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视频云:浅谈视频云直播:场景、技术及优化(完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网易视频云:浅谈视频云直播:场景、技术及优化(完整)

2022-08-21 17:45:1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易视频云:浅谈视频云直播:场景、技术及优化(完整),供大家参考。

网易视频云:浅谈视频云直播:场景、技术及优化(完整)

 

 网易视频云:浅谈视频云直播:场景、技术及优化 1. 简介 随着互联网视频化的发展,各类网络直播产品层出不穷,涌现出了秀场直播、游戏直播、教育直播、演唱会直播和监控直播等多个直播生态圈。这些生态圈形成的背后,是视频直播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互联网带宽的日益增加,视频压缩标准的日渐完善,视频云技术的出现等。特别是视频云技术的出现,它降低了开发者的准入门槛,解决了视频企业的“三高”之痛,即技术门槛高、成本高、卡顿延时率高,为未来几年视频直播的大爆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所谓视频云直播技术,就是用云端模式,提供视频直播解决方案的技术,它涉及视频直播的各个环节,例如直播视频采样、编码、推流、转码、分发、拉流、解码和播放等。使用 Iaas、Paas 和 Saas 三种形式,视频云直播能为各种场景的直播应用提供接口级服务、平台级服务和产品级服务。依托视频云,直播开发者不在关心视频和网络的细节,他们只要把精力集中于产品应用层面即可。未来,网络直播产品将会表现为如下一种形态:上层多样化的直播模式 + 下层组件化的视频云模式。

 深入视频云直播内部,会发现其具有复杂化、多样化和组件化的特点。所谓复杂化,是指音视频技术复杂和互联网环境复杂;所谓多样化,是指直播应用场景具有多样性;所谓组件化,是指直播技术各个环节的模块化和独立性。在视频云直播中,技术主线永远是音视频流的输入、传输和输出。但针对每一类直播场景,使用的具体技术和实现手段都不一样。随着直播量级的变化,必须对视频云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化解流量暴增带来的压力。因此,视频云直播的构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接下来,本文将从场景、技术和优化三个角度,详细阐述视频云直播。

 2. 一对多直播场景 考虑如下一种场景:一个主播者坐在电脑前,通过前置摄像头和麦克风,把自己的音视频信息输出到网络上,多人在各地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主播者的表演。这就是经典的秀场直播。这里存在几个关键点:一. 音视频传输;二. 实时;三. 一对多。

 首先讲音视频传输,它又细分为三点:源端的音视频输出、网络端的流传输和播放端的音视频获取。第一点音视频输出,首先必须收集主播的声音和图像,就是所谓的音视频采集;采集后的声音和图像,需要转换成字节码、混合并压缩,最后封装成某种音视频格式,就是所谓的音视频编码;编码后的音视频格式,还不能在网络传输,需要转换成某种码流,如 RTMP,然后推送到网上,即上传码流到服务器,就是所谓的推流。上述“采样-编码-推流”,构成了视频云直播端的核心功能。第二点音视频码流的网络传输,把主播者的音视频流分发传输给所有观看者;对于无法适配源端码流的观看者,在网络端转换码流,使其也能正常观看。上述“分发-转码”,构成了视频云服务端 VDN(Video Delivery Network视频分发网络)的核心功能。第三点播放端的音视频获取,首先从网络获取合适

 的音视频码流,就是所谓的拉流;然后对流进行解析,其中的音视频格式进行解封,就是所谓的解码;最后提取出单独的音频和视频,进行播放。上述“拉流-解码-播放”,构成了视频云播放端的核心功能。因此,如图 1 所示,仅秀场直播场景的音视频传输,就涵盖了视频云三个核心点: 直播端、播放端和视频分发网络,实现技术门槛很高。

  图 1. 视频直播流程

 接着讲实时这一点,在直播场景中,延时性要求很高,基本不超过 10 秒。因此,传统的文件上传/下载模式,对于直播不可行。传统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也不适用直播。视频云必须开发独特的流分发网络,应对直播场景实时性。同时,经典秀场直播无实时交互需求,延时性不要求 1 秒之内。因此流媒体传输,一般选用基于 TCP 的 RTMP 协议,无需选择实现难度更大但延时更低的 RTP 类协议。

 最后讲一对多模式,就是一人讲,多人听。这是一种视频云直播最擅长解决的模式。在互联网现实应用中,还有很多种其他模式,例如多对多模式,就是多人互动直播,即视频会议;二对多模式,就是两人互动,然后多人听,即连麦;一对一模式,就是两人视频互动,即实时视频聊天。各种模式,由于实时性要求不同,参与人数不同,实现难度各不相同。本文围绕的场景是一对多模式,该模式最常用。

 3. 直播关键技术 如图 2 所示,视频云直播的总体框架分为三层:最上层是直播 SDK、中间为API 接口层、最下面为云端服务层。各层都有一些关键技术点,例如直播 SDK 层主要包含直播端推流和播放端拉流两个关键技术;API 接口层主要涉及安全控制这一关键技术;云端服务层主要涉及 VDN 流分发这一关键技术。接下来,我们详细描述这些技术点。

 图 2. 视频云直播总框架

 3.1 直播端/播放端 直播端和播放端是视频云直播 SDK 的核心。直播端是直播应用的起点,负责采样、编码和推流。播放端是直播应用的终点,负责拉流、解码和同步播放。如图 3 所示,播放端的处理基本上是直播端的一个逆过程。接下来,简单描述其中每个流程。

 流数据封装格式数据解协议解封装音频压缩数据 视频压缩数据音频原始数据 视频原始数据音频解码 视频解码音视频同步音频驱动/设备 视频驱动/设备流数据缓存拉流数据提取流数据封装格式数据传输协议封装音视频封装音频压缩数据 视频压缩数据音频原始数据 视频原始数据音频遍码视频编码音频驱动/设备 视频驱动/设备流缓冲推流码率控制音频采样 视频采样网络端播放端 直播端 图 3. 视频云直播客户端流程 采样 直播 SDK 从设备驱动获取音频采样数据和视频采样数据。其中,音频采样数据一般采用 PCM 格式、视频采样数据一般采用 RGB 或 YUV 格式。音视频采样数据体积非常大,因此需要经过压缩处理,来降低数据量。

 编码 编码包含音频编码和视频编码。其中,音频编码负责压缩音频采样;视频编码负责压缩视频采样。常用的音频压缩编码算法有 AAC、MP3、WMA 等,其中 AAC 最常用。常用的视频压缩编码算法有 H.264,H.265 和 VP8,其中 H.264 最常用。

 封装 独立的音频压缩数据和视频压缩数据,需要经过封装处理,放到一个统一格式的文件中。常用的分装格式有:MP4、TS、FLV、RMVB、AVI 等,视频云中,常用的有 MP4、TS 和 FLV。

 推流 分装后的音视频数据,还需要再次进行传输协议封装,变成流数据,用于网络传输。常用的流传输协议有 RTSP、RTMP、HLS 等。生成的音视频流数据,也称码流,首先放到流缓冲队列中,然后按照一定的 Qos 算法发送到网络端。关于 Qos,我们将在下文中描述。自此,整个直播端的流程已描述完毕。接下来,讲述播放端。

 拉流

 拉流是推流的逆过程。首先,从网络端获取码流,并把数据放到缓存队列。然后,按照一定的速率,从缓存获取码流,解传输协议,获取其中分装数据。

 解封 解封装过程,从封装格式中提取音频压缩数据和视频压缩数据。为封装过程的逆过程。

 解码 解码过程,各种从音频压缩数据和视频压缩数据中,提取原始数据。由于编码算法一般为有损压缩算法,提取后的原始数据,并非原始采样数据,存在一定的信息丢失。

 同步播放 各种获取的音视频数据,必须经过同步处理,才能播放。

 上述,就是直播音视频在客户端的整个流程,其技术基本分为两块:一块为传统音视频处理技术;第二块是码流处理技术。传统音视频处理已经很成熟,作为视频云直播一般会选用通用框架实现这部分功能,例如 ffmpeg、vlc、gstreamer 等。音视频处理中,唯一重点需要考虑的是视频编码选择。在音视频流中,视频大小占据 90%以上空间,视频编解码算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直播码流大小,因此是视频云直播的一个性能瓶颈点。当前,业界一般会选择 H.264 作为视频编解码算法。

 接着讲码流处理。码流处理就是音视频码流在客户端的处理和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码流算法实现和 Qos 服务。常用的码流算法有 RTSP 和 RTMP,其中 RTSP基于 UDP 或 TCP,在视频会议领域广泛采用;RTMP 基于 TCP,在直播中广泛采用。这些码流算法协议公开,存在各种版本的 lib 库,因此在客户端实现难度较小。Qos 服务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拥塞等问题的技术,通俗的讲就是用来解决网络不稳定的一项安全机制。在直播场景中,Qos 需要保证网络不稳定情况下,观看者仍能观看直播内容,基本无卡顿。这需要客户端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保证 Qos,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如下:一. 直播/播放两端设置缓存,使码流处理匀速,以避免播放抖动;二. 在播放端根据场景或网络情况,动态选择码率、帧率等参数;三. 选择一定的丢弃或重传算法,以应对网络极差情况;四. 按照一定的延时性/流畅性要求,选择缓存大小等。Qos 服务无固定算法,视频云根据特定的场景提供特定的 Qos 保证,需完全自主开发设计

 3.2 流分发

 图 4. 视频流分发网络

  视频云直播服务端的核心是流分发,由流分发网络 VDN 负责实现。整个 VDN的框架如图 4 所示,包含:流媒体服务集群、边缘服务器集群、转码服务器集群和智能负载均衡系统。与静态文件分发网络 CDN 类似,VDN 系统分为中心和边缘两层,边缘层直接跟用户连接,中心层负责服务器间的内容转发。边缘层的核心是边缘服务器,它部署于全国各地及横跨各大运营商,例如北上广、移动联通电信等。负载均衡系统,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就近选择边缘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推/拉流服务。中心层的核心是流媒体服务集群,该集群接收来自边缘服务器的码流数据,并转发给需要该码流的其他边缘服务器。同时,中心层也负责转码服务,例如把 RTMP 协议的码流转换为 HLS/TS 码率等。负载均衡系统负责中心层和边缘层的路由。整个 VDN 的设计非常复杂,本文不具体展开,接下来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上/下行加速、低延时设置等机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 SRS(Simple Rtmp Server)开源文档,了解 VDN 详情。

 上行加速 上行推流加速,又称上行边缘加速。客户端根据 VDN 智能路由系统,选择最近的边缘服务器。然后,客户端推流到该服务器,边缘服务器把流转发给中心服务器。由于上行推流和下行拉流可能在同一台服务器,因此上行边缘服务器只会做简单的代理转发,把流转发给中心服务器或上层。

 下行加速

 下行加速 下行拉流加速,又称下行边缘加速。客户端首先向边缘服务器取流,边缘服务器存在流,则直接给用户;如果不存在流,就执行回源模式,向相应的中心服务器取流。对于非原始格式流,则进行转码操作。转码可在中心层,或边缘层执行。

 低延时机制 对于直播场景,特别是交互直播场景,需要低延时,一般为 1-3 秒。对于 RTMP流分发,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机制来降低延时:一. 降低读/写合并时间;二. 降低 GOP;三. 减少累计延时队列。跟磁盘 flush 策略一样,VDN 也通过一次性读/写几毫秒流数据,来提高吞吐量,但增加了延时性。通过关闭读/写合并,或者降低读写合/并时间,可以降低延时性。GOP 是音视频术语,指两个 I 帧之间的时间距离。I 帧就是关键帧。GOP 的大小,决定了延时性。GOP 设置越小,延时性越低,但压缩率也越低。VDN 提供累计延时队列,避免流数据丢失。如果减少队列长度,会增加数据丢失概率,但降低了延时性。

 3.3 安全机制 视频云直播在 API 层提供了一整套的安全机制,避免非法访问,盗链等安全问题。如图 5 所示,视频云安全机制的原理比较简单,利用一对公私钥,对访问请求进行签名加密,生成签名令牌 TOKEN。在云端通过相同的算法,验证 TOKEN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图 5. 视频云安全机制

 在视频云场景中,请求认证来自于两端:用户服务器端和用户客户端。这两端的安全认证逻辑略有不同。对于用户服务器端,本身保存有公私钥对,根据签名算法,能自动产生 TOKEN。对于用户客户端,因为无法获取公私钥对,TOKEN必须由用户服务器产生,并下发给客户端。因而,每次客户端访问视频云,必须首先向服务器获取 TOKEN。这是最为安全的做法。该安全策略,客户端一次访问云服务,需要两次交互,较为繁琐。有些视频云实现,降低安全性,为每个客户端下发一个带时效性的 TOKEN,甚至是一个永久有效的 TOKEN。这样交互流程更加便捷,但极大的降低了安全性。

 直播推拉流也采用了 TOKEN 签名算法机制,以实现防盗链。根据应用的需要,我们可以设置推拉流加防盗链。考虑如下一种场景,演唱会直播,观看者必须买电子门票,这种应用拉流必须加防盗链。再考虑一种情况,秀场,希望观看者越多越好,这样应用拉流无须加防盗链。

 视频云直播中,安全认证算法一般采用 SHA1 或者 MD5 这样的数字签名算法,第一这些数字签名算法很难被逆向破解攻击;第二相比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算法执行效率更高。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应用场景,视频云还可提供频道粒度的流加密,用对称加密算法,例如 RC4 之类的,把整个流进行加密,从而达到了绝对的安全。

 4. 技术优化 前一节描述的视频云直播技术,能满足基本的一对多直播场景需求。但随着人们对音视频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直播场景的不断丰富,单纯基于 RTMP 的直播方案已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在技术上提出一些变革性的优化,以适应场景变更。本节提出了五个优化点:一. 视频压缩技术优化;二. WEBRTC 技术普及化;三. 基于 UDP 的 VDN 构建;四. 多码流合并优化;五. 终端多样化;。可以说,这五点也是视频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视频压缩技术优化 视频压缩技术一直是音视频领域的核心,视频直播也不例外。一个好的视频

 压缩算法,能极大的降低视频内容大小,从而减少音视频流码率。当前,视频云厂商基本使用 H.264(AVC) 视频压缩算法。但该算法对高清晰度和高帧率场景,以越来越力不从心。一些行业联盟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案,例如 H.265(HEVC)和谷歌正在研发的 VP10。特...


推荐访问:网易视频云:浅谈视频云直播:场景、技术及优化 视频 网易 浅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