔者将民间美术作品带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与接触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民间美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借助民间美术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也能从理解劳动人民的角度感受民间美术的深层含义。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中,笔者将这些“新鲜事物”引入到美术教学中,不止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促使学生用眼睛去“看”,而是真真实实的看到实际物件,真切的感受到乡土气息。

  在正式授课前,笔者将年画、民间挂件等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学生在进入美术教室时就可以感受到民间美术带来的纯朴气息。剪纸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民间艺术品,在特定的节日当中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当前,全国的剪纸种类有很多种,与其历史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剪纸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能够将形象进行简要表述,形成线条流畅的艺术作品。由于不同地区的风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北方造型以简练为主,南方的构图相对北方而言要稍显繁杂,但不变的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剪纸都传达了一种吉祥的寓意,因此在我国的艺术表达当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在课堂上,笔者借助民间艺术中的“变戏法”,从带有印花的包袱中“变”民间艺术品:有陕西地带出名的刺绣双鱼耳枕、布老虎,还有潍坊的风筝、泥叫虎……全国各地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物品大都在包袱当中,在笔者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事物的好奇心逐渐提升,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笔者及时把握住这一教育时机,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組,并且将笔者收集到的“新鲜事物”进行分类,按类别分发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调动触觉以及视觉两大感官系统,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层感受。在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后,笔者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请同学们再次观察手中的物件,从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提问之后,都对手中的物件进行了再次观察,并且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民间美术品的特色。这种民间玩具也是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中,劳动人民利用身边材料,制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并将这一技艺流传下来,逐渐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将劳动人民的智慧传递出去,对学生的民间美术学习起到借鉴以及了解的作用。学生在教学当中,通过触摸以及视觉的双重感官,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虽然学生的回答以及见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在这种直接的观察与认识当中,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并且对探索新的美术教学形式带来指导方向。

  在城市中长大的学生对这些“新鲜事物”十分好奇,有的学生十分喜欢布老虎,也有的学生对潍坊风筝十分喜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观察以及评论的事物各不相同。

  笔者通过展示这些“新鲜事物”,为美术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学生在亲密接触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会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和学习,从而在根本上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也在课堂上润物细无声的得到了提升。笔者在实际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有关本课的教学情境,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与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民间美术知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除了要引入当地的民间美术文化,也要有目的的引入其他省份的民间美术文化,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美术艺术的抽象形态,并且能够做到更好的传承作用。

  高中生由于在身心发展、知识积累两方面已经接近成熟状态,因此在审美上也有所见解。在经过观察、讨论等环节之后,学生对《连(莲)年有余(鱼)》《连(莲)生贵子》《赐福生财灶王》和《喜上眉(梅)梢》这些年画、剪纸进行再次观察,并找到这些图案的共通之处,借助含有寓意和象征的图案,展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健康等美好事物的企盼。民间美术来源于日常生活,也会应用到生活当中。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也蕴含着明显的地方性。例如,陕西布老虎以及虎头鞋上采用的老虎图案看上去较为凶猛,而山东无棣县以及潍坊布老虎、虎头鞋等老虎形象,既表现出老虎的威猛,也增添了一丝可爱形象。虽然不同地区在风俗文化以及活动上有所不同,但是人们的希望却是相似的,希望儿童可以像老虎一样身强体壮,保佑孩子年年健康,平安长大。民间美术在其表达当中有着深层次的艺术语言,将美术艺术注入了灵魂。除了虎头帽这一标志性民间艺术之外,剪纸中的“老鼠娶亲”中的“老鼠”形象代表着“多子”的寓意,传递着吉祥的内涵。同样,石榴在中国民间中也有着“多子”的含义,都是起到祝福的作用。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民间美术表现以及事物间的连通性,并且将这一内容与当地民俗等进行有效整合,为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新鲜事物”进入到美术课堂后,更有利于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在学习的同时也对美术视野进行提升,在这种教学形式之下,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的成果,但是却在精神上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劳动人民最真挚的情感与祝愿传递下去。

  三、传承、关注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之所以可以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主要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民间美术带有质朴的韵味,才为美术工作者带来新的创作思路,例如服装、家居等多个与美术相关的领域都在利用民间美术,并借助这种关联性,将那带有泥土气息的时尚恰当运用,以此发挥出其应有的美术价值。以笔者家乡博兴县的滕柳编织为例,在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大放异彩,为民间艺术提供展示平台,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在某些人的眼中,传统民间美术与落伍、粗俗相关联,认为这是不能进入到艺术圈中的。但是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相关的美术教育者在积极融入民间艺术内容,逐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域,鉴赏带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进而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传统艺术,并且重视这些传统艺术的传承。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重民间美术与爱国教育间的联系,利用民间美术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给美术课堂加点乡土味道、把新鲜事物民间美术请进课堂,让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民间美术。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在观察、想象等能力上得到提升,促使美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与落实。

  重视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将美术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在学生的生活中增添一抹色彩。我国在众多领域都拥有着深厚的底蕴,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也应该注重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传承。民间美术蕴含着优良的传统和基因,我们也要引导民间美术走出单一的传承方式,逐步被大众所了解,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优良的传播环境。

  综上所述,现代的高中生对民间美术知之甚少,教师通过实物介绍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解答相应疑惑。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加入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与观察更多的民间美术形式,使学生观察、分析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能进一步深化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吕鹏.核心素养的美术课程如何体现[N].美术报,2018,9(22):15.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滨州256600)

篇二: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

  马知遥

  摘要: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成为一场全民的文化运动,在看似热闹的保护背后却隐藏着对文化的无视甚至无知。布老虎文化还广泛地存在于中国北方,作为原始图腾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的文化寓意正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诱惑而遭到破坏,其本源的民俗文化内容和手工制作技艺也在不断遭到削弱。抢救“布老虎”行动不仅仅是一场文化寻根,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文化源头记录,为当前非遗抢救和保护工作找到一个正确的思路。抢救和保护不能忽视文化本源,面对濒危,精神文化的源头记录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源头记录;抢救;

  布老虎作为中国古老“虎图腾”崇拜的一部分流传到现在,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农村至今仍旧广泛地存在着布老虎风俗。民间从对老虎的崇拜进而生发到对日常生活中对虎的各种文化表达。从老虎鞋、虎头帽到玩具布老虎的制作,虎成了百姓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伙伴,当龙成为帝王家中不可缺少的象征后,虎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守护神。古老的图腾文化延续几千

  

  ①马知遥,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民俗学;email:mazhiyao1971@163.com②基金项目

  名称及批准号: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09CWYZ05

  年,布老虎文化被称做虎文化的“活化石”当不为过。做为和龙文化一样历史悠久的虎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布老虎文化,对其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对布老虎文化的古老寓意和现代传承进行细致挖掘和分析,应和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针对布老虎的田野考察对当前“濒危优先”的非遗保护又将提供第一线的参考。保护布老虎就是在抢救和保护失落在民间上万年的虎文化传统,就是在试图从传统的挖掘中找到中国文化的根。

  一、布老虎文化的现状

  1、濒危的布老虎在对山东地区布老虎田野考察中发现,山东地区的布老虎因为地区不同,生存现状不尽相同。以临沂地区为例,莒南县的布老虎文化有遗存,当地县文化馆也做过文化普查,但所获甚微。当地文化馆目前准备帮助申报“非遗”保护的布老虎工艺虽然传统,但因为他们所推荐的传承人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和婆婆学习手艺,可以说学艺不精,并不能真正代表当地的布老虎传统手艺。相反在莒南县乡村调查,布老虎调查小组却发现了一位七旬老者,虽然多年已经不做布老虎,但仍旧保留着最传统的当地布老虎制作技术和工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凸现出来:真正的“非遗”传承人常常并没有得到重视,而一些被作为传承人的人是否真能传承“非遗”令人生疑。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地政府推荐的这个年轻传承人其岳父是前文化站站长。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在传承人推荐中,由于权力作用,我们的“非遗”也开始成为权力操控下的利益分配对象。如果是这样,眼见就濒危的布老虎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在山东临沂的另一个县城沂水。我们发现从乡村移居到城里的艺人谢祥芳。她的作品精工细作,完全手工,而且刺绣技术高超,布老虎造型独特。根据对她的口述史访谈,她的手艺完全来自家传,而且是地道的当地布老虎工艺。据对周边著名的刺绣之乡高桥镇的调查,当地的虎纹布老虎充斥在周边地区和乡村,而且市场需求量很大,造型和谢祥芳的大致相仿。最大的不同就是,谢祥芳的布老虎保持了原始的手工制作,而高桥及周围市场上的布老虎已经半手工制作,而且只针对市场进行制作。结果很明显:谢祥芳的布老虎半个月制作一个,价格不菲,来买者稀少;市场化的布老虎一个小的手工作坊一年也可以卖几万个,市场价格一个十元,批发价可以达到4元。而最直接的后果是:谢祥芳对自己的手艺产生怀疑,对传承的信心不足。所以尽管知道自己掌握了祖传的技术,但面对市场上那些简易的半手工布老虎走俏市场,谢对自己的布老虎命运十分担忧。目前谢之所以还在坚持布老虎制作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来自,她和丈夫本身是镇里退休职工,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做布老虎只成了退休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另外是她看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

  ③叶舒宪先生认为:所谓虎文化,指特定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对虎的认识、信仰、观念、习俗等的总称。近溯其根源,大约一万年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岩画中,已经出现了虎的形象。

  手艺得到国家的认可。但两万元的“非遗”申请费用需要艺人自掏腰包,这也难为了本来并不富裕的艺人们。谢祥芳至今还不是市级非遗传人。目前作为临沂具有特色而且制作精良的手工布老虎艺人谢祥芳算是一个传奇。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连这样的艺人都忽视或者说不进行保护,那么可以想见还有多少珍贵的“非遗”不会被我们当地的保护工作者忽略掉。和谢祥芳境遇相仿的还有胶州农村的李进花老人。79岁的她做布老虎纯属爱好。本来只是闲着没事做好以后送给生了孩子的人家。后来发现这东西受国家重视而且能卖钱就接着做。在这个村庄里从事布老虎制作的就她一个,当地外企比较多,进企业打工的村民也多。45岁以下的人几乎都出外工作,闲散人口少。缺少对布老虎的兴趣。也少有妇女加入手工布老虎的制作中。如果就这样的发展态势,几年之后,这个村里就不会再有人制作布老虎了。分析临沂和胶州两地布老虎艺人的生存境况。我们能得到一种印象。临沂属于山区,受外界影响较晚,所以这里传统的工艺保持得还比较地道,半手工的布老虎还可以大行其道,价格便宜是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虎图腾崇拜的信仰仍旧存在,在这里小孩满月当地都要绞头,而且需要姥姥家送布老虎,舍得钱买个好的送,不舍得钱就买个便宜的。而且绞头的一定是家里的舅舅,否则小孩妨舅舅。而且男女有别,生男孩12天,生女孩9天进行绞头仪式。姥姥家人去了后,讲究的人家除了送布老虎还做虎头鞋,虎头帽。此外,临近的莒县当地人给结婚新人送对虎的习俗至今保留。胶州布老虎历史悠久,当地自古也有给小孩送布老虎的习俗。布老虎分金绿红黄四种颜色。新生孩子满月时由姥姥家送,有祝福的寓意。期盼孩子健康健壮。但如果探究为什么当地制作布老虎的人稀少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沿海城市的胶州早就加快进入了城市文明,作为农耕时代许多习俗退出了日常生活,布老虎文化也就衰微。费孝通先生曾说:“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作为还生活在祖辈乡村里的李进花老人,可能还残留着祖辈的记忆,她缝制布老虎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而作为城市文化不断侵入的现在,年轻人渐渐开始迁移到城里生活,常态的生活变化后,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制作布老虎几乎成为对农耕文明的最后挽留。而居住在城市里的谢祥芳凭着从小从母亲那里学到的手艺挣扎在城市边缘,其生存的前景并不令人看好。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失去了手工布老虎消费的对象,谁来保护谢祥芳的布老虎?!

  2、看似繁荣的市场并不是所有的布老虎艺人生存境遇都不乐观。以潍坊王永训和孙爱美孙秀兰母女为例。王永训38岁,颇有经营头脑的民间文化守望者。精于风筝制作,勤于布老虎的改良制作和营销。光布老虎年销售总额在四五十万只,利润在10万元以上。他的宗旨是走量为主,量大利小,积少成多。孙爱美和孙秀兰母女的布老虎工作坊于2010年9月刚刚开业,迎来了第一笔订单。一天需要生产4000只布老虎,六十台缝纫机同时工作才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而且对方要求生产多少购买多少。总数竟然不明。我们看到的是凌晨4点母女俩把裁剪好的布样发送滨州各地农村找农户制作。可以看出,虽然潍坊当地的布老虎文化遗存不是很多,但因为经营者找准了市场,并且借助会展经济获得了买家的信赖,所以生存前景看好。但经过改良和市场改造后的布老虎也许有一定市场前景,长期以往,当地布老虎文化的特点和依附其上的民俗文化内容可能会丢失。比起潍坊以走量促销到大都市及包干加工进农户的模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第134页

  式,远离都市文化的偏远地区山东沂水的布老虎文化相对保存的比较完整。当地民间工艺销售商,王兴美,54岁。她基本上以销售做工简易的虎纹布老虎为主,充填物为锯末。价格低销量大,基本上销售往邻近的县乡,农村市场比较大。高桥镇玩具厂厂长布老虎艺人赵常娟,今年50岁出头,她这里的布老虎主要是批发,销售方向是当地旅游景点和淄博莒县等市场,批发价只有5元,每年至少销售2万只布老虎,带动了周围妇女致富。在她看来一个熟练人手,一天能装20只布老虎。虽然沂水地区走市场的布老虎做工相对简单,而且用虎纹布代替了过去的老粗布,用缝纫机代替了手工,但家庭作坊式的半手工基本上保持了当地过去布老虎的模样。山西长治地区布老虎艺人张健旺是让布老虎市场化、大机器化生产的典型。他承认很早就有从事布老虎生产的意识,从大江南北搜集了大量布老虎造型,然后进行改造加工。他基本上走了两条道路:手工制作,价位高,走收藏品路线;另一条是市场化,机器批量复制,价位低。生产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他目前已经尝到了甜头。他认为必须两条腿走路,而且市场化产业化生产能更好地反过头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而且他认为传统的造型加上现代的工艺,恰如其分地借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文化的元素是他现在的生产和经营理念。山西省大同市的孙敬是一位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的“80后”。她在去年9月开设了大同第一家布艺工作坊,以制作布老虎为特色。她的布老虎集中了全国各地布老虎的图样,然后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生产。她对布老虎市场信息和布老虎技艺了然于心,有自己的布老虎QQ群,并和群友们互称为“虎友”。她使用电脑构图、设计,甚至剪裁布老虎,现代工艺感强。和许多经济效益较好、规模化生产的布老虎厂家一样,她两条腿走路:一是保护传统工艺,走高端收藏的产品路线;二是积极生产投合市场需要的大众产品。张健旺的思路与她不谋而合,同样走“手工+机器化”生产之路。但是,目前她的公司生存不容乐观,尽管有一些小的订单,但毕竟靠艺人个人无法达到迅速打开市场的目的,所以年轻人的热情能否持续,还是未知数。总的来说,“公司+农户”这种方式,目前也依然处于小规模状态中,也反映了当前布老虎制造初级、分散的市场环境。作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成长起来的艺人们已经有了一定文化自觉,知道手艺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也在努力坚持传统工艺的维护,但却因为市场原因艰难生存。以上几位的身份复杂,他们是民间艺人同时还是商人。他们的布老虎生产和销售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市场需求大,销售看好。临沂地区布老虎做工简单,粗糙,半手工制作,销售针对光大的周边农村,借助的是当地完好保存的虎文化生育民俗的存在。潍坊地区虎文化崇拜的痕迹已经不明显,但销量大而且价格高,主要销售外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原因明显:借助了当地文明的“风筝节”,挂靠会展经济,发展了市场扩大了销量。当地布老虎半手工制作,其中机器规模化生产的痕迹还不是非常明显。山西张健旺的布老虎,因为市场意识强,市场占有率大,机器化批量生产程度很高。手工制作的部分已经非常微小。可以肯定地说,市场的冲击已经让他的布老虎失去了当地独特的风格,其市场目标针对海内外高端市场,小量供应国内和附近有虎文化崇拜的地区,因而从保护的角度看,他的规模化生产已经破坏了传统。一些重要的也是紧迫性问题也凸显而出。艺人为了卖出产品必然要让作品适应市场,而市场对艺人创作的引导导致艺人对本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布老虎进行改造,使得大众喜爱的布老虎代替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布老虎,同时因为要走市场,完成定单,大批量的手工制作,在赶工赶时的情况下,势必粗制滥造,质量下滑。为了追求效益,艺人们大多在机器化生产上打主意,结果机器化生产的产品的确精美,千虎一面,却最终丧失了传统布艺的韵味和技术含量。

  3、艰难度日的老艺人

  同处山西的张娅婷,今年60周岁,是山西芮城人。她的老虎还是延续了当地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造型古朴自然,憨态可掬。她把材料样式分派到各村各户,分开制作,按件付酬。经营比较艰难。一个妇女跟她做手工布老虎,一天只能挣到20元。芮城另一位布老虎艺人杨雅琴住在东垆乡西南村。她家高大的门房在村里尤其显眼。但仔细观察,除了客厅和两间主卧室是简单装修外,其他几个房间都是土坯房,甚至连门都没有安。基本上是盖房子中途费用不够停工后的痕迹。她从小受娘家妈的影响学习手艺,而且吸收了婆婆和母亲手艺的精华,制作的摇头虎、娃虎、鱼尾虎等特点鲜明。她目前的布老虎还保留着传统工艺的特点,为了完成订单,实行小作坊的分工合作,但因为手工制作,量小,价高,市场并不看好。在河南灵宝布老虎艺人生存艰难。大多数艺人年龄都在70岁以上,在她们看来,如果没有专家学者引一些人来购买,她们手中那些精美的布老虎基本上没人来买。而恰恰是这些没有被外界打搅的布老虎保持了当地最为传统的渲染工艺,而且虎形从眼睛鼻子身体造型等方面看都和其他地区的布老虎有很大区别。从三省布老虎文化的角度看,当地做布老虎大多用来驱鬼避邪,希望借助老虎保护婴幼儿的成长。“驱鬼实际上却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鬼有没有是不紧要的,恐惧却得驱除。”此话不假,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而牢牢扎根于这片土地,这与这个文化为民众接受形成共识,久而久之成为民俗极有关系。因为民俗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几乎可以抗拒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根据自己的生长规律和轨迹在民间扎根。布老虎文化扎根的基础在于人们从远古时代对虎的崇尚,通过最早的虎图腾崇拜获得内心的安全。“在初民心目中,图腾动物是与他们性命攸关的。在原始思维中人们相信人与图腾动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互渗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所以我们看到的各种民间造型中,老虎成为孩子的玩具,山东地区的布老虎威风八面,充满了王者之气;山西布老虎憨态可掬如同一个娃娃;河南灵宝的布老虎五彩斑斓,像个花姑娘。但它们都是人们心中的老虎,是山中之王,是可以辟邪的瑞兽,是可以保家护院,照顾小孩的。所以,我们在艺人手中看到的布老虎已经有了日常生活的气息,有了人味。对灵宝地区布老虎民间艺人的访谈可以得出一个不差的印象:灵宝地区有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艺人们大多处于原始的自娱自乐的创作中,很少和市场接触,所以作品还保持着当地传统的风格。这极为可贵。但因为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所以现在从事布艺制作的艺人们大多在60—70岁,加之没有人组织和引导,几乎没有年轻人进行自觉传承。一系列的忧虑就会产生:传习的机会太少,学习的人几乎没有,灵宝地区的布老虎工艺面临人亡艺绝。对河南灵宝大王乡焦忠婷及众多艺人的联合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里有特色的布老虎制品继承了当地的传统风格,加上村委书记焦忠婷本人就是艺人,所以当地的产品开始寻找市场,并试图在大都市找到销路。但苦于政府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单靠村民自发的努力还远远不行。河南民俗学家倪宝诚先生说:河南过去许多地方有布老虎,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原因

  ①陈建宪: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96页

  是这些手工制品费时费料,价格卖不上去。再加上工业化生产的挤压,手工制品更没市场,所以过去依靠手艺生存的艺人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艰难。以上三省区的布老虎艺人中,河南省的布老虎艺人生活比较苦难。但她们的最大优势是保持了传统手工艺,没有受到任何机器化大生产和市场化的引导。无声地存活在民间,但因为无声,找不到买主,手艺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二、

  针对布老虎文化现状的反思1、事件反思

  通过对山东山西河南三省布老虎田野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基层工作者对非遗保护的态度和认识非常重要。一些地方的文化馆平时并不重视对一些濒危文化的考察和保护,尽管政府已经投资了田野考察的必备设施和人员,但真正到乡村中进行实地调查摸底的较少。许多民间艺人恰恰是学者在深入民间后被发现才为当地政府认可的。一些基层文化干部没有基本的文化保护训练,缺少对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而且大多数基层工作者重申报,不重视保护,实际上是对文化的漠视和损伤。政府官员文化遗产意识淡薄。据村民反映上级领导经常视察,在参观时,白拿或者廉价购买民间艺术作品的行为很多。作为非遗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的文化保护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轻视态度如何能让艺人们感受到来自政府对文化遗产的支持?此外田野发现是需要积极主动地到乡村中去,只靠当地文化部门的推荐是无法真正了解真实情况的。比如在山东莒南县发现的74岁布老虎艺人张怀香就是在和村民聊天中发现的。潍坊寒亭区布老虎艺人59岁的王爱琴也是在和村民聊天中发现的。而此前当地文化部门并不知晓两位艺人的情况更谈不上积极推荐。地方经济水平决定了布老虎遗存的好与坏。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布老虎遗存市场化程度高,破坏程度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布老虎遗存好,破坏程度低。尤其是产业化发展后,布老虎的加工和制作主要来自欠发达地区,比如临沂一带,而组织销售和市场化运作则在发达地区,比如潍坊和胶州。潍坊当地的庆生送布老虎的习俗几乎很少。一般送虎头帽虎头鞋的较多。布老虎的存在因为缺少民俗文化的附丽,其来源就成为谜团。为何在当地风俗不在的情况下,布老虎发展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文化产业?主要原因在于会展经济带动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潍坊为例:风筝专业村、布老虎专业村等特色村是针对强大的旅游市场的。旅游越发达,客户的购买力就强,布老虎的销量就大,而且主要销售发达地区:香港、上海、北京等地。用来作为礼品赠送客户,或用来奖励员工,其中银行、公安部门以及酒店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单位。多元文化和信息交流的今天,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是否已经开始使民俗文化“同一化”“复制化”。杂交后的布老虎凭其市场影响力是否会影响到公众对布老虎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对传统布老虎产地特色的认识。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赶到现场,我们所希望得到保护的布老虎文化已经遭到了破坏?!胶州地区布老虎制作和销售欠火候,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可以带动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会展业,旅游资源不如潍坊等地。另该地农民就业渠道多,大多进入当地附近企业,收入可观。而且农民经济作物也给农户带来巨大收益。平均五亩地年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手工制作成不了气候,缺少吸引力。目前在调查的地区都有一些文化的自觉者,他们从很早就以收藏或者学艺的方式进行文化保护和挖掘,但单靠几个民间人士的力量是无法全面推动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如何让个人行为形成群体共识应该是在非遗保护中应该必行的一条道路。

  2、濒危信号

  山西省右玉县原政协主席、66岁的王德功介绍,右玉布老虎和当地满族民间的爬娃娃造型有一定的关系,精良的做工受旗人讲究绣活的影响。据了解,当地过去缝布老虎主要是送给孩子,或放在柜顶上或者炕上辟邪。现在的右玉,也基本没有人做布老虎。“当年使用的人没有了,绣花的人也就没有了,遗留下的器物也消失了。”在王德功看来,民族大融合使得当地布老虎的生存土壤消失。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史志办主任常宏武介绍,此前,布老虎是当地人们用来欣赏的。通常,“巧手”们做好了自己用,不送人。现在,当地的庙会还能看到有人卖布老虎。潞城市文化馆馆长曹光涛则介绍,布老虎在当地很常见,上点年纪的老人都会做。过去在孩子满月时送纯手工的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现在也是。由于市场化的原因,手工制作布老虎的经济效益严重低于机器制作布老虎。许多布老虎的原产地,已经没人会这手艺。年轻人也不再学习这一技艺,只剩下一群老人在苦苦坚持。山东莒南县虎园村的村民们都说,布老虎在本村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这里已经无人能做。他们说,现在,莒南的布老虎大多是从沂水传过来的。谢祥芳的手艺是从母亲那儿学来,但在她小时候生活的后坡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不了解布老虎风俗了,村里1000多口人没人做布老虎。当地文化站负责人坦言,当年的非遗调查表明,当地已经没有传统布老虎艺人。调查小组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找到的老艺人,一个是灵宝沟东村的张秀云,一个是西章村的杨秋霞,他们是姑嫂俩,手艺都是家传,过去村里巧手多,妇女们很多都工于女红,现在两个村只剩下三两个老年妇女还在做布老虎,而且年龄都在70岁左右。年轻的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文化站站长刘晓英认为,布老虎不是很难的手艺,年轻人也可以学会。问起为什么开门收徒难,她回答:“如果每天做一个,一个月才1500元。这对老年人来说是可以的,对年轻人来说不合算。”1998年虎年邮票“黎侯虎”的原创者高秋英在2006年成为黎侯虎的省级传承人。她懂得自己手艺的重要性,也知道需要人来继承,于是走了培训和生产的路子。她现在开的店里大多卖从徒弟那里收来的布老虎。近年来生意很难做,一年才卖2000多元。在她看来,原因是:模仿她的布老虎太多了,都打着黎侯虎的旗号,而且她的手艺已经让徒弟们学去了。她现在参加了当地妇联举办的阳光工程,培训布老虎制作技艺。培训一个学员300元,她觉得,这比自己做布老虎划算。而山东山西的布老虎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保护措施,但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布老虎工艺正受到严重冲击,机器化生产正在逐渐代替手工生产,传统当地的布老虎造型也在受到扭曲和改造,看似生意火暴和兴旺的背后是布老虎文化的消亡。布老虎文化消亡的危险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城市化让蕴涵着丰富民间文化的村落正一座座消失,而村落消失得同时就是村庄传统文化消亡的时刻。村民被分散到楼房公寓中居住以后,传统的村落格局和生活空间的改变,对村落文化是致命的打击。少了传统文化的背景,少了民俗生活的浸润,布老虎文化自然也面临着消亡的命运。“文化的衰败已经导致了社会的分崩离析,失去了强有力的民间传统,个人之间的道德联系也就削弱了。”针对布老虎文化的衰败和濒危,我以为首先表明了,在传统的生育民俗中,虎作

  ①格尔茨: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文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97页

  为民间小孩守护神的信仰在淡化。一方面表面了中国民众接受现代文明的程度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作为传统习俗存在的虎文化崇拜生命力的顽强。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习俗还在北方大地久远地流传,尽管正走向衰微。从文化解释学角度,我们如果对布老虎文化的兴衰做一个比较概括的阐释,那就是在人类童年时代人们对命运的无可把握中,对自然尤其对动物的畏惧让他们心生恐惧,为了消除恐惧,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化险为夷”的思考,布老虎文化因此成为乡民的集体潜意识,在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凶猛吃人的猛虎就是孩子和家园的保护神。而在转化过程中,他们让猛虎变得可爱,成为孩子的玩具。被踩在脚下,做了老虎鞋;被戴在头上成了老虎帽;被抱在怀里或者枕在头下成了布老虎和老虎枕。“民间艺术就是这样,虽然是威力镇邪的神兽,但是被创造得可亲可爱,不必当真张牙舞爪的吓人。”作为布老虎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过去妇女在家进行的手工活动,几乎不参与经济活动。手工的好坏成为女性本人村中地位和口碑的重要证据。因此在外力冲击中,它基本上成不了被攻击或损害的焦点。这给布老虎文化的存留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问题。因为它在民间文化中成为不了主流,减少了被主流关注的机会,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也成为很多工作忽略的对象;另一方面因为它不是主流焦点,在历次的运动中,它因为流传在家庭妇女之间因此就少有冲击和破坏,手艺经过血缘家庭的传播,加之有中国传统对女红要求的文化约束,布老虎文化至今还能在乡村中得到比较好的保留。其实布老虎除了取老虎驱邪避害的吉祥功能外,还有民间对生育崇拜的思想。比如山西芮城的鱼尾虎和山东河南等地的双头虎都有生殖崇拜的意味。鱼代表生殖能力的强盛,而且在水中代表阴性,鱼和虎合体的设计充分表明了男女交合的民间想象。双头虎更是代表了阴阳相合之意。“对男根女阴、雌雄交媾和借助动植物象征生育的符号崇拜。这成为先民思想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为生殖崇拜的行为。”围绕布老虎文化的研究,与虎相关的民间工艺数不胜数。而对那些民间艺术进行文化读解,会发现大量的民间生殖崇拜和吉祥寓意。这表明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对生命和生殖的重视。“数千年前,先民处于艺术的童年期,在岩画中对生殖的表现采取赤裸裸手法。传递到后来的民间,在处理上逐渐采取隐晦寓意的象征手法。像人鱼合体的鱼变娃、蛙人合体的伏羲女娲交尾、喜花坐笙娃娃、鱼戏莲、鱼咬莲、老鼠偷葡萄、蛾扑金瓜、刘海戏金蟾、莲生贵子、抓鸡娃娃、猴吃桃等,甚至还有

  ②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无知后的想象杂糅,是主体精神的焦虑产物,导致生理性恐惧,因为对自然认识的缺失,使得还在人类童年的思维方式将未知事物幻化为无所不能的神,并借助趋吉避祸的乡民意愿和朴素的灵感,使其具有吉祥的力量,从而完成了一场化险为夷的设计。这从其它丑类吉祥物,比如蝙蝠、蟾蜍等看似丑陋不堪的动物在乡民眼中却成功成为流行吉祥符号有着殊路同归之效。在相似的精神镜像之后,袒露的无疑是民族性的集体潜意识,即对吉祥的整体追求。该观点见拙作:《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及吉祥追求》,2009年第1期《民俗研究》③④杨先让杨阳.黄河十四走:20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上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4月,第372页,第384页

  箱底画和花钱上赤条条的男女相交图,都是表现阴阳相交万物生的哲理。”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凸现了人类争取生存和自然抗衡中对力量的渴望。这似乎无关情色。而当后人在使用和发掘布老虎文化中如果仅仅看到其实用性而忽视其内在的文化含义,当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失败。来自民间的文化遗产,不能小看了其中流传的文化,深藏的意义。目前最大的濒危除了艺人们的老龄化和技艺边缘化的突出特点外。还有就是布老虎文化背后隐藏的虎文化习俗的丧失。可以想见,多年后,还有多少人还能明白地知晓每一个布老虎设计或者图案中的寓意和民间精神。民间习俗和民间精神的丧失是非遗的真正濒危!

  三、

  解决办法:从河南淮阳布老虎的勃勃生机中找思路

  “民间美术是技艺性的、传承性的,靠着精湛的手艺手工,靠着不可逆转、不可移植的原始精神,原始艺术和民间美术都具备着高不可及的范本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意义。”如果作为民间文化的保护者,作为正在投身非遗的研究者和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民间文化的价值没有意识到民间文化的精神含量,那么很有可能成为粗暴的破坏者甚至民间文化的漠视者。同时在保护中如果我们对非遗的生存空间不加以关注,不了解和感受非遗赖以产生的民俗环境和民俗文化内涵,不懂得传统文化的生命源头,那么我们的保护也会流于肤浅的形式。故此,源头记录和源头探索成为当前非遗保护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和思路。因为许多文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已经与最初的文化含义有了巨大的差异,而且在变动的时代里,如果任文化遗产的市场传播,必然会产生以讹传讹的情况。布老虎文化是这样,其他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民间美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与民俗有互为生存的关系。若民俗消失,民间美术便会衰退,若民俗活动没有民间美术相辅,便会失去感召力。”这段话清晰地传达出一个观点:任何民间文化的产生都不能和使用它和创造它的主体分开,同时任何一种民间主体的活动都离不开的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非遗保护中针对传承主体的精神世界、影响主体的民俗事项及历史文化的探究也应成为一种必须。我们不了解传承主体的思想,用他者的眼光去审视或者解释民间都可能带来对文化的误读。误读就可能让非遗保护陷入学者和政府的思维怪圈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失去了意义。在各地布老虎面临濒危的时候,河南淮阳地区的布老虎仍旧延续了上百年的生命力,勃勃有生气。河南淮阳的布老虎和当地的泥泥狗玩具几乎成为淮阳当地旅游文化的标志。这两样东西都是民间图腾崇拜的产物,而且民间自古流传着很多关于淮阳布老虎的传说。这个传说大多与人祖伏羲及女娲有关。不管有多少传说的形式,但集中一点:当地人深信老虎就是伏羲女娲的化身,深信每年在农历2月2朝祖庙会上买到的淮阳布老虎才是最应验的,在他们看来伏羲老祖就会保佑小孩和家庭和美太平。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没有中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依赖于百年历史的伏羲人祖庙会。这个庙会时间长达一个月,从农历2月2日到农历3月3日。庙会期间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在庙会开张的头一天,买票进入

  ①②冯骥才: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58页,第71页

  太昊陵伏羲庙会的全国各地香客达到40万人次,还不算赶来不进太昊陵只为在山门前做生意的人。淮阳庙会上的布老虎造型和全国其他省份比较,是最为简单,做工也最为粗糙。而且价格也便宜,小的卖5元,中等的卖8-10元,大的卖到20-30元。造型单一,方头方脸,五官过去是用笔画上去,现在因为销量太大,为了赶数量,艺人们干脆用刻好的木章子,直接沾了颜料盖到装好的布老虎身上。更有些艺人为了赶在庙会上销售,直接将自己想好的老虎五官交给印刷厂印好后直接贴在虎脸上。和传统工艺想比,工艺更简单了,但造型和样式据说和多年前的没什么变化。艺术造型不变,工艺在逐渐简化的布老虎非但没收到市场冲击,而且生存得非常好。除了当地庙会文化的延续给淮阳布老虎文化找到了活路外,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布老虎文化赖以生存的民俗土壤没有改变。当地人崇信伏羲,因为崇信伏羲因此庙会上的布老虎就同样收到了追捧。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地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一个庙会如果单靠民间的力量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现代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最大的冲击就是占用农民土地,夺取农民的村落社区,诱惑农民走离村落。作为乡村文化主要传承人的年轻人们离开了家乡那么对村落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常常会流于口谈。而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充分意识到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部分在当地的价值,因此根据民间习俗和历史沿革,将本来并不起眼的伏羲人祖庙会经过政府的支持和建设,获得了极大声誉,电视直播,领导人致辞和亲临朝拜,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一方面尊重了民间文化一方面亲近了民意,在开明的政策下,将民间文化和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几次大的庙会活动政府亲自招商引资,目的是能够让庙会“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文化的附加值得到了充分彰显。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吸引了大量的商家投入,热闹的庙会又引发了民众对传统的回归。过去靠庙会生存的艺人们都重拾老本行,纷纷加入到布老虎制作的行列中。伏羲庙会附近的白楼镇庞庄村就是个布老虎专业村。村中有107户人家,500余口。几乎家家从事布老虎的生产和加工及其销售。所有的农户几乎都在赶制布老虎,说话的空都没有,为了配合调查,村里还做出决定,凡是接受采访的农户村里一律配发200元误工费。在一户农户家,白发的老艺人在得知自己没有争取到庙会的摊位时,几乎痛哭起来。据调查,这个村的村民一个艺人光靠庙会一月就能从布老虎的制作中获得至少3万元收入。有的家庭人员多,一个月能获得十多万的收入。一年都做布老虎,就指望在庙会这个月卖完。艺人们的布老虎做多少卖多少,没有人在庙会结束后还有积压。淮阳布老虎这样的勃勃生机应给当前的布老虎抢救工作带来启示。一、通过政府扶持,让艺人心甘情愿地将绝活传给更多人,走集体传承的道路是可行的。淮阳布老虎专业村就是家庭传授到村落集体继承的道路,通过培植市场,调动农户积极性,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将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下去,这已经能够弥补过去家族血统传承的不足。二、培育传统手工艺生存的空间需要从民俗文化入手,从当地的传统中寻找契机。如果生硬地制造“庙会”或者所谓的“传统”估计这样的文化也是长久不了的。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要尊重当地文化的传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保护和恢复当地优秀传统,让百姓心甘情愿地遵守传统的引领,在自然的文化空间中获得新生的希望。淮阳成功了。三、政府对优秀艺人应给予政策扶持和导向引领。政府看到布老虎的商机,命名传统布老虎制作的白楼镇庞庄村为“布老虎专业村”,本来就是在树立村落形象。而且政府给他们在庙会中专门设立摊位,帮助销售,给当地艺人创造致富门路和时机,这些做法都值得学习。目前艺人们往往遇到同样的问题。获得一个订单,客户要求的布老虎完全是经过改造的和传统特色相差甚远。为了更好的发展,艺人可以迎合市场,但因为一个订单丧失当地布老虎特色将催促当地布老虎工艺的灭亡。潞王虎的生产者刘海兰也曾提议要进行机器生产,但

  当地管理部门不同意,因为他们意识到了纯手工的重要性。怎样更好地解决艺人的产品销售成为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怎样让他们的努力和劳动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让传统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得到体现?政府除了资金扶持是不是还可以利用政府采购力量,以政府的力量鼓励农户的生产。精耕细作需要一份平静的心。如何让艺人在生存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做到心无旁骛,让自己的传统工艺不因为订单的追逼,市场的诱惑而将宝贵的传统丢失。不过仍有艺人认为,一方面要原汁原味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技艺进行适当的改造,他们将过去很受欢迎、现在略显粗糙的“威风虎”做成一米高的老虎,达到传统和新创意的结合,很受追捧。传统的造型加上现代的工艺,恰如其分地借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文化的元素是他们现在的生产和经营理念。他们认为只有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甚至影响到群众的审美,才能形成文化共识。非遗不能只让一小部分人孤芳自赏,应该把这些技艺传承出去。问题是:被创意的传统值得提倡吗?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真正目的会不会在市场化和创意思维引导下走离最初保护的初衷?经过创意或者进行现代手段改造的作品还能被称做文化遗产吗?对当前的一些被修改的市场化的文化遗产是否还应有新一轮的认定和监督机制?山西省朔州市布老虎制作和保护的坚守者李俊英正联合当地有关部门积极筹建当地的民间文艺家协会,想通过正式组织团结更多的同行来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民间学术团队的文化自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起到推动作用,专家学者的主动加入,一定会给艺人们带去帮助,在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度创意的同时,需要经过专家们更严密的论证。政府作为非物质文化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已经通过《非遗法》得到了进一步确认,那么政府在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中作用至关重要。民间文化得到政府重视并登堂入室,这是这个时代的骄傲。但另一个问题将要引为警惕。作为政府在引导艺人在走出传统传承方式,尽可能地对艺人进行鼓励和支持,让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体传授时,是否还要考虑非遗的知识产权即原创权。否则还会发生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川剧“变脸”秘诀流播四海,成为公开的技艺;还会发生响应号召开门授徒的“中国第一虎”的制作者高秋英出现的苦恼:徒弟们学了手艺抢了她的饭碗。原创者成了受害者。所以,在保护中政府应成为保护工作的积极倡导和实行者,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仍旧能延续生命,河南淮阳布老虎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2)陈建宪: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3)叶舒宪.中国虎文化图说[J].寻根,2010(3):(4)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文出版社,1999年.(5)马知遥.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与吉祥追求[J].民俗研究,2009(1):

  (6)(7)杨先让杨阳.黄河十四走:20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上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8)(9)冯骥才.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原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

篇三: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

  《沂蒙民俗文化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王羲之,琅琊临沂人,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楷行隶草诸体精备,其书法“飘若浮云,娇若惊龙”,被后人尊为“书圣”,因此在重视其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的同时,深入挖掘、研究、宣传其文化内涵,探索经济、文化旅游结合的发展思路,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会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拟物”、“混编”、“上漆”、“染色”等四大工艺特点

  摘要:民俗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沂蒙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久负盛名。深入挖掘、研究、整理、弘扬得天独厚、富多彩的沂蒙民间文化,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临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沂蒙大文化的全面进步,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以及确立沂蒙文化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中的突出地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沂蒙民俗文化;研究整理;发扬利用。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70-02

  八百里沂蒙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沂蒙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俗文化,成为山东沂蒙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代表。深入挖掘、研究、整理、弘扬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沂蒙民间文化,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临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沂蒙大文化的全面进步,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以及确立沂蒙文化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中的突出地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沂蒙泥哨

  沂蒙泥哨是流传在沂蒙山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距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褚庄泥哨最为著名。古籍《风俗通义》所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中国民间玩具简史》记载:临沂市东去三里是九曲乡褚庄,盛产牛头哨、双音哨。1666年始有记载“五丝哨”: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拴挂一枚小陶哨,佩戴在儿童胸前,用以祈福消灾辟瘟病。传统的沂蒙泥哨造型粗犷夸张,外观朴素奇巧,色彩简练艳丽,具有浓重的沂蒙民间文化气息,系上五色线绳佩戴在胸前,寓意吉祥,可观可玩,孩童爱不释手。近年来经过多年的挖掘,拓新,丰富了沂蒙泥哨的种类和款式,改善了沂蒙泥哨的工艺和

  .

  品质,赋予了传统的沂蒙泥哨更新的文化内涵,使这一古老朴素的民间艺术形式焕发出新鲜活力。

  二、沂蒙木旋玩具

  临沂市郯城木旋玩具发祥于鲁南地区,俗称“耍货”,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工艺世代相传,至今已传至第19代。郯城木旋玩具富有浓郁临沂地区的乡土气息。它的题材内容多取材于农村。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产品不但在国家级民间工艺品比赛或展览中获奖,被中国美术馆、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收藏,还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沂蒙布老虎

  沂蒙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沂蒙布老虎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装饰品、吉祥物和玩具,它反映了华夏子孙对人祖伏羲、女娲的怀念与敬仰,是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所以充分挖掘沂蒙布老虎的国际影响和经济意义,能够较为容易的获得海外华人的认同。

  四、沂蒙书画

  书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瑰宝。提及沂蒙书画,自然不能不提及王羲之。王羲之,琅琊临沂人,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楷行隶草诸体精备,其书法“飘若浮云,娇若惊龙”,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献之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秋贴》被后人推崇备至。有关洗砚池的故事早已蜚声中外,已建成的王羲之故居每年接待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数万人。因此,将沂蒙书画名家的作品制作成精致玲珑的旅游纪念品,既传播了中国书画艺术,又宣传了沂蒙悠久的历史文化。

  五、沂蒙石刻

  临沂自古占就有“制作赏石”的传统。民间石刻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如已发现的“段石锛、“石磨棒”等。莒南县生产的工艺石雕、建筑石雕品种达3000余个。1995年产值逾两亿元,产品远销世界各地。1996年、1997年,莒南县先后被文化部、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和“山东民间石雕艺术之乡”。

  .

  六、沂蒙制砚

  沂蒙山区盛产制砚石材,如徐公石、金星石、天景石、三叶虫化石、紫金石等。制砚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琅琊紫金砚在唐宋时期久负盛名,为当时文人墨客所钟爱,大书法家苏东坡、米芾均至爱此砚,1973年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发掘出土“琅琊紫金砚”一方,上有米芾铭文:“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由此可知米元章对此砚之喜爱。因此在重视其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的同时,深入挖掘、研究、宣传其文化内涵,探索经济、文化旅游结合的发展思路,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会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七、沂蒙根艺奇石

  沂蒙山绵延数百里,山多林密,根艺奇石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根艺、奇石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沂的艾山石、苍山的杏山石、蒙山的鹅卵石、费县的天景石等都很著名。要充分发挥市县(区)根艺奇石协会的作用,通过组织根艺奇石评选、比赛、理论研讨等活动,壮大根艺奇石收藏爱好者队伍,不断推出根艺奇石精品,大力营造沂蒙根艺奇石文化氛围,逐步丰富发展、繁荣沂蒙根艺奇石文化,形成景点,创造沂蒙根艺奇石文化名牌。

  八、沂蒙柳编

  沂蒙地区有着悠久的柳编历史。临沂市临沭、河东、莒南、费县、郯城等县的柳编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地处沭河之滨的临沭县白旄镇,此地的柳条极富韧性,柳编工艺品编工精湛,品类繁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拟物”、“混编”、“上漆”、“染色”等四大工艺特点。如拟物,当地入把器具巧妙地编成各种动物、实物等形状,惟妙惟肖,富有情趣,产品远销欧美40余個国家和地区。

  九、沂蒙竹简

  临沂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在临沂市区东南部,东临沂水河,北拱城垣,两山东西对峙。传说早年山岗遍开黄白二色草花,状如云雀,因而得名。墓葬大部属西汉前期。1972年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及残简4942枚,多为兵书,其中有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及《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先秦古籍,还有《相狗经》,阴阳书与风角灾异杂占残简。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早巳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公认,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因此尽力制作一批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使之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十、沂蒙龙灯扛阁“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龙灯扛阁”把龙舞和扛阁交织在一起,为当代民间龙灯表演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艺术特色鲜明,在全国独树一帜,先后被收集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及《齐鲁文化丛书》等多部书中;在重庆·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表演赛中荣膺“中华龙舞齐鲁神威奖”等多项大奖;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把它作为沂蒙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予以关注并推出。沂蒙地区具有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临沂市明确提出了“文化立市”和“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我们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态度更好地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更要对其进行创新,整合各种资源,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使民间风俗文化与经济利益和谐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

篇四: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民间布老虎布艺装饰的艺术特征

  作者:张惠来源:《设计》2015年第09期

  摘要:布老虎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既能够用于玩乐,也可以作为装饰摆设,一直深受国人喜爱。本文介绍了布老虎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指出了布老虎风格化的艺术特征,叉从布老虎的起源、发展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观念等角度分析了它的象征寓意,并重点由工艺、色彩和纹饰等三个方面解读了布老虎和谐丰富的装饰语言。关键词:布老虎布艺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F7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094-02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长河中,虎文化长期伴随和影响着中华先民与当代国人。人们对虎的喜爱与崇拜一直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民间,以布老虎为代表的各种“虎”主题工艺品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深受老百姓推崇。布老虎是一种满含“真、善、美”的伟大艺术创造,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是华夏儿女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一风格化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1.丰富的表现形式布老虎广泛存在于我国民间,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中均能够看到布老虎的身影。我国疆土广阔,丰富的地域文化造成了布老虎极其多样的艺术创造形式,不同地区的百姓在制作布老虎时会将各自地域的文化和审美习惯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极具当地艺术风格特色的作品。不过,在差异之外,不同地区的布老虎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最典型的就是“三大一小”造型特征。所谓“三大一小”,说的是嘴巴大、脑袋大、眼睛大,再加上躯干小。当然,不论在哪个地区,布老虎都是驱邪纳福的象征。从色彩上说,北方大多喜欢将红黄两色作为布老虎制作的主色,再搭配上各种刺绣和布贴装饰,让布老虎总体呈现出一种大气、喜庆的格调;沿海各省多以蓝色印花布作为布老虎创作的主要原料,风格秀气,质感朴素、温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喜欢用蜡染布料制作布老虎,这让老虎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装饰趣味;河南、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西等中部省份的布老虎则多采用彩绘布制作,装饰绘画风格浓烈,有一种强烈的中土气息。再从造型上说,最为常见的是单头虎,在各个地区都非常普遍,但除此之外还有双头虎、子母虎、枕头虎等布虎造型。不同造型的布老虎大多在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它们都具有明确的装饰性,既非常实用,也照顾到了使用者的审美需要,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民间玩具的特点。各地区对布老虎在用色和造型上的不同造就了布老虎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同时,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间习俗又决定了当地布老虎的审美特征。不同地区的布老虎因传承性因素而获得了一定的共性,形成了很多类似特征,但又因为地区审美眼光的差异表现出装饰上的多元化、多样性和风格化特征。2.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布老虎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人的心灵产物,不是老虎本身的样子,是创作者生活背景、自身情感和所处文化氛围的映射。从读音上讲,在中国很多地区,“虎”的发音与“福”甚为接近,在民间广受欢迎的“福娃”最初就是“虎娃”的谐音。人们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虎与人联结起来,用以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让布老虎在神态与造型上充满了孩童天真、可爱的特点,也表现了创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人们对儿童的期望、关注与爱护之情。从造型上讲,布老虎大多脑袋大、躯干小,这种身体比例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儿童形体特点的生动模仿。同时,布老虎一般五官清晰集中,四肢简化粗短,躯体浑圆壮实,整体感觉如爬匐在地。这些其实都是对儿童形态与日常活动特征的艺术借鉴,它生动地展现了儿童天真稚气的形态和活泼健康的体格,将孩子的憨厚、笨拙和聪明、伶俐同时表现了出来,极好地展示了儿童虎头虎脑的微妙之态。与真实的野生虎不同,布老虎完全没有攻击性特征,它是一种人性化了的虎,具有人一般的温和、友善和可爱。但这并没有削弱布老虎的形象气质,绝大多数布老虎在具备拟人化特征的同时保留了虎威风、霸气的特质,给人一种虎虎生风之感,充满了万兽之王的魄力。(图1)二和谐多样的装饰语言1.工艺之美布老虎的加工工艺非常多样,造成这种多样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地域差异,因为不同地区用于制作布老虎的原料不一,原料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加工工艺的多样性。具体来说,制作布考虑的主要原料是绒布、棉麻等布料,装饰的方式则主要是直接在布料上进行贴花、刺绣等。当然,除了最为常见的贴花和刺绣,也经常有创作者会将编织、印染和彩绘等工艺方法巧妙地融合到布老虎的制作过程中。其中,刺绣作为使用率最高的装饰手段,其工艺手法变换能够给布老虎带来生动的肌理感,让整个装饰变得充满层次,传达出直观而丰富的视觉效果。相比刺绣而言,贴花工艺在操作上具有更为快捷、便利的优势,制作者只需按设计方案将装饰元素贴到布老虎的表面,就能够很好地强化作品整体的立体效果。此外,彩绘和印染虽然相比少见,但绘画风格明确,对布老虎的整体形态装饰到位,使之别有一番风味。2.色彩之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以阴阳观为理论基础,文化象征性较为突出,配色程式约定俗成,较为稳定,且同时能够较好地兼顾直观的视觉美感。传统色彩观不是单纯的视觉审美观,它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特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布老虎的制作非常注重色彩装饰,大多数地区的布老虎偏向红色系,用以营造红火热闹的整体效果,满足人们对温暖、吉庆的情感需求,以及对布老虎使用过程的审美追求。在民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尤为偏爱红黄搭配的布老虎,这种老虎色彩绚丽明艳,再配上紫色和绿色的装饰,勾画出老虎的筋骨,色采冷暖变化明确、对比突出,给人以强烈的跳跃感和律动感,同时又不失沉稳和威仪,整个作品在视觉上极为和谐统一。布老虎的色彩基调是由不同色彩占有的比例来决定的,色多不繁,重在调和,既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也体现出了布老虎配色方面的基本模式与色彩偏好。3.纹饰之美除了色彩与造型,布老虎的纹样装饰也非常讲究。丰富多样的纹饰既提升了布老虎的审美格调,也增强了老虎神态和表情的感染力。以布老虎额头的“王”字为例,它是布老虎装饰的关键性素材,因为不管布老虎的造型多么可爱,神态多么憨厚,只要它的额头上出现了这个“王”字,其百兽之王的气魄就会被生动地展示出来。布老虎的五官常常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尤其是用于装饰五官的纹饰,能够非常有力地折射出传统文化。布老虎的眼睛多采用乳钉纹装饰,形状多为圆形或者杏形,象征女性,含有敬畏生命之意。眼球部分既可以平面化,也可以以镶嵌的手法进行立体构造。布老虎的眉毛多为云纹,鼻子多为鱼纹或如意纹,寓意吉祥和多子。此外,布老虎的嘴一般都很大,闭合嘴形和露齿的开口嘴形均非常常见,嘴边一般会装饰上胡须以显霸气。耳朵方面则多采用灵芝耳的造型,可以平面也可以立体,寓意福禄祥和。除了五官的造型和纹样,布老虎躯干上的装饰也甚为关键,既有象征富贵的牡丹纹,也有寓意平安祥和的莲花纹,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纯粹的虎斑纹。虎尾最常见的是简化后配合躯干姿态变化,同时艾草有驱病辟邪之意,“艾”与“爱”的谐音又表达出时儿童的爱护之情,其寓意明确而积极,极为讨喜,深受老百姓欢迎。三深刻的象征寓意1.吉祥的象征在古代,虎的形象最早来源于神话传说。人们认为,老虎是百兽之长,能够驱赶奸邪、噬食鬼魅,是一种阳气旺盛的食鬼神兽,具有消灾辟邪的特殊本领,因而对其喜爱有加,尊其为保护神。人们对虎的尊崇直接促成了虎文化的诞生,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各种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创造都代表着人们对平安、祥和的殷切期待。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布老虎是一种节令性玩具,大多在端午节时由成人赠送给儿童,其中还常常会包裹着一些艾草,以表驱邪保平安之意。在部分地区,布老虎同样可以作为儿童满月的寿礼,这种习俗的涵义旨在借虎喻祥,希望孩子虎头虎脑地茁壮成长。此外,在中国的很多乡村,布老虎的节令性特征并不明显,妇女们将它视作为孩子的日常玩具,常常亲手制作,既能逗孩子玩,也饱含趋吉避祸的寓意。2.阴阳五行观的象征


推荐访问:潍坊布老虎研究意义 潍坊 意义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