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13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13篇

2023-01-07 08:35: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13篇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13篇,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13篇

篇一: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四个全面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中国风更加清新、正气更加昂扬、担当更加有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和决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再出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员令。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实践取得实实在在成果。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在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人类文明进步道路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必须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保证。如果没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保障,这个社会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我们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而广泛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在发展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实现

  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小康社会的宏伟征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等等,这些都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党进行了深刻而持久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新的发展要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或国家组织上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这一理论创新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等基本命题的思考。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和方法。它始终贯穿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始终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和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存在“西方模式”国家那样的现成道路,也不存在“一条道路能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单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创造了中国奇迹和中华文明新辉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过程中形成的根本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强大生命力所在。具体到制度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体制提供了根本保证。这一制度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鲜明特征和巨大优越性。这种制度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最根本、最关键的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二个方面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度和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四个方面就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一样,都得到了切实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保障的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已经确定为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站上新台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将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这些成绩,对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党该如何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回答在新时代如何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回答。新时代将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党和国家最大政治优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新特点,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而努力奋斗。要坚持走适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1、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创新的能力和定力。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矛盾风险和挑战也更加尖锐复杂。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我们的事业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十三五”规划已经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全党同志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

  2、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抓住关键、重点,突出优势,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新时代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新气象?我们党必须回答好这个问题。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矛盾凸显期,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从国内看,我国正经历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从国际看,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演变中,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和挑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发展的趋势变化,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依然存在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矛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矛盾这个视角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重大变化并非偶然,是我国发展进步中必然存在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人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基本方略和具体路径。这个主要矛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而言,我国是实现现代化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历程而言,我们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梦;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新时代中国社会矛盾也有较高要求。只有坚持好这两个不同阶段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相统一、相协调,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1、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追求。”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难度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我将无我”理念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有效应对了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和严峻考验,取得了一个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和根本立场。只有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才能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正意味着国家长治

  久安吗?!

  2、必须将“三个不平衡”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突出矛盾

  不平衡是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是需要在客观上加以解决的。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要通过解决不平衡问题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支撑,从根本上消除不平衡问题: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更大成效。二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收入、教育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四是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创新更加有力;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六是基层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七是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八是社会治理有效统筹协调水平明显提高。

  3、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在很多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和收入分配等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人民群众期待有更多获得感。应该看到,我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一些领域仍然突出。比如,地区发展差距大,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偏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等;贫困人口数量仍较多、贫困发生率仍较高;低收入群体数量庞大、收入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和社会共识。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篇二: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在乡镇工作中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一级部门,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振奋精神,不辱使命,切实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落实到乡镇各个工作环节,全面开创乡镇工作新局面。

  一、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

  二、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乡镇工作重点

  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紧密结合乡镇工作实际。领会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是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很好的贯彻落实到我们乡镇工作行动中去。做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乡镇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趋势,找准工作中心和重点,并以此作为我们乡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推动乡镇工作全面向前发展。下面我就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在乡镇工作的实际,把握当前乡镇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工作的重点,具体地谈几点体会。(一)要充分重视三农工作。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每年出一个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发布了7个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从农民、农业、农村的不同角度提出了每年的“三农”工作重点,并将“三农”工作提到重中之重的高度。做好“三农”工作,不仅仅是关系到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战略问题。十八大提出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要构筑在很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之上,所以说“三农”问题是我们实现战略构想的短板和瓶颈,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三农”问题,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

  (二)要重视民生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

  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了很大进步,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要重视生态文明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代价也是惨重的,这就是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城市空气污染、乡村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全面退化,都对我们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挑战。中国在扮演“世界工厂”角色的同时,环境污染也由境外转移到了境内;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将污染从城市赶到乡村;要遏制这种趋势,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彻底杜绝“先破坏、再保护”、“先污染、再治理”等有了钱再来治理环境

  4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污染和生态退化的极其错误的观点。经济发展已不能再走拼资源环境的老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发展的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全球趋势,坚决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比如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尽快干出“政绩”,热衷于短期行为,不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盲目投资,乱上项目,不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得暂时的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过于偏重经济指标,而较少考虑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矫正这一缺陷,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之一。

  

篇三: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如何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在,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辉煌。

  怎样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怎样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

  谁曾想,29年前,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如今13亿多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谁曾想,29年前,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曾是许多人的追求,如今新“三大件”已几经升级,电脑、汽车、商品房等对越来越多的百姓来说早已梦想成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腾飞?归根到底,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9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这29年,在中国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恢弘乐章。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20万亿元的大台阶,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财政收入接近4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

  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广大农村,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29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29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在许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扬帆起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29年,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6.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平方米、8.1平方米,增加到26.1平方米、29.7平方米,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织越宽,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在逐步解决,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声望源于成就,魅力缘自实力。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9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29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的沃土孕育出理论创新的累累硕果,科学的理论指引着实践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探索的过程。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理论认识的深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改革开放29年来,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要根据

  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无数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和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变化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坚定信心与决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

  的唯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清醒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前进的征途上,必定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篇四: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毛概论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内容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发展科学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都表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排除了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结合中国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成功实践者。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实践。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摒弃那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用发

  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符合中国国情相结合。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等有着很大不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只能根据本国实际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汲取脱离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等等。这些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把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相结合。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各国社会发展模式都是该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了封闭式发展的束缚也摆脱了照搬照套他国模式的束缚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面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保持着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光明前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

  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体制机制上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改革也是创新创新包含改革。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已深深融入广大党员的世界观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已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意识。尽管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新旧中国的对比中、从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中、从国内外的对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生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境界。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病、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共同发展。

  

  

篇五: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预备党员培训班第二堂课,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次洗礼,终身受用。这次课程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和方向;其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三,廓清中国是什么道路上的种种疑难;最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经过无数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和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变化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诚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上升,我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不仅仅要担负起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的历史重任,也应该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走好自己的路,也要成为引路人,让世界追随我们的脚步。虽然现在谈之有点为之过早,但是我想这也会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虽然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会长期并存,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借鉴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总体而言,资本主义是慢慢在向社会主义看齐。

  所以,中国不应该是单纯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慢慢影响世界的发展,最终实现让世界追随我们的脚步的伟大蓝图。汇报人:资料库网

  敬爱的党组织:经常听说一个合格的优秀党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但当时并不清楚党性修养的真正含义,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党性修养对党员的重要性以和明白应该如何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老师用幽默、生动又不失严谨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党性修养、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党性修养和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党性修养是***员通过党组织的帮助、教育和自己的不断学习,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中国***一直很强调党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因为党员党性修养的高低直接关乎党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和党员同志为人民服务能力的高低。现如今,中国和世界形势复杂多变,要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坚决打击反对腐败现象的发生,完成新时期的历史重任,反对和平演变等,都需要我们党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认真加强党性修养,做一个合格的、让人民满意的党员是每个党员的一项长期的必修课。如何为社会的发展和完成国家历史重任贡献一份力,如何在众多诱惑面前坐怀不乱,这都取决于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理论、政治、思想、道德、纪律、

  作风、科技文化和心理八个方面的修养。要加强党性修养,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就我看来,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终生任务,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是我们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要像雷锋那样,把学习理论看成“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像鲁迅那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一样,挤时间学习理论,克服自己思想懒惰的问题,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只有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实践中。同时要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能大公无私,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吸取教训,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德,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争做合格党员。

  敬爱的党支部:从2010年11月,我开始了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从2011年1月到今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参加了网上党校的学习和培训,温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系统学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此次的学习补足了我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及盲点,弥补了我因为没有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而错失的理论学习,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各个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作为一名在海外留学多年,接受过东西方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年轻人,曾经7年在英国留学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弱小,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只有软弱、屈服和自卑。而当我们的国家逐步迈向富强,在国际上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会以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深深的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正确但也艰难的道路。而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89年光荣的斗争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

  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仅有的50多名党员、几个小组,逐步发展到今天拥有数千万党员的执政党,并在长期的革命中先后形成了分别以毛泽东、共产党、共产党、共产党为核心的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89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做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在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时,我也深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党组织对我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的进步,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学习是成长的唯一途径。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成长。

  敬爱的党支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就这样的结束了。首先要感谢党支部的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对党有了更新的认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自己的认识,吹响了我的红色信仰!我是一个刚刚参加演员工作不久的新人,从事演奏员的工作!小时候的我就是一个在革命家庭成长的孩子,爷爷是一个老党员。从小就听他跟我讲过许多战争时期的故事,红军的历史、两万五千里长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所以在我童年里就对党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敬仰,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里的接力棒!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更好的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首先,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使我认识到以前我对党性的认识只是表面上很肤浅的认识。

  经过这次系统的学习,我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此外,共产党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且,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的失败,都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第二,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也使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性质的重要内容,是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的,即在经济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文化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政治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发展。总之,“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更加朝气蓬勃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通过这次党校学习,我才清楚地知道入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格才能申请加入共产党,并不是像我以前所想像的想申请就能申请。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才可以申请加入共产党。同时,我还认识到,党员在享有八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它们是党员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体现,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认真学习党章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以使自己在入党后积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我觉得,认真学习和实践八项义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因为这八项义务是具体的党员条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把入党由一种愿望变为一种现实,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四,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使我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面的认识。只有具备正确的入党动机,将来入党后才能很好的履行党员义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上入党,才能坚持共产主义。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抱着一份私心去申请入党的,他们对党的认识都是表面的、模糊的、不自觉的感性认识。一些人觉得入党可以使自己脸上光彩、办事方便;一些人入党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容易的升官发财;也有一些人是看到身边的人都是党员了,自己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一种盲从的表现。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这些入党动机,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这种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完全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党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因此,要入党就要端正入党动机,就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并勇于积极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和考察。总之,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使我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理解,使我思想觉悟上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靠拢党组织,以身边党员同志为榜样,在日常工作中,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真正做到无私奉献。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向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此外,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加入党组织,但是我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行列而不懈努力!

  爱的党组织:墓地里,天色阴暗。岁月风蚀了衰老的容颜,但那炽热的火焰和活灵活现的灵魂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里----卡尔·马克思。蒙蒙细雨里忆往昔峥嵘岁月;历史依旧,灵魂犹存。1983年3月13日,一颗巨星在100年前的那天陨落了,**中央在北京举行万人大会,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德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逝世.。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着壮丽的诗篇。他,是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上游荡。1843年秋,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社会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的确,命运超越了他的时代时空,让勇士们把自己的双脚永远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1848年2月,《***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由此,中国的革命火焰在世界燃烧,在世界蔓延开来,中国一定会消灭剥削和压迫,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这些革命勇士,他们倾注了全部心血,一生艰辛备尝,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正如他们自己所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们都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那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和浓烈的爱国热情,激励着一代代新的革命分子。1921年,党的“一大”确立了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军队**资产阶级”,随后,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力挽狂澜,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再到十二大,十三大…..这都象征着国家在强大,历史在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正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着。迄今为止,2011年3月5日到13日,“两会”的召开,中央突出强调要更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建立一个团结、求实、奋进的国家,因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那一声“我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换取别人的快乐”,一直萦绕耳旁,那是爱国人士的心声,是党的希冀,是他们的决心。没有经历过历史的跌宕,怎能在风雨中坚定;没有经过骄阳的炙烤,怎能撑起一片希望。中华民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努力奋发,蓬勃向上,正以昂扬的朝气向世界靠近,像人民证明着。柳风轻柔,灵魂飘絮,散落在记忆里,驻成一团永不灭的赤诚之心。

  敬爱的党支部:通过一段时间在文化部网上党校的学习,使我收益颇丰,有几点心得总结一下:第一,各项学习内容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先进性、正确性、及务实开拓精神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是能够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远见卓识,不断创新进取的党。第二,通过对十七大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党的认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我深刻认识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要牢牢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牢牢把握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到党建理论研究工作中去,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以共产党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聚精会神抓党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党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要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并自觉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积累和总结,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努力提高党建研究的水平。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共产党最后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第三,通过学习也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我国和我党的主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是紧跟科学革命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这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实践经验的新总结,是思想理论上的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结合实际深入领会和掌握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在新世纪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的党是能够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的。辉煌在于创新,希望更在于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国内外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高扬开拓创新的旗帜,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一个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面临着新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要瞄准世界科学前沿,集中力量,大力协同,努力形成我国的优势领域。努力力发展信息、生命、材料等科技领域,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和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敢于打破先进文化发展的各种束缚,积极探索,大胆进行文化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为先进文化注入新活

  力。因此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支持有独创精神的„小人物‟和青年人才。”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思想,更需要创新的实践。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以前未曾遇到过的一种全新的实践过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困难与风险将更加难以预料,面对的问题将更加尖锐与复杂,但我们坚信,依靠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早日实现。第四,从2008年的大地震到种种艰苦的国际环境下,在面对无数困难和艰险的时候,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迎接曙光。为由此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同时艰苦奋斗显示了强大的力量。艰苦奋斗是一座大熔炉,锤炼着我们党的坚强意志;艰苦奋斗是一所大学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就失去了本色,失掉了根基。从今后我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坚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刻苦的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和辉煌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成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深刻内涵的同时,我们更希望以自身的切实行动成为“三个代表”的代表者、实践者。以我在班里、系团委两年来担任学生干部的体会,我认为,要积极成为“三个代表”的代表者、实践者,就必须牢牢树立服务意识,树立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为系里服务、为学院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不断努力地全面提高自己,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以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要在今后的一言一行中努力确立“科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代表者。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不断增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要具备优良品性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科学技术本领,为提高社会生产力作出贡献。还要牢固树立“做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的思想观念,努力使文化知识理论化、系统化。明确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修养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勤奋刻苦读书,掌握科学文化技术,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

  要求!努力通过党组织的考验,早日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敬爱的党组织:春光明媚的三月,喜逢两会胜利召开。在我们充满勃勃生机的沈阳农业大学校园里立刻掀起了一股“两会”学习热。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由于两会越来越开放、务实,信息量逐年增大,其新闻价值也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代表委员相对话、相互沟通,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览国际风云,视野开阔,信息丰富;两会不断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更多便利,使这个窗口越开越大。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可以了解大量权威、可靠的决策性信息。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特别丰富。在社会政策,亦即民生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点可能应该会引起特别的关注:1.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

  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2.关于"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然后提出了很多很明确、很具体且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譬如: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二五"期了,公众就可以凭这些目标来对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指标,看来很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应该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审慎地审时度势,然后再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3.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然后分五个方面进行了慎密的安排。其中之一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者只有就业,才有资格参加第一次分配。如果失业,就等于少了一次参加分配的资格,而且通常第一次分配会比第二次分配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报告》中很明确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整个工作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相信坐在电视机前关注“两会”的全国百姓心里应该是很开心,会议中提出了很多百姓所期望看到的新政策。对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百姓心里的感受用几个词概括可能是“自信”,“好、快”,“幸福感”。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最后,借梁老前辈的话来一表我内心的澎湃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期望: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黄黄。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敬爱的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8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所形成的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当代中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起的一面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和强大精神动力。我国是中国***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是我们的执政党,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探索新的道路,也就有了毛泽东思想和涵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前一直以为中国特色社会特色离我们很遥远,听了俞教授的课才知道,原来社会主义就在我们身边。***员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只要有利于发展经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的我们党都拿来为我所用。当洪水来临时,我们的战士来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的冲到最前线,抗震救灾,不顾自己的安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优秀***员。中国***成立以后,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建立起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也是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实际。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个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国人民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思想动力。总之,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中,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敬爱的党支部:2011年1月份,身为一个大学生的我,不管我们现在是站在什么位置,我们要成长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要成为党性最强的干部,必须做到“三个更加”,即学习更加勤奋、工作更加务实、奉献更加无私。学习更加勤奋。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要成为党性最强的干部必须做到学习更加勤奋,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终身行为。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学习更加勤奋,才会提高能力,提高水平。要多学业务,练好组工干部的“看家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的“业务通”、熟悉人头的“活字典”、熟悉工作的“多面手”。工作更加务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为人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人;为政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民;组工干部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党员干部。“三分决策,七分落实”。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工作时效性很强。如果没有更加务实的作风,很多事情就办不成,就抓不出成效。要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讲到做到、立说立行,把党的组织路线、干部路线、人才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落到实处。奉献更加无私。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组工干部只有坚持原则,坚持“一把尺量准”,“一部《条例》管住”,“一碗水端平”,做到无私奉献。同时,要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组工干部要讲党性,也要讲良心,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把权力看成是奉献,而不是方便个人索取的工具。要学会从容,“拿得起,放得下”,

  “宠辱不惊,来去无意”,要把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不用感情代替原则。正如李源潮部长所说,组工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比奉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组工干部只要做到学习更加勤奋、工作更加务实、奉献更加无私,才能成为有党性的人、干实事的人、改革创新的人、敢与不正之风作战斗的人。

  敬爱的党组织:自从向党支部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并从政治学习中接受了党的教育,系统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宗旨、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党的认识水平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更进一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的真正含义。使我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坚信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我将忠诚、老实地向党汇报近期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情况。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作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指引。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在上学时就已经明确了的人生方向。参加工作以来,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我不断地以这一目标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虽然我所从事的后勤工作很平凡,起初独立完成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并不因此而感到灰心或气馁,而是虚心地向师傅和同事请教,并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书,加强学习,注意积累经验。很快我就熟悉了业务,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得到了同志们的肯定和好评。我认为只有这样勤奋工作、不耻下问,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体现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工作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上,不能象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那样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但我始终坚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一样能发光、发热。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坚持信念,是否能够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工作不忘学习,要边工作边学习,我很赞成这个观点,且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但要保证两者能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就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参加工作以来,除了自党学习党章外,我还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使我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动力,更加明确工作和学习的目的,而不盲目;使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分清好与坏、正与邪;自觉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对“xx”等几个大的政治事件有正确清醒的认识,自觉抵制了不良意识的侵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它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以上是我在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汇报,为了以后能一如继往地、再接再励地做得更好,我决心要做到:把为人民谋利益的良好愿望同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服务同求实精神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同过硬的业务本领统一起来,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请党组织进一步地考验我。xx年六月十日

  

  

篇六: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班级:15药剂

  成员:林梦文张金凤刘科汝刘明珠栾莹莹储晓婷赵亚婷洪莉丽王亚飞谢济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就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写下去。为了继续写好这篇大文章,在面对风险挑战中凝聚最大的社会共识,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分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是适应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可以这样说,“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与公正原则的坚持与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发展的内容,比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释放社会创造活力。全面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保证,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动实践,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基本路径和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目标、动力、保障和领导方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定型的问题;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在已经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问题、坚定自信、明确方向,它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更加鲜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相继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但要想把这些主题活动的成效巩固下来、深化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切实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还必须依靠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对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消除阻力、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法制保障,可以对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予以惩治。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指明正确方向、引领正确道路。

  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只有让人民群众有想头、有盼头、有干头,才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步步临近,让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不断出台,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发生在身边的可喜变化;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希望;全面从严治党的“组合拳”,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要求之严格、惩戒之严厉、形象之重塑。可以说,人民群众从“四个全面”的不断推进中,感受到了一个奋发有为的政党、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换言之,“四个全面”已然成为人民群众认知评价党和政府工作的主要衡量标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对民族的责任,昭示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也体现了对人民的责任,昭示着我们党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体现了对党的责任,昭示着我们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篇七: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能够帮助我们将自身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真正运用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深化我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完善我们的自然观并在现实行动中贯彻这种自然其次我们对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往往还偏重于理论抽象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

  精品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就与经验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与经验。联系实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就与经验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就是要求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经历以下几个方面: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4)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主要成就与经验的意义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前进,而中国正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研究生作为拥有高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祖国的未来中的特殊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和其他青年人一起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路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方针和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当代研究生在本科阶段都已系统地学习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有基本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整体性的把握,但是,仍然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这些重大问题大致可以划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引发我们对现实进行思考。例如,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资源与环境、效率与公平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国面对国内外政治新形势如何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和团结统一,加强党的领导?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方面的具体内涵,理解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传承性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用这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我们处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问题。

  第二类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局面引发我们对未来进行思考。例如,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组织在曲折中艰难前进,跌宕起伏;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世界在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辉煌景象逐渐消退后,其固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再次严重暴露出来并引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经济、政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将向何处去?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如何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居安思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全面掌握和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深刻洞悉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时代进步的新趋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这三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给予明确回答,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理解其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而认同我们的党,拥护我们的党,并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中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自觉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其次,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世界观包括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大学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大都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世界观、人生观一方面统一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另一方面又具有时代性和个性化特点,并在诸多方面和不同程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们对自然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对自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感性把握和实践体验。例如,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只是从理论上知道,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遵循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而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但在现实中,为了一些当下的利益和需求,我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无视自然规律、肆意践踏自然的行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能够帮助我们将自身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真正运用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深化我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完善我们的自然观,并在现实行动中贯彻这种自然观。

  其次,我们对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往往还偏重于理论抽象,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例如,我们已经知道,历史发展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变化、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过程,正是这一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但在现实中,我们却能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有时候会受到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桎梏,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是蜿蜒曲折的,这些现象会影响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解,影响我们对未来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从整体、长远的高度理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而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社会现象,灵活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历史观,使之成为为我所遵循同时又为我所用的活的社会历史观。

  再次,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的人生观,认同必须将个人命运与集体、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观念,但究竟应该如何结合,当遇到要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要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要平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等具体问题时,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我们可能还不是很明确,这说明我们的人生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坚定。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明确我们需要为之付出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理想信念、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哪些方面的具体特点和要求,需要青年人以哪些不同类型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同时,这条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将为青年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成长与成才提供什么样的方向指引并提供哪些具体的条件与帮助。只有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观才更加完善,才能够具体化、个性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至于流于抽象的概念或空洞的教条。

  精品文档

  

  

篇八: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及重要意义21文化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其文化发展方向必须是先进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准确掌握文化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意义,努力创建和谐文化。了解了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后,根据党制定的文化发展方针,努力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政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展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2]一、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并列的,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巨大反作用的文化。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是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文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及重要意义2.1文化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其文化发展方向必须是先进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强调建设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提出封建性的糟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4]2.2和谐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推进

  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力主要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巨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抓住其根本任务认识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2文化发展基本方针

  在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第一,发展先进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动力。”[5]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因此,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全国人民的头脑,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决抵制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抵制各种形式的指导思想多元化观点,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牢固确立起社会主义思想,为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6-8]第二,发展先进文化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理想是凝聚人心、团结人民和实现民族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体系,增强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顺利推进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为此,我们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从实际出发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逐步形成既鲜明地体现时代特征,又具有丰富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体系。[9]第三,发展先进文化要采取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新并重的方法。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产生,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要继承这些优秀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实践情况加以创新发展,才能使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文化也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都是在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各民族国家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也要积极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和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地加以完善和发展,增强先进文化的国际竞争力。[10]第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重要目标。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大发展大变革而带来的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关系深刻调整的态势,

  [11]日益凸显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

  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落后;其经济社会出现的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12-13]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也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内涵和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的。[14-15]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6]

  4.2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4.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不在于产生的时间长短,而决定于他正确与否,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有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决定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17]五、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3)[2]王军旗.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论坛,2011,27(10):10-14[3]王迎春.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文化现代化.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54-57[4]高伦海.浅谈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历程和基本经验.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12-16[5]江泽民.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54[6]朱小玲。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个原则.新西部,2012:2-3[7]王纯.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社科纵横,2011,7:249-250[8]邓晨霞.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经济研究导刊,2012,6:237-238[9]张继军.浅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法学与社会科学,2012:94-96[10]王迎春.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文化现代化.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54-57[11]季明.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伟大旗帜.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2:1-3[12]吴迪.从文化全球化看中国文化的发展.论坛集萃,2011,8:274-276[13]程新平.论胡锦涛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29(2):125-129[14]李敏.建设先进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由之路.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7):12-14[15]季琳欢.提升文化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边疆经济与文化,2002,7:59-60[16]孙兰英.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1:43-46[17]程苗苗.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西方文化博弈之反思.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2):18-22

  

  

篇九: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实现民族复兴

  ————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好中国道路,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怎样坚持,一是怎样发展。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了很好的阐述。

  在坚持方面,一是要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去我们对道路、理论问题讲得多,新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和新的党章,都新写上了中国道路在制度方面的内容,就是强调制度自信,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二是要明确“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意思很明确,要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三是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党的领导。“八个坚持”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道路本质的新认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好中国道路的基本要求。

  在发展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不少新的论断。比如,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丰富了中国道路的理论形态即行动指南;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道路的总布局之一,拓展了中国道路的实践形态即实现途径;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就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等作出了一系列安排,这就对中国道路的制度形态即根本保

  障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还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概括,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的确立,关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论述等等,都是对中国道路具体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推动和落实这些新论断,就是对中国道路的最好坚持。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我们的社会主义有方向,有理论,还需要制度来保障。就像我们平时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愿望是美好的,但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事情就可能办得不那么好。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希望民生方面的制度可以有更多细化和创新,而且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要真真切切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生病费用如何支付、流动人口怎么享有社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怎么上学、工人何时可以退休、如何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也都需要制度来做保障的。另外,政府在服务百姓的时候也要有各种制度来规范,如果出现重大失误,还要启动问责制度。

  只要执政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民生为本实现民族复兴将不再是一个梦!

  

  

篇十: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李景田党的十八大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党继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南。一、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清醒和高度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作出新概括、提出新要求,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党的十二大,我们党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次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了八项基本要求。八项基本要求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历史依据。(一)提出八项基本要求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构成八项基本要求的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机制,等等。八项基本要求全面贯通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精气神,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保持着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同时,我们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实践中,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观点,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点,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观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点,关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思想观点,等等,成为八项基本要求的直接理论依据。(二)提出八项基本要求的实践依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要求。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更加注重民生、保证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生活的任务突出。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

  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迫切需要我们给出更加明确更加清晰更加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引。(三)提出八项基本要求的历史依据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成长起来的,是在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总是同我们能否及时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紧密相联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工作在起始阶段总是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甚至会遇到一些严重挫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经验。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党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走向成熟,党的事业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八项基本要求,就是建立在认真总结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凝聚着我们党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的各种代价,凝聚着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鲜经验。八项基本要求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再次体现出我们党是一个善于通过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真理、不断开拓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八项基本要求的丰富内涵八项基本要求,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爱戴,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在当代中国,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既是推动各方面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帜。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能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决定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条件下,不断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我国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核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流行性疾病传播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实现合作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使各国相互依存和互有所求不断加深,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实现共赢的发展成为现实选择。因此,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要进一步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离开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就会落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遵循八项基本要求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项基本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这些基本要求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4点。(一)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政权垮台,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发达国家陷入各种危机。我国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成就令世人瞩目。这离不开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总纲,是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法宝,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八项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逻辑展开。贯彻落实八项基本要求,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八项基本要求,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不仅使我们国家空前活跃起来、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贯彻落实八项基本要求,一定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把八项基本要求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的重要指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四个基本”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是指导我们想问题、作决策的重要指针。八项基本要求,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实践源泉、目标指向,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充分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想问题、作决策的重要指针。我们要倍加珍惜、自觉运用,使其真正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新法宝。(四)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发展八项基本要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在不断前进,基本要求也要不断丰富。八项基本要求没有终结对真理的认识。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解放思想,大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创造的新鲜经验,

  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赋予八项基本要求新的时代内涵,继续丰富发展基本要求,永葆党的基本要求的旺盛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不断谱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篇十一: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意义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29年。在这29年中,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大幅度攀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怎样沿着这条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词汇中,有两个概念最能启发人们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的。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伟大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最引起世人注目的大战略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即体制改革。这个改革,实质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不是本来意义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是,它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就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次新的伟大的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它也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十六大以后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十七大又把全面小康的目标从经济总量翻两番提高到人均翻两番,并且在协调发展、扩大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四个坚定不移”所表达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和行动指南。只要沿着这“四个坚定不移”所指明的方向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篇十二: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深刻认识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深刻意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紧紧抓住旗帜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奋斗和比较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我们党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启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历史的必然结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成就,不仅得到中国人民高度认同,也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关于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兴盛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当代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共同理想和政治基础。这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这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一面指引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旗帜。这面旗帜有个响亮的名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来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十七大代表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又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崭新的篇章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进道路上面临新的时代课题: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的理论总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十六大

  以来,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那坚实有力的脚步声:——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坚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一个个重大理论观点、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一项项重大决策部署,生动记录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正书写着崭新的篇章。

  

  

篇十三: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团十五大以来的5年各级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等许多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青年健康成长在共青团历史上谱写了新的篇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青年始终是一支生机勃勃的重要力量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青春业绩━━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008年6月10日)李长春青年朋友们,同志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共青团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青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受党中央委托,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各族青年、全体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少年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的30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高歌猛进的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青年运动蓬勃开展、成绩斐然的30年。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团十五大以来的5年,各级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等许多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青年健康成长,在共青团历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青年始终是一支生机勃勃的重要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在重大科研攻关的攀登中,在应对各方面重大挑战的斗争中,到处都活跃着青年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身影,留下了青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足迹。以张海迪、李向群、秦文贵、杨利伟等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成长成才,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昭示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今年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广大青年大力弘扬高尚的奉献精神,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义无返顾地投身抢险救灾和灾区重建;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的干扰破坏,面对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的歪曲报道,广大青年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谱写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实践充分表明,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当前,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全面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过去的30年,我们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人接力,美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奋斗。希望当代青年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勇敢肩负起时代重任,继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当代青年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我们发展进步。当代青年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广大青年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要与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与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光辉成就和宝贵经验,不断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要与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使爱国主义精神焕发出绚丽的时代光芒。当代青年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奋发有为。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青年朝气蓬勃,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当代青年只有用满腔的创造活力和热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青春才不会虚度。要争做创新的尖兵,勇敢地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敢于探索和突破,勇于扬弃和变革,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发挥聪明才智,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要争做创业的先锋,在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勉敬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在新兴产业、新兴领域闯新路、创新业,在基层、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献、建功立业,书写壮丽青春,实现人生价值。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正在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攻坚战。广大团员青年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在安置群众、治病防疫、抢修设施、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各项任务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非灾区广大团员青年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当代青年要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勇于争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青年的道德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决定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希望广大青年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努力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切实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大力弘扬社会文明新风,踊跃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扶贫助困、抢险救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志愿服务,热诚关爱他人,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今年我国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世界各国人民无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广大青年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作出应有贡献。当代青年要练就适应时代要求的过硬本领。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占据科技制高点,形成人才新优势。今天的青年,是未来推动国家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更应当从现在起,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练就过硬本领,争做栋梁之才。要主动适应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趋势,把学习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毕生追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的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要主动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培养世界眼光,开拓国际视野,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结带领青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是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在新的征途上,共青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光荣传统,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努力开创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要牢牢把握党对共青团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背景下,党对共青团的根本要求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握这一根本要求,共青团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广大青年,努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用党的先进性吸引广大青年,加强对青年的教育、锻炼和培养,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必须坚持竭诚服务青年,密切联系青年,努力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任务,同样应当成为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共青团要认真思考和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自身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这一重要任务来谋划、推进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大显身手,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共青团工作和建设。共青团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当代青年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群体分布等方面呈现的新特点,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不断创新,在强化基层基础、稳步推进团内民主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扩大团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联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学联的指导和对少先队的领导,引导青年社团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青年组织体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共青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团干部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尽心竭力,辛勤奉献,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团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本领,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要树立坚定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弘扬创新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创造性地推进团的工作;要倡导学习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于学习的习惯,通过不断学习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要培养优良作风,增强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意识,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沉下心来干事业,扑下身子抓工作,更好地带领青年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信任、热情关心青年,正确引导、严格要求青年,密切联系、切实帮助青年。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共青团的领导,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为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关心团干部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让共青团这所学校为党培养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青年朋友们,同志们:光明的前景、美好的未来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属于为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中国青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朝着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新形势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