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

2022-09-16 20:1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

 

 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须以党员为抓手、党组织为载体、党建引领为航向,坚持以“点”发力、以“线”贯穿、以“面”覆盖,充分发挥“红色堡垒”作用,才能开创人民满意的生态文明“新局面”。

  凝聚党员“点”,每一名党员都是守护青山的“鲜红旗帜”。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 9500 多万名党员,规模之大、力量之大、作用之大。有一种身份叫“我是党员”,有一种行动叫“让我先上”,有一种力量叫“向党员看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广大党员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过程中,离不开每一位党员的团结努力。广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员先锋岗”的平凡奉献中践行守护祖国绿水青山的使命,将星星点点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磅礴伟力,奋力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串联支部“线”,每一个支部都是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国村“两委”换届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为“十四五”时期五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村级党支部要建设好“红色阵地”,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激活支部党员和周边群众的“红色细胞”,让党旗在“绿色一线”高高飘扬。支部带动党员群众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可以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扩展党建“面”,每一次党建引领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建引领“主旋律”,各地要紧密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党建+生态”“党建+产业”“党建+乡风”“党建+治理”“党建+民风”,点燃生态文明建设的“红色引擎”。新一届村“两委”要坚持党的领导,扛起“农村带头人”职责,主动实现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好绿色发展“领航员”、绿色办事“服务员”、绿色幸福“守护员”,发挥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华民族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人与自然开启和谐共生新篇章。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好苗子”,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在关键人、关键组织、关键党建上下真功夫,抓牢“点线面”联动筑牢“红色堡垒”,将优秀人才聚起来,绿色事业旺起来,美好生活过起来,让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迈向新的赶考路,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急先锋,以“三色笔”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

 绿色“打底”映初心,绘一幅“绿水青山入画来”的“生态图”。“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得出的历史规律,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和“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国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污染防止攻坚战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持续发力,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国家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和修复,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近六十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几代建设者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境界,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种奇迹背后,就是对绿色初心的执着坚守。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发展初心,坚决摈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坚持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路,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让生态“绿苗”破土而出。

 红色“勾边”守底线,绘一幅“湖光秋色两相和”的“生态图”。“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当地通过刮骨疗毒,放弃了乱开滥采的老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告别了“光灰年代”,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幸福路。事实证明,人与自然是相谐相生的命运共同体。作为地方党员干部,就是要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坚决铲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杂草”,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权衡好发展与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趋利避害,求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大“公约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蓝色“点缀”逐梦去,绘一幅“星辰大海壮辽阔”的“生态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追求的是量与质的“双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放眼长远、逐梦未来、创新求变、不断突围,勇于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束缚,通过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这样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走出发展“怪圈”,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以山清水秀天蓝的“美丽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色添彩。

  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6 月 1 日,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练好可

 持续的绿色生态“内家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仅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还能让青山绿水更加美丽,永葆祖国河山的“好风光”。

 坚守“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绿色理念,牵好低碳发展“牛鼻子”。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实现绿色转型,势必会遇到很多阻力,这时就迫切需要一个绿色转型的自觉意识和科学思路。正如总书记所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如果没有绷紧“绿色理念”这根弦,盲目地迎合组织各项部署安排,甚至对一些西方国家打的“环境牌”讳莫如深,就会陷入他人的节奏,被牵着鼻子走。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认识到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化“要我做”为“我要做”,牢牢抓住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严格落实组织的基本思路,结合地方实际,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牛鼻子,推动劳动、能源、技术等生产要素趋向绿色生态平衡,谱写一张可行的绿色发展“施工图”。

  确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行动方向,打好环境防治“攻坚战”。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如果绿色发展理念光“入脑”,不“见行”,那么再好的理念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生态环境期望值,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雾霾、污水、荒漠化、白色污染

 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具体问题,要及时做好对接工作。同时坚持工作效益和战略定力,小毛病“马上就干”迅速落实,大问题则从长计议稳步前行。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时间表”从而“对症下药”,并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方是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体现。

 构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价值体系,提升生态经济“含金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十根手指弹钢琴”,把握这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没有立场的“骑墙派”,更不是无所作为的“和稀泥”,而是有所主张地“两条腿走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组织领导下推动构建政府、企业、群众等多个主体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水、地、林等生态资源定价,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下构建统一的价值体系,一方面为传统生产方式画下环境的红线,另一方面挖掘出新型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双管齐下走上“经济与生态齐飞”的美好发展道路。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修炼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内家功”,永葆山水“风光”,让万里河山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珍贵财富。

 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应磨砺“政治三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筑生态文明。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判断力,把准生态强国目标。“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所谓政治慧眼,就是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战略定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清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切莫因一时之利而行久弊之事,牺牲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果终究是一时的,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准生态强国的目标,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以“三乘五性皆醒悟”的政治领悟力,把握生态文明理念。无论做什么工作,思之愈深,理解愈准,行动愈稳,足见领悟力之重要性。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具体路径,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指引着我们逐渐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以政治领悟力的提高,增强自身履职尽责、共筑生态文明的效率,也带动身边人加入到共同维护生态文明的行动中来。

  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政治执行力,狠抓生态利民举措。政策的最终落地见实效主要还是看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只有每一个人以小我带动周边,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最终才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生态政绩观,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朝一

 夕能够看到成效的,需要久久为功,减污降碳、标本兼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需要日拱一卒,绿色引领、循环低碳,打牢发展基本底色。不计一时得失,以民为本,立足长远,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做到长效管护。


推荐访问: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 共生 心得体会 人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