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6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文章内容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6篇)

2023-01-17 10:05: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6篇)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6篇),供大家参考。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6篇)

篇一: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教育现状引起的原因改善方案

  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

  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但实际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目前许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办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2.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苦,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机会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学校一些鼓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结语: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

  经济为基础。要解决贫困山区教育未来之路,绝非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办到,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的通力合作,用创新的视角去认识的开发贫困山区的教育,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管理与实务2班胡文明

篇二: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不一,造成了贫困山区的富余劳动力大量外流。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中又以对“空巢”家庭子女生存和教育的影响最为突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劳动力流失,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我们形象地称这一特殊群体为“空巢”家庭。“空巢”家庭子女是我国农村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特殊群体,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空巢”家庭子女问题将长期存在,为了搞清楚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生存教育状况,我们特进行了这次调查。

  一、调查背景

  父母离家远行务工,“空巢”家庭孤独留守的“空巢”家庭子女们,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渐渐成了“差生”的代名词。

  为了更好地反映全国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的情况,我们特意以国家级贫困县的平昌县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粗略地评估整个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的生存教育状况。平昌县地处大巴山西南麓,是拥有92万人口的贫困大县,全县近半数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许多外出务工者都将子女留在了家中,中小学就成了“空巢”家庭子女聚集的“大本营”。这些情况使我们在为“空巢”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担心的同时,便决定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愿为平昌县乃至全国贫困山区的“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成长献计献策。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在平昌县的两镇一乡(江口镇、西兴镇、斯滩乡)设立了三个考察点。通过坐车、步行、电话联系等方式对每个考察点进行了大约300次调查,总考察人数近千人,在实践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联系当前权威媒体,提出了解决“空巢”家庭子女教育和生存问题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被所见所闻深深地震撼,深切感受到了贫困山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感受到了这一问题之复杂,改革之必须。

  在我们建立的第一手资料中,不仅获取了“空巢”家庭子女及其监护人的一些基本情况,还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内心的反映,分项写成了调查报告,走过了一段探索社会科学的欢乐历程。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采用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2、采访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空巢”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

  3、个案调查。通过个别谈话了解“空巢”家庭子女的成长经历。

  4、查阅资料。通过媒体了解“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

  5、统计分析。整理资料,汇总各方面的情况,探讨研究对“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

  三、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镇一乡“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内容为:

  (二)采访调查

  当得知西兴职业中学的小方(化名)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对学习几乎失去了兴趣,想辍学打工的情况后,我们立即专程去她所在学校的班主任处采访。据她的班主任王老师讲,小方原本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姑娘,由于缺少家庭的管教和父母的亲情,现在变得十分孤单、内向,课堂上也是无精打采的,上学期的变化十分让人担心。经常旷课,不交作业,考试作弊。王老师找她谈过多次,始终没有好转,无奈之下,王老师又主动与她的父母联系,在电话中。小方的父母反复劝导,但性格偏执的小方,不但不听,反而对父母出言不逊,为了“空巢”家庭子女的成长,他们不得不放弃新找到的工作,回到贫穷的农村继续过着贫寒的生活来支持这个“空巢”家庭子女读书。父母的返回使往日冷清的家庭充满了欢乐。

  我们来到平昌县斯滩乡小明(化名)家中,此时的小明正在与爷爷、奶奶一起干农活,从他爷爷的口中得知,小明已经14岁了,他的父母已经到南方打工四五年,一直没有回家,爷爷奶奶对他疼爱有加。由于祖父母的溺爱,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性格变得越来越自私、任性,不爱与人交流,动不动就发脾气。想去上学就去,不想上学就干脆与其他同学在路上逗留。当我们问到他最喜欢的人是谁时,他说他只喜欢爷爷奶奶,父母对他来说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当我们问到他将来准备做什么时,他说他想去打工挣钱。

  我们问平昌中学分管思想教育的朱秋国副校长,他向我们讲解分析了目前“空巢”家庭的子女教育现状,该校有35%左右的“空巢”家庭子女,2006年9月因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而辍学的学生占1.3%,受处分的学生中,有85%的来自“空巢”家庭,以前成绩优秀,现在学习严重滑坡的学生中,有78%的人来自“空巢”家庭。他还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空巢”家庭的“空巢”家庭子女缺乏心理依靠和良好的管教,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染上不良习惯。本来拥有的自信心让它在其他条件优越的同学面前变得缺失。他们有思想,他们会比较,一不如人意就妄自菲薄。变得越来越孤僻、内向,前景令人忧虑。

  (三)个案调查

  个案一:小钟(化名)

  小钟16岁,男,现在四川省平昌中学读书,成绩很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他只好和13岁的妹妹一起住在伯父家里。小钟在平昌中学某某级某某班学习,在外打工的父母认为儿子在读高中,望子成龙的心切,就叫“空巢”家庭子女的伯父在平昌中学周围租一间房子陪伴儿子读书,小钟的伯父根本管不了他。

  监护人(小钟的伯父)到学校了解小钟在校情况。班主任反映说,小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原因是他每天晚上在上网,有时是通宵上网,睡眠不足,白天上课精神不振常打瞌睡,没有认真听讲,这是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监护人立即给小钟在外打工的父亲打电话反映情况,他父亲得知儿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消息后,非常气愤地说:“叫他回家,不读书了”。他伯父把他父亲在电话里说的哪句“不读书了”的话告诉了他,小钟当即作出反应,把他伯父租的那间房子的门踢坏了,把屋里的东西全部摔到地板上,有的被打碎。他伯父看到这种情形,准备打他,他就离家出走不回家。后来他给他伯父打电话,叫他送20元钱到江阳网吧,他伯父想可能又去上了网,没钱网吧老板把他扣留起来了,不送钱去他走不了。于是送20元钱到江阳网吧,结果他没有在那里。不知是他故意搞恶作剧,还是到了另外的网吧。后来通过多方查找,在学校公寓门口把他找到,才把他弄回家。

  由于小钟迷恋上网,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差,他又提出要求叫他伯父马上找学校。由理科转到文科,他伯父说:“本学期快要结束了,下学期再从理科转到文科”。期末考试的时候他跑了不参加考试,他伯父把他找到送进考室。

  期末考数学,小钟与另外一个班的小鸣在同一考室考试,两人相隔很远,互相交换填写班级、姓名和座位号,达到交换试卷的目的,想从中得到高分,来欺骗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个案二:小李(化名)

  我们来到西兴镇,找到一名叫小李的典型的“空巢”家庭子女,对她和她的临时监护人进行了调查。

  小李今年12岁,在西兴镇中心小学读书,我们在对她的采访中,她始终埋头,显得很害羞,他不善言谈,但当我们问及到她的家庭情况时,她却说出了很多真心话。我们得知她家里有四口人,父母在她5岁时就双双南下广东打工,她的临时监护人是她的奶奶,已经60多岁了,祖孙三人相依为命,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经济来源完全靠父母在广东的微薄的打工收入。小李悲痛地说,她想读书,但由于学习成绩很差,失去了学习兴趣,目前,她根本不打算读。其父母由于赚钱心切,很少回家。小李依稀记得父母好几年都没有回过家。我们问她平时是谁在教育她时,她说,只有学校、奶奶和村里的乡邻简单地问及她的学习情况,况且到农忙时节,就要帮助奶奶做农活,无暇顾及学习。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是大概每月一次电话。当我问到她的父母在电话中说了什么时,小李却什么

  也说不出。

  同样,小李的生活状况也令人担忧,她从小体弱多病,加之奶奶年龄已高,现在的小方已是面黄肌瘦。小李觉得奶奶很难和她交流,好多心里话只能压抑在心中。长此以往,原先性格开朗的小李如今已变得十分内向、孤僻。小李说她也想考大学,然后走出这贫困的山乡。可她在学习上怎么也提不起精神,老是想到父母身边去。一遇到什么问题奶奶就给钱,小李就逐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小李在采访中直切地吐露了想让父母回家,因为她太需要父爱、母爱了。小李在我们临走时大声呼唤:“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呀!”这个情景让我们心酸。

  个案三:小强(化名)

  我们采访了家住西兴镇的小强,小强与小李一样,今年也是12岁,在西兴镇中学读书,但他和小李不同。小强性格一点也不内向,显得十分活泼。但他同样面黄肌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我们得知他的父母于2001年到福建打工去了,现在充当临时监护人的是他的大伯大妈,小强无奈地告诉我们,他一年中,真正拥有亲情的时光十分短暂,父母每年春节回家,正月间又出门联系业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小强,小强的大伯大妈,也在从事市场交易,生意一忙时,就来不及照管他了,这就使小强缺乏必要的管教,在他的人生道路中处处充满着危险,经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他染上了沉溺上网、成天赌博的不良习惯,加之贫困山区学校教育也存在薄弱环节,使得“空巢”家庭子女变得更加不堪管教。

  尽管小强的家庭在村子里还算得上富裕,因为父母每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小强在伙伴中也是最不受人喜欢的一个。他说他想让父母回家。

  小强的恶习还不止这些,他委屈地说道,平时很少有人关心他的学习,他也想将来考上大学,走出穷困的农村,而现在看来,他的理想将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个案四:小美(化名)

  我们来到斯滩乡常树湾见到了“空巢”家庭子女小美,她今年13岁正在斯滩乡常树湾小学读书。据了解,小美的数学学得很好,经常在班上获得第一名,然而,家里已经无力供他继续读书,小美很腼腆,几次躲避我们的采访。

  我们得知她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家庭共有5口人,年收入不足1500元,为了改变现状,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现在家里只剩下祖孙三人,我们看到小美显得十分瘦小,明显是营养不良,但他的学习劲头很大,无奈的是她的家庭已无力维持教育开支,准备让她辍学,她想当医生的愿望也破灭了。小美在谈到这件事情时很伤心,她向我们道出了平时遇到什么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根本无法与临时

  监护人沟通,只有闷在心中,长期以来,她的性格就变得十分沉默古怪了。

  原先她每月只有10元零花钱,现在却只有三四元了,小美决不乱花钱,全部用来购买学习用具,她的父母很难回家,更谈不上对自己学习的照管,她真心地对我们说,她想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能快乐的成长。

  个案五:小刚(化名)

  有一个名叫小刚的“空巢”家庭子女,父母一起外出经商多年,赚了不少钱,在家乡盖了一座小洋楼,家里电话、电视、冰箱一应俱全。然而,当我们到他家里采访时,却发现早上的煎饭还留在锅里,余火已经把饭烤得跟石头一样硬,床上的被子也是乌黑的,拖鞋扔得到处都是。听周围的人说:周末放假,他经常和一些父母不在家的“空巢”家庭子女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街头闲逛,商量到谁的家里“狂欢”。还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开始偷东西。在返回途中,我们邂逅了该村村长,向他汇报了访问情况,他说:“父母在外面赚了钱,却把教育‘空巢’家庭子女的义务丢了,再多盖几幢楼又能怎样,难道就能换回‘空巢’家庭子女的青春吗?”

  四、结果分析

  我们对“空巢”家庭子女和监护人的问卷调查和“空巢”家庭子女、监护人、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访问交谈以及“空巢”家庭子女的个案调查进行分析如下:

  1、“空巢”家庭子女家庭人员众多且多为贫困户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家庭成员是3人的有13户,占被调查人数的5%;家庭成员是4人的有120户,占被调查人数的44%;家庭成员是5人的有64户,占被调查人数的24%;家庭成员是6人的有57户,占被调查人数的21%;家庭成员是7人的有16户,占被调查人数的6%。经济状况优越的有9户,占被调查人数的3%;经济状况良好的有53户,占被调查人数的20%;经济状况一般的有171户,占被调查人数的63%;经济状况差的有37户,占被调查人数的14%。一个“空巢”家庭往往有六七人,这些学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低下的环境中,种种不利因素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我国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学习成绩优秀的有1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学习成绩良好的有4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学习成绩一般的有5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学习成绩差的有8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学习成绩特别差的有6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由此可见,“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3、“空巢”家庭子女的不良行为发生率远高于非“空巢”家庭子女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经常上网的有2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经常打架的有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不勤俭的有1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有其他违犯校纪校规的有6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表现好的有3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甚至,有少数的“空巢”家庭子女有过赌博的行为!以上这些不良行为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也就是说,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已经站在悬崖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跌入未成年人犯罪的深渊。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严峻的事实。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空巢”家庭子女的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缺少青少年成长所必需的亲情呵护与亲情管制,“空巢”家庭子女与临时监护人感情生疏,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缺乏判断力,极为容易上当受骗,走上邪路。所以我国应立即加强对贫困山区的教育创新力度。

  4、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心里比较幽闭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性格外向的有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性格内向的有13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0%;性格孤僻的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6%;其他性格的有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不少“空巢”家庭子女性格孤僻,不爱开口说话,据临时监护人说,他们遇到心事也不会说出来,造成心理压抑,这种“空巢”家庭子女在学校里面没有朋友或者很少有朋友。人离不开友谊,生活中缺少精神食粮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5、“空巢”家庭子女一部分面临辍学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面临辍学的有4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学校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中坚,为国家塑造人才。但是,贫困山区的学校教育状况也是同样不容忽视,由于经济的影响,家庭的贫困,“空巢”家庭子女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成为社会的累赘,再加之学校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样恶性循环,使贫困山区“空巢”家庭更加贫困。

  6、“空巢”家庭子女父母只顾挣钱顾不上关心教育子女

  从表6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只顾挣钱顾不上子女的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一些“空巢”家庭子女因为长期脱离父母的教育管理,生活行为散漫放纵,不良嗜好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成长为“不良青年”。

  7、”空巢”家庭子女父母只管挣钱不管子女的学习和教育

  从表7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只管挣钱不管子女的有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这些“空巢”家庭子女中,绝大部分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他们与孙辈的”代沟”如同一道不可逾

  越的深壑,使他们对“空巢”家庭子女基本失去了榜样作用。由于行为失去榜样,“空巢”家庭子女生活上普遍表现为散漫放纵。他们一般都不太懂礼貌,爱讲粗话,经常打架斗殴,衣服脏得黑成一片也不洗,甚至要老师逼着才肯理发。班级劳动时,他们大多也是应付了事,缺乏责任心。这些“空巢”家庭子女的父母一时赚了票子却可能误了“空巢”家庭子女。

  8、贫困山区“空巢”家庭现象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表8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认为社会关心“空巢”家庭学生的有1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认为社会不关心“空巢”家庭学生的有15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6%。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询问了一些村民,他们说村长从来没有重视过这一现象,更有不少人认为,这种现象用不着关心。在网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关注这一现象。但总的说来,还是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不立即加大力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的稳定。

  9、“空巢”家庭父母认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从表9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让子女认真读书的有23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7%;父母让学校帮忙管理的有3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由此可见,大多数务工人员将其子女的监护权转让给上一代,造成子女在学习上不可挽回损失。幸好,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已开始醒悟,他们的子女需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去好好学习。

  10、“空巢”家庭子女盼望父母回到身边

  从表10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盼望父母都回来的有14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盼望爸爸回来的有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盼望妈妈回来的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盼望想到他们那儿去的有3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无所谓的有3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1%。由此可见,“空巢”家庭子女多么盼望回到父母身边,回到宁静温馨的港湾,找回曾经失落的自信和勇气。

  11、“空巢”家庭子女只能由父母管临时监护人管不了

  从表11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有23人只能由父母管临时监护人管不了,占被调查人数的9%。我们发现临时监护人与“空巢”家庭子女绝大多数是隔代监护,由于受年龄认识差异的影响,他们很难达到沟通,“空巢”家庭子女有心事不肯说,监护人劝告“空巢”家庭子女,他们又不听,国家明确规定监护有权利也有义务,隔代监护难以使“空巢”家庭子女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2、临时监护人与“空巢”家庭子女之间很难达到沟通

  从表12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有127人对临时监护人的看法好,占被调查人数的47%;有74人对临时监护人的看法一般,占被调查人数的28%;有74人对临时监护人的看法差,占被调查人数的13%;有33人对临时监护人有意见,占被调查人数的12%。尽管有47%的临时监护人乐意看管“空巢”家庭子女,但他们由于年龄、体力等原因,很难管住“空巢”家庭子女,“空巢”家庭子女与其他未成年人不同,除了易形成极端的个性外,还容易形成抑郁症或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有25%的临时监护人表示看管“空巢”家庭子女吃力,有28%的临时监护人觉得无所谓,爱管不管。这说明这些“空巢”家庭子女的监护状况令人担忧。

  13、“空巢”家庭子女的梦想

  从表13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想上大学有9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5%;想当教师有2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想当军人有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想当工程师有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0%;想当医生有2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想当经理有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想从事其他职业的有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3%;还有6人无所事事,占被调查人数的2%。调查中发现,“空巢”家庭子女的梦想丰富多彩,如何教育好子女,以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4、“空巢”家庭子女每月零花钱偏低且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子女

  从表14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每月的零花钱在5元以下的有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每月的零花钱在5~10元的有4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每月的零花钱在10~100元的有1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3%;每月的零花钱在100元以上的有3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每月没有零花钱的有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每月零花钱普遍低下,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管制,“空巢”家庭子女滥用零花钱购买零食以及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加之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卫生意识不浓,农村医疗设施又不完善,容易引发身体疾病。

  15、“空巢”家庭子女父母每月务工收入

  从表15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每月务工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父母每月务工收入在500~1000元的有1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父母每月务工收入在1000~2000元的有1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1%;父母每月务工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有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不知道父母每月务工收入的有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由于学历低,又没有特长,只能从事简单、粗重、危险的工种,收入低,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难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更谈不上对子女学业的巨大投入了。

  16、“空巢”家庭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从表16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用打电话直接教育的方式半月打一次电话的有10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9%;一月打一次电话的有4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两月打一次电话的有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没有打过电话的有11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2%。②监护人间接教育的方式半月一次的有10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7%;一月一次的有3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1%;两月一次的有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没有教育过的有12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③回家教育的方式半年回家一次的有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一年回家一次的有4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两年回家一次的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4%;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有16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2%。调查中发现,贫困山区“空巢”家庭的家庭教育往往通过三种渠道:①监护人通过打电话的办法教育子女,但这种方法成效不大。②通过临时监护人教育子女,但由于临时监护人与“空巢”家庭子女之间的亲情基础薄弱,也无法达到亲情管制的目的。③回家亲自教育子女,但由于务工地点常常与贫困山区相距很远且交通不便,所以亲情教育的模式在“空巢”家庭子女身上有“特殊性”,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在“空巢”家庭子女多而集中的贫困山区存在矛盾冲突。最好的亲情教育模式仍旧是直接监护人(如父母)进行的亲情呵护与亲情管制。

  17、“空巢”家庭子女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从表17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很想您们”的有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是“放心工作,我不会辜负你”的有5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是“感谢你们”的有1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是“保重身体”的有3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是“快回来吧”的有6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是说的其他话的有4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什么话都没说的有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调查中发现,“空巢”家庭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虽然不一样,但是意思是一个,就是想父母在自己身边。因为家庭是“空巢”家庭子女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空巢”家庭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空巢”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对“空巢”家庭子女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于“空巢”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十分关键,有时候甚至影响“空巢”家庭子女的一生。

  18、“空巢”家庭子女家庭成员

  从表18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家庭成员有爷爷的有6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有奶奶的有7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有哥哥的有6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有姐姐的有6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有弟弟的有9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有妹妹的有6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家庭有其他成员的有2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对这些“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帮助力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子女较多,爷爷、奶奶也无力照管,导致这些“空巢”家庭子女缺乏必要的亲情管教,容易形成我行我素、漠然置之的行为心理。

  19、“空巢”家庭子女父母年龄

  从表19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在30~40岁的有3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0%;在40~50岁的有10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在50岁以上的有2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不知道父母的年龄的有1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年轻的父母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方法,但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也不得不先挣回票子,再培养“空巢”家庭子女;年老的父母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子女的希望不大,“空巢”家庭子女在他们眼里,成龙成蛇,任其发展。这些情况使得“空巢”家庭子女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本来素质很好的“空巢”家庭子女也极容易走上人生的邪路。

  20、“空巢”家庭子女父母务工地点

  从表20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在广东打工的有2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2%;在福建打工的有24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6%;在浙江打工的有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在北京打工的有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l%;在上海打工的有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在江苏打工的有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在重庆打工的有1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在其他地方打工的有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路途的遥远使得父母们难以舍弃一年一两千元的旅途耗费,回家了解“空巢”家庭子女、管教“空巢”家庭子女。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使他们对“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态。这样“空巢”家庭子女们一边学习,一边饱受思念的煎熬。

  21、贫困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多为低学历者

  从表21中可以看出,两镇一乡问卷调查“空巢”家庭子女的270名同学中,父母文化程度在初中文化以下的有17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2%;是初中文化的有26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是高中文化的有1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9%;具有大学及其更高学历的人有2人,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造成贫困山区人民学历偏低主要是思想上的原因:贫困山区封闭落后,人民文化意识不浓,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直接影响了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的学习兴趣。从贫困山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来看,具有高学历的人一定比低学历者高。所以“空巢”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令人忧虑。

  五、调查结论

  可见,“空巢”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也使他们形成了多种不良心理’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差以及存在着的疏漏和社会“污染”等因素使这些“空巢”家庭子女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代管给“空巢”家庭子女带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代管中的“空巢”家庭子女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

  (1)教育难。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健全,加之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相当部分“空巢”家庭子女教育成长令人担忧。隔代培养问题严重,由于多数“空巢”家庭子女被寄养在老人家中,大多数农村老人呈文盲或半文盲状态,以落后的思想来教育他们显然是不利的。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情感交流错位,有的“空巢”家庭子女养成娇惯任性,而有的则养成抑郁孤僻的性格。

  (2)安全难。委托代管很难到位,他们的权益很难明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诱骗拐卖“空巢”家庭子女现象时有发生。“空巢”家庭子女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又是同学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造成学校与家庭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他们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他们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公路上爬车,在网吧中沉迷……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空巢”家庭子女受到伤害的悲剧。“空巢”家庭子女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普遍问题。

  2、缺乏父母关爱造成多种不良心理

  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空巢”家庭子女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有专家认为,“空巢”家庭生活将是这些“空巢”家庭子女心灵上一道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疤。

  (1)心理变态。由于父母为养家糊口而外出务工,从而使得原本温馨的亲情逐渐冷淡下来,他们少了父母的关爱和亲人的温暖。一些“空巢”家庭子女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在我们进行的一项随机调查中,不少“空巢”家庭子女对父母长年外出表示“怨恨他们,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还有不少的“空巢”家庭子女认为应该“恨社会不公平,父母为了赚钱,没办法才出去的”,从而对父母、老师、亲人、社会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

  (2)抑郁悲观。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空巢”家庭子女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喜欢孤僻独行,不愿与人群居相处,常常把自己的心灵封闭在一个外人难以打扰的狭窄空间。部分“空巢”家庭子女因感觉“生活没意思”,曾表示出“想轻生”的念头。这些“空巢”家庭子女,处于最需要释疑解惑的年龄。然而,他们却得不到同人生最重要的“老师99——父母的交流。有话也无处倾诉,只能长期憋着,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不再对任何人说起,彻底关闭自己的心扉,显得格外悲观厌世。

  (3)学业荒废。父母外出给“空巢”家庭子女留出了巨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一些“空巢”家庭子女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空巢”家庭子女都迷上了网络游戏,有的十几岁就学会了打麻将、诈“金花”、斗“地主”。还有的拉帮结派、聚众斗殴。在中学,“空巢”家庭学生成了早恋的主要群体,他们平时一起上学、放学,周末一起出去玩,向父母要的钱多数花在买零食、看电影上。成天无所事事,精神无所寄托。

  (4)意识薄弱。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空巢”家庭子女一般在十至十六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步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鉴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治力差;但可塑性强,易受外界影响;感情脆弱,易冲动,少理智,易悲伤,自尊心强;想独立,但自理能力差。加之“空巢”家庭子女缺少父母的疼爱和家庭应有的温暖,很多性格内向孤僻,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极易走上邪路。

  (5)金钱崇拜。由于“空巢”家庭生活的磨炼,这些“空巢”家庭子女过早地对“钱”有了深刻体会,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拜金主义在他们的思想中滋生蔓延。曾一度在农村流行的当兵、考大学等理想,如今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已逐渐淡化。绝大多数“空巢”家庭子女渴求的是长大了当大老板。即使想考大学,目的也由“出人头地”变成了“赚大钱”,从而享受生活。

  (6)情感淡薄。长期的离别使得亲情逐渐淡化,这些“空巢”家庭子女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在记者的调查问卷中,有少数“空巢”家庭子女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大部分的“空巢”家庭子女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内容主要是“要钱”。一些“空巢”家庭子女甚至表示只是把父母当成了“取款机”,金钱填补不了他们心中的亲情。

  3、家庭教育环境差

  “空巢”家庭子女的身心特点使他们需要父母的爱怜,渴望与父母的谈心。父母的离去,让他们倍感孤独,特别是父母离异的“空巢”家庭子女更加自卑。放学回家,他们的心灵创伤,情感疙瘩,没有人抚慰,没有人解答。与人朝夕相伴的多是五六十岁的祖辈老人,祖孙之间感情不易沟通,很多观点不一致;而且祖辈们包容过度,疼爱有加,很少批评;即使有错,批评也是轻描淡写,更不用说严厉教训或耐心细致的教育。外地打工的父母,特别是忙于经商的父母,他们虽然自知欠“空巢”家庭子女的太多,但往往错误地认为满足“空巢”家庭子女的金钱需要就是最好的弥补。所以“空巢”家庭子女很多在学校用钱随心所欲,课余或旷课到校外上网、打游戏、斗“地主”就不足为奇了。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因婚姻失败,要么,对“空巢”家庭子女宠爱过度,有求必应;要么,性情暴烈,“空巢”家庭子女稍有错误便言行粗暴。少数父母由于有了钱财,不顾影响在孩子面前一掷千金,放肆赌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空巢”家庭子女品德变坏,学习成绩下降就是自然的事了。

  4、家庭教育存在疏漏

  目前,在社会、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评估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估仍然主要看重考试分数的背景下,教师多忙碌于狠抓教学质量(分数),他们往往多关注优生和品德优良的学生,对差生、常违纪学生不够重视,缺乏耐心和信心。而“空巢”家庭子女相当部分成绩不够好,成为“学困生”,经常旷课违纪。自然“空巢”家庭子女便成了学校、教师教育的“盲点”。加之,当学校需要家长配合教育时,家长往往不能到校,此时,少数班主任认为既然家长不重视,自己又何苦呢。于

  是,这部分“空巢”家庭子女,有的更加肆无忌惮,有的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5、社会“污染”

  (1)农村外出打工或经商的父母,很多文化素质不高,在他们用血汗尽量满足“空巢”家庭子女需求的同时,他们却错误的认为,没有知识仍然能挣钱,“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如此苦读又何必呢?”

  (2)农村外出打工或经商的父母,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购买了VCD等音响,租放碟子也毫无顾忌。许多农村光碟经销商唯利是图,放租碟子不加选择。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空巢”家庭子女更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观看色情、暴力、凶杀影片通宵达旦。

  (3)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比比皆是,有的“空巢”家庭子女一旦有了钱,他们就迷恋上了上网游戏,同时,父母无法监管,学校对放学回家的学生尚存疏漏,对住校的“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空巢”家庭子女深陷网吧、游戏室的不计其数。

  六、教育对策

  “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个社会工程,需全社会共同配合。我国的贫困地区教育整体上比较薄弱,尤其是“空巢”家庭子女教育情况更令人担忧。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父母尽心尽义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只顾家庭经济而忽视子女思想教育导致孩子成为脱缰野马情况为数不少。他们挣回了票子却贻误了孩子,养育子女最重要的是教育,凭打工挣得的钱未能弥补孩子空缺的父爱母爱,也未能帮助他们的孩子找回失落的时光。因此,孩子在幼小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外出父母应与孩子在电话中多交流,多沟通,时时给孩子敲响警钟,及时地向监护人和老师了解情况,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应多给孩子一点语言的关怀,让他们随时感到父爱母爱的温馨并将此化为学习的动力。作为父母也应该定期回家与孩子见面,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怀。也还应多给他们一点“哭穷”教育,多谈谈自己创业的艰辛,让孩子从而理解父母,增强动力,努力做一个让父母放心,让老师称心的好学生。

  (二)学校尽职尽责

  学校则重点要加强引导、教育和管理。成立专门的关爱“空巢”家庭学生组织机构,全面了解,建立专门档案,准确掌握“空巢”家庭学生基本情况,以便在教育中“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运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各种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课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积极向上,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空巢”家庭子女心理的阴霾。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不能有歧视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注,激发其热情,让他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另外要严格学校的各项管理,及时查堵管理上的漏洞。同时,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空巢”家庭子女充分展示自我才情,感受到集

  体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以弥补其心灵的空缺。如集体生日晚会、周末自助家宴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幸福——老师父母般的爱,同学间兄妹般情,也培养了他们勤奋、节俭的良好品质和自理能力。还可开设自由谈心(交流)课或设立自由谈心(交流)室。师生间平等交流、畅所欲言,教师正确引导。学校要为他们创造成功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其自信心;也可有意设障碍,让其感受失败的痛苦,挫其骄气,培养正确面对失败的平常心态,增强接受挫折的勇气。学校还可以开设电话专线,建立“空巢”家庭子女_学校一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方便此类学生与父母互通信息,也增强了学校与家长联系,以便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三)社会伸出援手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家庭,社会影响的好坏是决定未成年“空巢”家庭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高社会大环境的教育功能:

  一是爱心资助贫困“空巢”家庭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力支付“空巢”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费用,是许多父母被迫双双外出打工原因。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伸出援助的双手,真情也会感动学生及家长。可以启动“‘空巢’家庭关爱工程”,成立“‘空巢’家庭教育指导协会”,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空巢”家庭子女托管中心。

  二是消除社会污染。公安、工商等部门应严厉整治校园周边及农村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应充分利用法律资源增强对学校的法律援助。配设法制宣传员,收集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定期到学校向学生列举鲜活的违法犯罪案件,讲解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别是在校、在家的表现。讲述基本法律条文,增进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共青团组织、妇联和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共同营造“空巢”家庭子女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三是媒体应当大量报道“空巢”家庭子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正面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走邪路,立志前行。

  (四)政府出台政策

  新时期,“空巢”家庭子女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痼疾”。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我们呼吁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救救孩子!”更多地关注农村“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这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保护农村“空巢”家庭子女权益的办法,村委会应与外出务工农户签订“空巢”家庭子女管理责任书,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健全“空巢”家庭子女档案,营造有利于外出务工子女身心健康的法制和社会环境。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空巢”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篇三: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在学区合并以后,有的寄宿制中学仅仅有一栋教学楼而已,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极差。

  4、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5、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上世纪70-80年代由民办转为公办的,现在都已五十岁左右,许多学校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70%以上;二是任语文、数学课目的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80%,音体美、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而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人进不了教师队伍,少数即使进了农村学校,往往也难扎根,通常是干了几年,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有的学校已经没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造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教师要求调往城区;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教学上有闪光点的教师,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来“挖”走。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富东中学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0人,其中七年级187名,八年级154名,九年级179名;其中女生229人,男生291人;团员61名,少数民族320人,其中拉祜族学生251名,寄宿制学生504名。富东乡中学核准教职工编制35人,专业技术人员31人,后勤工人4人,现有31名教职员工,其中27名专任教师,4名后勤工人,有14名中共党员,专任教师中中学一级教师10人,中学二级教师10人,中学三级教师3人,未评4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10人,学历合格率100﹪。从此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资源依然缺乏。有些老师“身兼数职”。有些优秀教师被调走、教师角色过载现象严重。

  6、学生面临的尴尬。学生的学习原本是要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但在"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使山区学生的未来既不面向世界面向大众又不面向农村,使他们既不利于学业的成功,又不利于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这使原本就观念落后的学生家长更没有了让他们继续学业的信心。在课改中,教材是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编写专家却集中在教育较发达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是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这使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状,有些内容农村教师教师从未接触过,贫困山区的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照此下去,山区孩子的就业出路将越来越窄。更为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二、解决的方法及建议: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领导本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初中的建设。

  2、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根本解决,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与农村教育欠帐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多、教育规模大,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明显要少。但在国内比较,城市教育经费远比农村宽松。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

  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其次,多方筹集集资金。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

  3,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学校的重中之重工作。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这样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

  4、失声互动开发‘学习团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肩负着创造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利用其他资源的重任。贫困山区学校迫切需要精神丰富的,在智力上多方面发展的,能够驾御青少年思想的教师。教师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重视“和谐教育”创建师生共组的“学习团体”使学生处于自主.团结.合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培养学习能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发挥团体中每个学生的特性,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保持。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生活习惯,这些都使学生收益终身。

  5、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就不妨按卢梭主张的“世界之外无书本,事实之外无教学”之观点。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贫困农村的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园,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6、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难和贫困生救助问题。这建议要结合和谐社会这个国策来写。同时要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要建立健全资助贫困生就学的制度,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业。

  7、改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民主、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村镇三结合”指导网络,努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传授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技巧等,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养和科学育儿能力。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和学习环境。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之间要勤于沟通,减少摩擦,建立互敬互爱夫妻关系,对长辈孝敬,对子女关爱的和谐关系,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切忌采取棍棒教育。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最佳的学习小天地,使其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教育还应该因地制宜,对山区农村学生的教育应该面向农村,以农村为背景更要以农村‘为农村发展’做宗旨,创办农村特色教育.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题的课程。将课改融入教学,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农村生活和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结语:总之,农村教育问题是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新农村就需要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建立适应新农村需要的新式教育这条路还很长,摸索的过程也会有阻力,但通过各级政府的上下一致共同努力,相信面貌定会逐渐改观。

  参考文献:

  [1]马文起.农村教育内涵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2]徐晓可,郑庆峰.浅谈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07,11.[3]欧剑,陈小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7).[4]袁宇.析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5]粟高燕.论农村教师观念文化的重建[J].教育评论,2007,(2).[6]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Survey?report?of?poormountainousareas?ofruraleducation

  Abstract:Studentlearningandlonghairisthemain,educationisthefound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Howtoimprovethequalityofeducationfor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arethemajorissuesofourcountryneedtobesolved.Thedevelopmentof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of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ofChin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Theeducationalstatusof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ducational?statusquo;?curriculum;?education?statusquo

篇四: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在广大贫困山区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脱贫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孩子是边上学边做农活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小学就去打工还有些虽然圆了大学梦可是面对几万元的学杂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这些学生有救助政策但是救助面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贫困山区人民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社会基础薄弱。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严重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滞后又长期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着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贫困山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现状1.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贫困山区的家长文化层次差,部分家长只受过一两年学校教育,甚至有些没上过学,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遇到作业问题时,家长无法指导。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尽“责任”,孩子是否上学由孩子自己决定。部分家长根本认识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产生了一种消极的“读书无用”论’思想。部分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

  2.贫困山区文化氛围相当薄弱。由于贫困山区大部分祖辈、父辈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又没有文化的熏陶,他们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部分家长不回避学生,农闲时凑到一块进行赌博、说脏话等,导致孩子的教育受到阻碍,环境可以造就人,同样也可以影响人。

  3.贫困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在广大贫困山区,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脱贫,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孩子是边上学边做农活,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小学就去打工,还有些虽然圆了大学梦,可是面对几万元的学杂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这些学生有救助政策,但是救助面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4.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配备紧缺并不稳定。由于贫困山区学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许多青年教师不愿留在贫困山区任教,学校对有些教师在某一学科方面专门培训一两年,刚靠得住,却又被调走。很多贫困山区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尤其是英、音、体、美教师,致使好多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尽管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全力开全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好。在贫困山区还有很多代课和支教教师,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教龄达到十几年,确实对贫困山区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贫困山区群众的教育。在贫困山区,人们受教育有限,因而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使他们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宣传和检查,让贫困山区的人们认识到供子女受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为了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对他们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增强的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扶贫力度。为了使贫困山区的每个孩子都顺利接受教育,并且鼓励孩子考上大学,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和家庭实行一本的一等奖励,二本的实行二等奖励等形式,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总之,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和家庭排忧解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山区人们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了使贫困山区师资队伍更加稳定,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贫困山区的教师和县城的教师相比,在同等条件下享受更高一点的待遇,尤其是提高代课教师和支教老师的工资待遇,并发一定的交通补助,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同时在购房时,对贫困山区的教师优先或者补助等。缩小城乡之间师资的差距,为贫困山区的教师安心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4.提高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金。—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现在每个寄宿生每天三块补助,这远远不够,据调查,一个学生一周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次数不超过二、三次,几乎每天吃方便面或者馍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希望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大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和贷款力度,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5.在贫困山区尽快普及学前教育。贫困山区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这些山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学前教育,有条件送子女到城市接受学前教育的老师,为了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都想调到城市,致使贫困山区的教育越来越薄弱。

  教育是立国之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缩小城市与贫困山区在教育方面的差距。让贫困山区的教育更加完善,使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使贫困山区的教育争取尽早上一个新盯台阶。

篇五: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三调研目的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那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

  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

  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

  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8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

  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

  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

  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

  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2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

  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学校和上级部门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4社会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

  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1、积极心态(一)”无私奉献”的决心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2、消极心态(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

  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

  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

  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四思考与对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

  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二)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

  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

  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

  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

  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8

  年10月。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

  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

  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2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3学校和上级部门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

  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社会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1、积极心态(一)”无私奉献”的决心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2、消极心态(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

  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

  现实的具体体现在(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

  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3、观望心态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

  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思考与对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四)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二、调研对象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

  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

  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18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

  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18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

  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

  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一)教育现状据2018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

  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二)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

  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教育经费方面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

  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18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18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18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

  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18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18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18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

  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五)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

  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

  很严重的问题。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

  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

  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该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相关文章:1.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2.2017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3.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4.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5.农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6.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7.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8.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篇六: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贵州山区教育(jiàoyù)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guānyú)贵州山区(shānqū)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bàogào)

  摘要(zhāiyào):一直(yīzhí)以来,山区的教育都受到了国家与地

  区的重视。特别是现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山村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处在比较偏远地带的贵州地区的教育现状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心。

  为此,我们对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对贵州山区的经济收入状况.国家对学生的扶助政策.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充分感受到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贵州山区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学校与家长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把山区的教育事业搞好!关键词: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贵州山区教育现状调查1.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在教育事业上,先后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贫困

  ofrualdinkgwtesc,pbyhm

  山区支教,为山区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传授了新的观念,这对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原因,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shìyè)还是比较(bǐjiào)落后(luòhòu),面临(miànlíng)着巨大(jùdà)的挑战。我们在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支教时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贵州山区,还有少部分的学生是长途走读;由于离家较远,他们经常是带着饭到学校,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只能吃冷饭;很多孩子能接触到的课外阅读资料很少,平时所见的就只有大山,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一无所知......经济条件与办学条件的落后.教师资源的短缺等原因阻碍了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的山区教育,为山区的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2调研

  2.1调查对象我们这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

  学八年级学生以及该地区的一些家长。在这次调查中,调查的民族包括汉族.苗族.彝族和白族等,参与调查的少数民族比较多。共发放的调查问卷是150份,回收有效问卷是128份,有效率是85.33%。其中从性别看,女生占56.25%,男生占43.75%。2.2调查时间:2009年7月21日至2009年8月1日2.3调查(diàochá)方法

  ofrualdinkgwtesc,pbyhm

  2.3.1问卷调查法

  此次(cǐcì)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

  括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国家对贫困山区的资助情况.学校(xuéxiào)

  的师资力量等。调查时先由调查员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yìy

  ì),然后学生在教室内集体回答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不讨论,

  当场收卷。除了学生,我们也发放了部分(bùfen)问卷到家长手

  中。由调查员的逐条询问与解释,家长作答的方式来做调查问卷。

  2.3.2访谈法

  除了问卷调查法外,我们还采用了访谈法。通过与学校老师.

  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来进一步了解山区的教育情况。由于贵州山区人

  们平时习惯用贵州方言交谈,所以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邀请了一

  些当地的政府官员参与辅助访谈,使得调查以顺利进行。

  2.3.3资料调查法

  为了使调查更深入,更具说服力,调研队的队员翻阅了大量有

  关贵州山区教育事业的书籍,通过网络查阅了与山区教育事业相关

  的报道.视频资料,更全面的了解了山区的教育事业。

  2.4

  数据统计

  调研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来进行统计。调研组总

  共发放的调查问卷是150份,回收是128份。回收率是85.33%。其

  中调查的,女生是72名,男生是56名。

  3

  调查结果

  贵州山区(shānqū)村民收入(shōurù)情况

  ofrualdinkgwtesc,pbyhm

  3.1你的家庭经济状况(zhuàngkuàng)在本地属于:()A.较差B.一般(yībān)偏下C.一般(yībān)偏上D.较好E.很

  好

  调查分析:由表(1)可知,贵州山区家庭状况较差的占12%,一般偏下的占29%,一般偏上的占47%,较好的占9%,很好的占3%。贵州山区的孩子能够上学的家庭条件状况在本地大部分是属于一般偏上的。这说明山区的经济正在逐渐地发展,山区的生活在改善。但仍有41%的学生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差的,说明山区的经济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只有经济提高了,才可以为山区的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3.2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

  A.务农B.外出打工收入C.本地乡村集体收入分配D.其他

  ofrualdinkgwtesc,pbyhm

  调查(diàochá)分析:由表(2)可知,贵州山区的村民(cūnmín)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务农为主,占的比率是40%。在山区,随处可见玉米和马铃薯,这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依山而种,一般种在比较险峻的半山腰上,这为村民的种植与收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作物的收成,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经济(jīngjì)收入!

  除了(chúle)务农,外出打工的人也比较多,占的比率是31%。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外出打工的一般是身体力壮的青年人,他们离乡别井,到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像广东。因为他们自身受教育有限,文化水平(shuǐpíng)不高,没有专门的技术培训,所以只能从事一些比较廉价辛苦的工作,每月的收入有限。

  而留在山区的中年人一般是到煤矿里面工作。我们调查的地区是贵州盘县,该地区是以盛产煤矿为主。这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的机会,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长期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七: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

  -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教育现状引起的原因改善方案

  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

  -可修编.

  .

  -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

  .

  -可修编.

  .

  -

  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X和学校经费紧X,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但实际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目前许多村小公费紧X,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办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

  .

  -可修编.

  .

  -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2.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苦,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X学校经费紧X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机会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X和经费紧X引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

  -可修编.

  .

  -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学校一些鼓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结语: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

  .

  -可修编.

  .

  -

  经济为基础。要解决贫困山区教育未来之路,绝非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办到,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的通力合作,用创新的视角去认识的开发贫困山区的教育,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管理与实务2班胡文明

  .

  -可修编.

篇八: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

  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在学区合并以后,有的寄宿制中学仅仅有一栋教学楼而已,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极差。

  4、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5、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上世纪70-80年代由民办转为公办的,现在都已五十岁左右,许多学校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70%以上;二是任语文、数学课目的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80%,音体美、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而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人进不了教师队伍,少数即使进了农村学校,往往也难扎根,通常是干了几年,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有的学校已经没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造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教师要求调往城区;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教学上有闪光点的教师,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来“挖”走。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富东中学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0人,其中七年级187名,八年级154名,九年级179名;其中女生229人,男生291人;团员61名,少数民族320人,其中拉祜族学生251名,寄宿制学生504名。富东乡中学核准教职工编制35人,专业技术人员31人,后勤工人4人,现有31名教职员工,其中27名专任教师,4名后勤工人,有14名中共党员,专任教师中中学一级教师10人,中学二级教师10人,中学三级教师3人,未评4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10人,学历合格率100﹪。从此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资源依然缺乏。有些老师“身兼数职”。有些优秀教师被调走、教师角色过载现象严重。

  6、学生面临的尴尬。学生的学习原本是要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但在"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使山区学生的未来既不面向世界面向大众又不面向农村,使他们既不利于学业的成功,又不利于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这使原本就观念落后的学生家长更没有了让他们继续学业的信心。在课改中,教材是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编写专家却集中在教育较发达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是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这使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状,有些内容农村

  教师教师从未接触过,贫困山区的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照此下去,山区孩子的就业出路将越来越窄。更为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二、解决的方法及建议: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领导本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初中的建设。

  2、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根本解决,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与农村教育欠帐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多、教育规模大,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明显要少。但在国内比较,城市教育经费远比农村宽松。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

  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其次,多方筹集集资金。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

  3,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学校的重中之重工作。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这样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

  4、失声互动开发‘学习团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肩负着创造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利用其他资源的重任。贫困山区学校迫切需要精神丰富的,在智力上多方面发展的,能够驾御青少年思想的教师。教师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重视“和谐教育”创建师生共组的“学习团体”使学生处于自主.团结.合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培养学习能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发挥团体中每个学生的特性,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保持。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生活习惯,这些都使学生收益终身。

  5、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就不妨按卢梭主张的“世

  界之外无书本,事实之外无教学”之观点。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贫困农村的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园,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6、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难和贫困生救助问题。这建议要结合和谐社会这个国策来写。同时要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要建立健全资助贫困生就学的制度,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业。

  7、改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民主、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村镇三结合”指导网络,努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传授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技巧等,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养和科学育儿能力。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和学习环境。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之间要勤于沟通,减少摩擦,建立互敬互爱夫妻关系,对长辈孝敬,对子女关爱的和谐关系,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切忌采取棍棒教育。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最佳的学习小天地,使其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教育还应该因地制宜,对山区农村学生的教育应该面向农村,以农村为背景更要以农村‘为农村发展’做宗旨,创办农村特色教育.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题的课程。将课改融入教学,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农村生活和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结语:总之,农村教育问题是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新农村就需要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建立适应新农村需要的新式教育这条路还很长,摸索的过程也会有阻力,但通过各级政府的上下一致共同努力,相信面貌定会逐渐改观。参考文献:

  [1]马文起.农村教育内涵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徐晓可,郑庆峰.浅谈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07,11.

  [3]欧剑,陈小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7).

  [4]袁宇.析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

  [5]粟高燕.论农村教师观念文化的重建[J].教育评论,2007,(2).

  [6]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Surveyreportofpoormountainousareasofruraleducation

  Abstract:Studentlearningandlonghairisthemain,educationisthefound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Howtoimprovethequalityofeducationfor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arethemajorissuesofourcountryneedtobesolved.Thedevelopmentof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ofeduca

  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ofChin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Theeducationalstatusof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ducationalstatusquo;curriculum;educationstatusquo

篇九: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1-

  --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2-

  --

  地区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上级部门安排谁来谁就来,这样不合学校实际,充分使得人才搭配不合理。学校的经费也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人事权、财经权不能够自主,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决策权、管理权,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也就大了。当然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认人为亲,思想保守、落后,没有办学新理念,使得学校发展缓慢。五、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

  农村教师条件艰苦,不少学校无住房或两三个教师拥挤一室。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工作动力,教书育人会导致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使之能安居乐业,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六、难以脱离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地区,学校仍在尽全力办重点班、复读班,“狠抓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中的分数看成第一位,甚至没有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或开足课时,与升学统测无关的课不开不上,片面追求期末统测、统考成绩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在沉重的毕业负担中艰难跋涉,在“书山学海”里扼杀了潜能和灵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改变过去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学生成绩。

  所谓新体制评价体系针对指素质教育,旧体制评价体系指应试教

  -3-

  --

  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旧的评估体制完全打破,新的评估评价体制还未健全。出现一个断层,从事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评估的导向性。专家学者又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就给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既想参照又怕盲从。因此只能在这断层的工作中探索,致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八十年代提出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但广大农村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有的还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增开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还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减轻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在要教学质量。这样不但搞不好素质教育反而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结合贫困山区具体教育现状,实施起来也像盲人走路一般的困难。七、师资紧缺,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贫困山区大多数农村环境恶劣,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非常缺乏,只好请当地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生担任代课教师,多数公办教师为民师转正,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太少。导致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特别是农村一师一校的校点较多,再加上大多数农村学生厌学习惯的影响。因此,造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八、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竞争激励机制,表现为制度不建全,先进的办学理念无法推广,有的还用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摸式,特别是考勤制度,教师竞争上岗等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学校

  -4-

  --

  管理无法进步,多数学校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等还在论资排辈,没有体现能者上、贫者让的原则,竞争机制难以实现,几乎在吃大锅饭。九、教研教改流于形式。

  在贫困山区学校搞教研教改,基本上还在是组织几个教师听课、说课,写出总结完事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题,没有研究成果,最终还是跟不搞一样。据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所谓的教研教改,就是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更深入地进行,也不能落在实处。

  面对贫困山区,面对教育大势,面对育人现实,要做好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找准突破口,建立建全评估机制。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全国教育看,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已经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而且办出了特色,素质教育促使教育有声有色,颇有成就。而贫困山区,由于经济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合理运用“希望工程”,“教职工捐资”等多渠道资金助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的经费保障机制,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教育大环境。让贫困山区孩子先有学可上,有学能上,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科研兴校。

  学校的生存靠常规管理,学校的发展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实施科研兴校,必须要紧紧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有利时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多种渠道,各种方法,不同手段,使教师自觉树立质

  -5-

  --

  量意识,创一流教育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教师人人心系科研,个个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随时随地琢磨科研,求真务实地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各种培训或走出去,或请进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贫困山区要大胆地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班子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职责制、绩效工资制落到实处,坚决引进课堂教学改革,革出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代之以清新的成功教学、愉快教学、发现教学,坚决改变“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不良现象。因此,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改革才能兴校。三、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开源节支,为山区教育提供有利的经济保障。

  各级政府应狠抓农村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卓有成效地增长,确保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安居乐业。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推进贫困山区教育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学校也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开展勤工俭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钱来开办教育。有了经济作保证,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齐心协力,拼搏进取。如果这样,一个辉煌的教育时代必将到来,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才能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失学问题,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许多孩子有粮时上学,缺粮时回家,农闲时上学,农忙时退学。解决失学问题,首先是加大政府行为力度,加强过程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6-

  --

  尤其是学籍管理上,一要坚持考勤制度,二要适当控制升留级比率;再次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对孩子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四、当地政府部门要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表明我们国家正在赶上发达国家。但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学生也大多是农村孩子,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生读书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些,表现为最多初中毕业就只好辍学了,其中少数家庭好一点的能上完高中,能上大学就读的人更是为数不多了。加上这几年中专、大专不包分配工作了,许多农村学生感到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家长认为子女即使中专、大专毕业还是不能保证分配工作,因此孩子只能读完小学,最多到初中毕业打工、种地就可以了。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具有的社会局限性和时代性。以前我国的人才少,需求大,到九十年代还实行中专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广大农村学生,无论家庭有多困难,只要能读完中专就跳出农门,那时农村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比较高。而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劳动就业已经不在是国家安排的事,而是靠从业者知识、技能等全方面的竞争;而山区孩子因为受教育的机会少,没有过多的知识,更不能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因此就业的机会也就少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几乎没有一点优势,只能去干出力气的活儿了。这样看农村教育只能停滞于小学教育,最多能到初中,它和城市教育相比,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受教育者对象的不同,教育所面临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要消除这一差别,只有扩大

  -7-

  --

  就业渠道,多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五、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校长的管理。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好坏可以说,许多因素取决于校长,校长的办学思路正确,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得当,学校就有发展前境。反之,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思想保守,没有开拓精神,老气横秋,那么他所领导下的学校可想而知。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学校如果没有竞争,就好比一潭死水,终有一天会干枯,因此建立学校竞争机制,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让教师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不断适应社会的发需要,待到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适合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展农村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1、顾远明、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2、关文信《当代教育新视野》,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吴选熙《教学与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期。4、冯平《评价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1版。5、张晖《我的教学观》,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5月。6、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7、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第

  -8-

  --

  3次。8、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

  1版。9、柳斌、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资出版

  社、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10、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

  版。

  -9-

篇十: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学习教育现状调研精选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系统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获取了显然见效。可是,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讲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定第一要诊断农村即贫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施、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阻拦。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重点词:教育现状引起的原因改进方案一.家长对教育的冷视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

  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看法,在我检查的这所小学,好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连续上学的机遇。这些落后的思想看法使好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遇。这种落后的看法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阻拦。

  二、教师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矛盾

  1/6

  贫困地区学习教育现状调研精选报告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从前就存在着不同样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好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好多,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特别大。祖先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不时辰刻都用语言传达信息,用语占来议论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授课设施、授课媒体,只能用“口”来传达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假如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有时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预计的。

  别的,教师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填充的心灵和身体伤害。特别是喜怒无常和浮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向的判断能力,思想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典范。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议论观、审雅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响,使学生的心理处于迷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矛盾,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育设施设施极度缺乏,授课环境恶劣

  好多荒僻山区学校的授课环境和授课设施都根本不能够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检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满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幸亏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

  2/6

  贫困地区学习教育现状调研精选报告

  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现在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倒是彻完整底的事实。试问,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

  只有很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迂腐.看法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恰好显得力所不及。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处听课学习的机遇。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辛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当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诚然国家采用了响相应措施,但本质看来,相

  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授课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当前好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定的办公.授课用品来保持正常的授课序次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施.授课挂图.投电影.课改资料等教辅设施。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方法享碰到课改带来的各种好处。

  3/6

  贫困地区学习教育现状调研精选报告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好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适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冷淡的教育看法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步心,也严重的阻拦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睁开。因此,在贫困山区,必定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打扫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确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觉到教育和发展的亲近关系。

  2.成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校校教育落后,薪水低,条件艰辛,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机遇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成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能够解决农村校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起的无法获取培训机遇,也为城镇教师供应锻炼自己的机遇,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办教育基金

  4/6

  贫困地区学习教育现状调研精选报告

  有资本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授课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捆窘情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帮助,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己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集体.组织.企业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校校一些激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展望,努力提高当地区的教育质量为当地区的教育供应优秀的环境。

  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己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取代填充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能够发挥为学生供应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办学生和教师创始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授课也有自己很大的优势,比方“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能够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手能力。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结语:荒僻山区的教育现状依旧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教育环境和授课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够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完整的改革,呼吁成立吻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己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能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

  5/6

  贫困地区学习教育现状调研精选报告

  经济为基础。要解决贫困山区教育未来之路,绝非学校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办到,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用创新的视角去认识的开发贫困山区的教育,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管理与实务2班胡文明

  6/6

篇十一: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P>  -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开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安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开展的根底。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开展对我国的全面开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展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开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病症。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开展的大障碍。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教育现状引起的原因改善方案

  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阔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时机。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承受知识的时机。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

  word.zl-

  -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心和温暖也很多,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倘假设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安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根底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泼〞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安康。

  三、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

  -

  word.zl-

  -

  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安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局部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局部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构造老化.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时机。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辛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教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但实际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目前许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方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

  -

  word.zl-

  -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拟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开展奠定根底,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和开展的密切关系。

  2.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辛,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时机承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时机,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时机,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

  word.zl-

  -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立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目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展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学校一些鼓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立进展通盘规划,进展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展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立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方“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立生物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展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篇十二: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P>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第1篇: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山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解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找到阻止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我进行了这次调研。调研过程中,考虑到农村山区许多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访谈、问卷和电话采访三种形式。对在校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对村民进行访谈及电话采访,这期间为了更好的了解到真实情况,也采用三者交叉进行的方式。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调研的方法和程序;二是被调查山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三是对阻碍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四是对对贫困山区现状的思索;五是对贫困山区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

  希望通过这种类似的调研,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家一同来关心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携起手来帮助贫困山区的教育,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一、调研的方法和程序方法:访谈、电话采访、问卷调查方式:笔录、拍摄时间:2011年8月调查的地点:交口县调查的学校:双池中学采访的主要对象:学校老师学生、村里的留守儿童、村里的老年人及少数村里的中年人、外出的部分青年人二、被调查山区的基本情况分析Ⅰ.被调查山区人民的基本情况1.经济状况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经济收入微薄,加上孩子较多。农民负担特别严重。农村土地贫瘠,农民缺乏知识,不会合理利用土地,一年的庄稼收入都靠天气的变化决定。加上所调查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利。2.家庭状况受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大多数农民深深感受到在家里种田地的经济收入远不如进入城里打工。他们认识到在家里种庄稼,辛苦了一年还不一定有收成。而进了城里,每天辛苦了,能拿到当天内的收入。所以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家庭成员都离开家乡,走出山区,在外打工。如老人生病无人看管,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没有人去关心,他们都是那么的无助。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大多都是这种情况。Ⅰ山区学校教育现状的情况1.学校基础设i基础设施差,没有可供学生查阅的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校里缺乏供给学生们锻炼身体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基础设备,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基础设施都没有,更不用说有更多数量的体育器材。没有课外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的乏味和单调。2.学校师资情况由于山区的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加上山区农村教师的待遇不好,许多知识分子都不想留在山区从教,所以学校经常缺乏老师,造成学校师资力薄弱。2.学校对学生教育知识的情况⑴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导致成批的问题少年的出现。在贫困山区里,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孩子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引路人人的指引,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误入歧途,将来给社会带来很多极危害的问题。

  ⑵学校课程单一,学生课外活动少。由于老师的缺乏,有点学校只开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使学生们深感学习的乏味和单调。同时,也是使学习和生活严重脱离,学生们渐渐的认为学习对生活没有什么作用,最后选择退学,走上打工的道路。中小学生是最积极活跃的学生群体,没有课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使他们感觉到一种长期的压抑状态,对学习更没有精神和兴趣,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

  三、对贫困山区现状的思索Ⅰ落后的教育状况和人民对教育文化的教育需求Ⅰ信息的闭塞和思想意识的落后五、对贫困山区未来教育发展的建议Ⅰ教育有关部门如何管理和发展当地的教育⑴宣传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⑵改善教师的工资和工作体制。Ⅰ高校该如何帮助贫困山区的教育⑴大学生走进贫困山区,传播新的知识理念⑵高校可以同贫困山区的学校进行“一对一”扶植第2篇: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校本革命”行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发展阶段。“”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3721所、在校生173.2万人、教职工10.77万人。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幼儿园达1034所,在园幼儿21.36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迈入了优质均衡新台阶,深入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探索实施了“盟、并、增、切、扶、强、训、改、投”等“九字方略”,积极打造无择校的城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农村义务教育和特色化的区域义务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教育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市共2134所小学和381所初中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了79.2万人和32.37万人,初中三年巩固率94.48%,小学六年巩固率99.47%。初中辍学率2.85%,小学辍学率1.18%。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深入实施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02%,普通高中学校达72所,在校生16.69万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达24所,在校生10.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达75所,在校生16.7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所。特殊教育基本普及,有特教学校20所,在校生1813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93.52%。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共有高等教育院校5所,在校生6.71万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达标率分别从年的62.49%、36.72%、83.31%提高到77.94%、59.7%、95.12%,市级骨干教师增加了423人,省级骨干教师增加了276人,市特级教师从22人增加到139人,省特级教师从16人增加到106人。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31894人,比年增加了7794人。

  “”,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十二五”,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1、教育投入不足。年,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连续多年处于全省下游位次。

  2、发展水平不高。全市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整体攀升,但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均问题依然存在;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高、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张,但技能型人才合格率较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等院校数量少、办学层次低、服务经济社会能

  力弱的问题还未得到改观。

  3、教师队伍不强。教师缺员严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缺员2329人,为全省最多;师资素质堪忧,全市民转公教师和县(市、区)职教中心收费培养教师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8.27%,教师第一学历达标率较低;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中小学教师呈老龄化趋势,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数量较少。

  4、办学条件不硬。与全省小学、初中、普高、中职同比,我市生均占地面积分别列全省第11位、第9位、第9位和第11位,生均校舍面积分别列全省第11位、第8位、第11位和第11位,生均图书分别列全省第10位、第5位、第6位和第7位,百生微机数分别列全省第11位、第6位、第5位和第9位。

  5、改革力度不够。在教育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办学体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重要领域和教育教学观念、方法等关键环节改革上还未能取得大的突破。办学行为亟需进一步规范,办学质量亟需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有待扩大和深化。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

  第3篇: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环窖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2008年11月08日,我来到了广州市白云区石井环窖村展开了这次参观考察。在与该村村委主任黄女士的访谈过程中,听她讲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为了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虽然教师紧缺,可以说一直是一个老师带几个班。但小学各年级应上的课一门不缺,全开了。特别是思想品德方面,我们结合实际,教育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鼓励他们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没有多余的钱买国旗,我们就在墙上画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周一早上,师生们面对国旗齐唱国歌。当雄壮的国歌每次唱响时,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1调研背景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问题之一。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05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06年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等。对这些改革和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执行情况、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支持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真实现状的了解,成为这次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2调研形式及过程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选取了地处广州市郊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白云区环窖村作为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对象。调研的形式将学校走访,农民家庭走访和地方村级干部访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走访和村级干部访谈对教育改革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宣传,通过农民家庭走访并结合村干部的访谈对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学龄儿童受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整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整个调研过程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天,共走访了石井环窖村的3所小学,10几户农村家庭。3调研报告1)教育政策由于今年是该村“两基”——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的攻坚年。在我们实地走访期间,距离“两基”验收只有50余天。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关于“两减一免”的政策,贫困家庭儿童全免费教育的政策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地方政府针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对《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内容和执行情况,从所访问的老师了解到,他们对通知的内容都是知道的,并且作为公办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月领取(有时会因一些摊派费用而不能足额领取)。对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修订内容,大部分老师还只是听说或不甚了解。

  由于近几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呈逐级递增,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猛增,加上其文化意识有所提高,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选择了携带子女,让子女在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一来,尽管学校的数量是变多了,但是老师的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量的增长,一时教师市场出现了短缺。在受访的这个村里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黄女士所言以及我的调查显示,有近五成办学者与聘任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近六成学校没有为教职工购买社会劳动保险。而且教师的待遇偏低,月工资为750至1400元,近8成老师对工资和福利不满意。因此,教师流动性大,每年有6%—11%教师自然流失。

  2)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看法则决定着他们孩子未来的命运。在我们走访的10几户家庭中,不同的家长对通过送子女读书来改变家庭现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有的指望孩子能上大学到城市工作,还有的则简单明了,能解决孩子以后自己的生活问题即可,等等。但是,有一些家庭则因为经济原因明确表示只要孩子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也有一位家长则直接表示孩子读书没有出路。而对孩子们来说,上学是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情。他们喜欢坐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读书、玩耍,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对未来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憧憬和愿望。当天下午,我来到了种植户小霞家,现年14岁上5年级的她还有一个上1年级的弟弟,喜欢语文和历史,长大后想上大学成为华佗一样治病救人的医生。坐在她们家唯一一间象样的屋子里,从她母亲那了解到,两个孩子每天六点就要上学,下午五点半才回家,回到家里的大部分时间得帮家里做家务。而父母虽然一年忙到头,还是只能勉强的维持家里的生活,尽管学校完全免除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和书本费,但是对于学习成绩不错的小霞来说即将上初中的她,可能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难以继续读书。在我们的一再鼓励下一直不开口说话的她说出了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当问到如果家里无力承担她上中学的费用自己有何打算时,小孩子强忍住的眼泪终于止不住流了出来。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则意味着希望。在与该村村委主任黄女士的访谈中,我们感受到了希望。这位杰出的当代女性,为了儿童受教育问题终日奔波,被她帮助过的家庭和儿童不计其数,她支持从思想意识上来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且数载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3)教育现状围绕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前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所走访的环窖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基本获得了全免费教育,同时为了保障“两基”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经费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村社干部的认可。我们去农户家中走访时,是由村委主任黄女士带路,由于她平日热心教育事业,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情接待,也为我们的走访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从我们所走访的农村家庭来看,在现行的教育政策下家长都乐于送子女入学。目前小学的书本费在100元以内,初中的书本费也不超过200元。在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的努力下很多家长都改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把子女受教育问题看成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宽裕的也表示一定会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4调研总结本次调研活动由于时间关系,安排得非常的紧凑。加上交通不便,我将原定的行程进行了调整,着重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地方进行了调研。虽然实地走访调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农户的走访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实际生活条件与对子女期望之间的矛盾;也听到了他们对一些热心人对他们子女无私帮助的感谢。但是,在与当地老师的交谈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虽然这里的孩子非常需要社会的帮助,可是一些帮助并不能真正用于孩子的教育。

  能够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自然是一件有益于社会和谐的好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条件造成的。显然,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首先解决农村家庭的收入问题。

  在宏观政策上,把减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重点,这样既解决了农村人口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举两得。

  5尾声踏着晚霞,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环窖村,结束了这次参观考察。在此,我要感谢受访单位以及个人的积极配合,特别鸣谢村委主任黄女士一路的陪同以及接受我的采访。由于这是在校大学生做的一次尝试性社会调查,并没有深厚的调查经验,调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你能够体谅,欢迎大家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附:调查问卷(附带数据为调查结果的统计)1.你有几个孩子?A独生(10%)B两个(40%)C两个以上(50%)2.你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吗?A全部都有(50%)B只有个别有(约30%)C全部都没有(不足10%)3.你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多少?A1000元~1500元(包括1500元)(42%)B1500元~2000元(包括2000元)(32%)C2000元~3000元(包括3000元)(17%)D3000元~5000元(包括5000元)(9%)4.你的孩子就读的学校每学期书本费大概是多少?A100元以内(45%)B100元~150元(35%)C150元~200元(不足20%)D200元以上(不足10%)5.你觉得目前学校的收费标准如何?A非常高(11%)B偏高(37%)C合理(42%)D偏低(10%)6.你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A走路(65%)B家长接送(12%)C骑自行车(23%)7.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您希望子女有何种文化程度?A能识字(3%)B小学毕业(7%)C初中毕业(20%)D高中(中专)毕业(47%)E大学毕业(13%)F孩子想读到什么程度,就培养到什么程度(10%)8.你觉得孩子接受教育能改变家庭现状吗?A绝对可以(25%)B能,但成效不大(35%)C没作用(14%)D改变孩子自己的人生就好了(26%)9.你对孩子今后职业选择取向是:A商人(11%)B公务员(6%)C农民(19%)D打工仔(50%)E有一门手艺即可(14%)第4篇: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1、确定课题:新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2、制定调研目标:调研在进行农村教育新一轮布局后农村小学的现状。3、确定调研对象:农村小学4、选用调研方式:走访和问卷调查5、设计调研题目:新农村教育现状调查6、调研结果统计:调查十所小学中,人数在300人以上的4所,300人以下的6所。行政村继

  续对小学有财政支持的有2所,每年共投入2万左右,但也只是对校舍修修补补。其余八所所在行政村没有对学校进行财政支持,全靠上级财政经费维持。

  7、调研结果分析:单靠有限的财政经费拨款,学校的日常支出还能维持,但想进一步发展,仍是举步维艰。所以一是上级加大经费支持,二是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教学设施。

  8、将文档命名为:xueshengdiaoyan

篇十三: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P>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子.另外

  -1-

  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地区

  -2-

  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上级部门安排谁来谁就来,这样不合学校实际,充分使得人才搭配不合理.学校的经费也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人事权、财经权不能够自主,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决策权、管理权,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也就大了。当然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认人为亲,思想保守、落后,没有办学新理念,使得学校发展缓慢。五、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

  农村教师条件艰苦,不少学校无住房或两三个教师拥挤一室.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工作动力,教书育人会导致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使之能安居乐业,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六、难以脱离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地区,学校仍在尽全力办重点班、复读班,“狠抓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中的分数看成第一位,甚至没有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或开足课时,与升学统测无关的课不开不上,片面追求期末统测、统考成绩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在沉重的毕业负担中艰难跋涉,在“书山学海"里扼杀了潜能和灵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改变过去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学生成绩。

  所谓新体制评价体系针对指素质教育,旧体制评价体系指应试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旧的评估体制完全打破,

  -3-

  新的评估评价体制还未健全.出现一个断层,从事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评估的导向性。专家学者又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就给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既想参照又怕盲从。因此只能在这断层的工作中探索,致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八十年代提出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但广大农村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有的还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增开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还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减轻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在要教学质量。这样不但搞不好素质教育反而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结合贫困山区具体教育现状,实施起来也像盲人走路一般的困难.七、师资紧缺,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贫困山区大多数农村环境恶劣,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非常缺乏,只好请当地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生担任代课教师,多数公办教师为民师转正,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太少。导致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特别是农村一师一校的校点较多,再加上大多数农村学生厌学习惯的影响。因此,造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八、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竞争激励机制,表现为制度不建全,先进的办学理念无法推广,有的还用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摸式,特别是考勤制度,教师竞争上岗等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学校管理无法进步,多数学校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等还在论资排辈,没有体现能者上、贫者让的原则,竞争机制难以实现,几乎在吃大锅饭.

  -4-

  九、教研教改流于形式。在贫困山区学校搞教研教改,基本上还在是组织几个教师听课、

  说课,写出总结完事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题,没有研究成果,最终还是跟不搞一样。据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所谓的教研教改,就是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更深入地进行,也不能落在实处。

  面对贫困山区,面对教育大势,面对育人现实,要做好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找准突破口,建立建全评估机制。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全国教育看,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已经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而且办出了特色,素质教育促使教育有声有色,颇有成就。而贫困山区,由于经济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合理运用“希望工程”,“教职工捐资”等多渠道资金助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的经费保障机制,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教育大环境。让贫困山区孩子先有学可上,有学能上,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科研兴校。

  学校的生存靠常规管理,学校的发展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实施科研兴校,必须要紧紧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有利时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多种渠道,各种方法,不同手段,使教师自觉树立质量意识,创一流教育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教师人人心系科研,个个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随时随地琢磨科研,求真务实地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并通

  -5-

  过各种培训或走出去,或请进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贫困山区要大胆地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班子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职责制、绩效工资制落到实处,坚决引进课堂教学改革,革出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代之以清新的成功教学、愉快教学、发现教学,坚决改变“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不良现象.因此,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改革才能兴校。三、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开源节支,为山区教育提供有利的经济保障。

  各级政府应狠抓农村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卓有成效地增长,确保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安居乐业。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推进贫困山区教育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学校也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开展勤工俭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钱来开办教育。有了经济作保证,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齐心协力,拼搏进取。如果这样,一个辉煌的教育时代必将到来,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才能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失学问题,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许多孩子有粮时上学,缺粮时回家,农闲时上学,农忙时退学。解决失学问题,首先是加大政府行为力度,加强过程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尤其是学籍管理上,一要坚持考勤制度,二要适当控制升留级比率;再次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对孩子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四、当地政府部门要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

  -6-

  会。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表明我们国家正在赶上发达国家。但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学生也大多是农村孩子,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生读书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些,表现为最多初中毕业就只好辍学了,其中少数家庭好一点的能上完高中,能上大学就读的人更是为数不多了.加上这几年中专、大专不包分配工作了,许多农村学生感到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家长认为子女即使中专、大专毕业还是不能保证分配工作,因此孩子只能读完小学,最多到初中毕业打工、种地就可以了。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具有的社会局限性和时代性。以前我国的人才少,需求大,到九十年代还实行中专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广大农村学生,无论家庭有多困难,只要能读完中专就跳出农门,那时农村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比较高。而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劳动就业已经不在是国家安排的事,而是靠从业者知识、技能等全方面的竞争;而山区孩子因为受教育的机会少,没有过多的知识,更不能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因此就业的机会也就少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几乎没有一点优势,只能去干出力气的活儿了。这样看农村教育只能停滞于小学教育,最多能到初中,它和城市教育相比,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受教育者对象的不同,教育所面临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要消除这一差别,只有扩大就业渠道,多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五、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

  -7-

  校长的管理。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好坏可以说,许多因素取决于校长,校长的办学思路正确,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得当,学校就有发展前境。反之,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思想保守,没有开拓精神,老气横秋,那么他所领导下的学校可想而知。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学校如果没有竞争,就好比一潭死水,终有一天会干枯,因此建立学校竞争机制,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让教师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不断适应社会的发需要,待到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适合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展农村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1、顾远明、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2、关文信《当代教育新视野》,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吴选熙《教学与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期。4、冯平《评价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1版。5、张晖《我的教学观》,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5月。6、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7、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第3次。8、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8-

  9、柳斌、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10、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9-

篇十四: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P>  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何芳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4)005

  【摘要】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贫困山区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对贵州贫困山区课程资源现状进行的调查来看,目前对此问题的关注不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贵州贫困山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该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何芳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6.5

  【相关文献】

  1.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四川某山区学校的调研[J],谭锦丽;周阳;卫润丰;刘艳丽2.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对策思考及脱贫初探--对贵州省大方县鼎新乡贫困现状调查的思考[J],安静3.贫困山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J],马亚军4.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何芳5.贫困山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J],马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五: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P>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贫困山区人民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社会基础薄弱。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严重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滞后又长期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着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贫困山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现状1.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贫困山区的家长文化层次差,部分家长只受过一两年学校教育,甚至有些没上过学,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遇到作业问题时,家长无法指导。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尽“责任”,孩子是否上学由孩子自己决定。部分家长根本认识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产生了一种消极的“读书无用”论’思想。部分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

  2.贫困山区文化氛围相当薄弱。由于贫困山区大部分祖辈、父辈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又没有文化的熏陶,他们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部分家长不回避学生,农闲时凑到一块进行赌博、说脏话等,导致孩子的教育受到阻碍,环境可以造就人,同样也可以影响人。

  3.贫困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在广大贫困山区,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脱贫,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孩子是边上学边做农活,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小学就去打工,还有些虽然圆了大学梦,可是面对几万元的学杂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这些学生有救助政策,但是救助面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4.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配备紧缺并不稳定。由于贫困山区学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许多青年教师不愿留在贫困山区任教,学校对有些教师在某一学科方面专门培训一两年,刚靠得住,却又被调走。很多贫困山区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尤其是英、音、体、美教师,致使好多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尽管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全力开全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好。在贫困山区还有很多代课和支教教师,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教龄达到十几年,确实对贫困山区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贫困山区群众的教育。在贫困山区,人们受教育有限,因而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使他们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宣传和检查,让贫困山区的人们认识到供子女受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为了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对他们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增强的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扶贫力度。为了使贫困山区的每个孩子都顺利接受教育,并且鼓励孩子考上大学,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和家庭实行一本的一等奖励,二本的实行二等奖励等形式,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总之,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和家庭排忧解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山区人们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了使贫困山区师资队伍更加稳定,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贫困山区的教师和县城的教师相比,在同等条件下享受更高一点的待遇,尤其是提高代课教师和支教老师的工资待遇,并发一定的交通补助,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同时在购房时,对贫困山区的教师优先或者补助等。缩小城乡之间师资的差距,为贫困山区的教师安心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4.提高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金。—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现在每个寄宿生每天三块补助,这远远不够,据调查,一个学生一周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次数不超过二、三次,几乎每天吃方便面或者馍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希望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大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和贷款力度,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5.在贫困山区尽快普及学前教育。贫困山区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这些山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学前教育,有条件送子女到城市接受学前教育的老师,为了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都想调到城市,致使贫困山区的教育越来越薄弱。

  教育是立国之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缩小城市与贫困山区在教育方面的差距。让贫困山区的教育更加完善,使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使贫困山区的教育争取尽早上一个新盯台阶。

篇十六: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P>  精品文章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合集]》

  第一篇: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

  精品文章

  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

  1费劲。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

  精品文章

  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在学区合并以后,有的寄宿制中学仅仅有一栋教学楼而已,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极差。

  4、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5、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

  精品文章

  是上世纪70-80年代由民办转为公办的,现在都已五十岁左右,许多学校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70%以上;二是任语文、数学课目的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80%,

  2音体美、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而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人进不了教师队伍,少数即使进了农村学校,往往也难扎根,通常是干了几年,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有的学校已经没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造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教师要求调往城区;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教学上有闪光点的教师,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来“挖”走。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富东中学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0人,其中七年级187名,八年级154名,九年级179名;其中女生229人,男生291人;团员61名,少数民族320人,其中拉祜族学生251名,寄宿制学生504名。富东乡中学核准教职工编制35人,专业技术人员31人,后勤工人4人,现有31名教职员工,其中27名专任教师,4名后勤工人,有14名中共党员,专任教师中中学一级教师10人,中学二级教师10人,中学三级教师3人,未评4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10人,学历合格率100﹪。从此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资源依然缺乏。有些老师“身兼数职”。有些优秀教师被调走、教师角色过载现象严重。

  精品文章

  6、学生面临的尴尬。学生的学习原本是要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但在"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使山区学生的未来既不面向世界面向大众又不面向农村,使他们既不利于学业的成功,又不利于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这使原本就观念落后的学生家长更没有了让他们继续学业的信心。在课改中,教材是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编写专家却集中在教育较发达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是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这使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状,有些内容农村教师教师从未接触过,贫困山区的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照此下去,山区孩子的就业出路将越来越窄。更为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二、解决的方法及建议: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3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领导本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初中的建设。2、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村义务教

  精品文章

  育投入问题的根本解决,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与农村教育欠帐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多、教育规模大,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明显要少。但在国内比较,城市教育经费远比农村宽松。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

  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其次,多方筹集集资金。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

  3,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学校的重中之重工作。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这样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

  4、失声互动开发‘学习团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肩负着创造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利用其他资源的重任。贫困山区学校

  精品文章

  迫切需要精神丰富的,在智力上多方面发展的,能够驾御青少年思想的教师。教师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重视“和谐教育”创建师生共组的“学习团体”使学生处于自主.团结.合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培养学习能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发挥团体中每个学生的特性,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保持。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生活习惯,这些都使学生收益终身。

  5、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

  4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就不妨按卢梭主张的“世界之外无书本,事实之外无教学”之观点。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贫困农村的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园,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6、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难和贫困生救助问题。这建议要结合和谐社会这个国策来写。同时要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要建立健全资助贫困生就学的制度,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

  精品文章

  力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业。7、改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民主、关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村镇三结合”指导网络,努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传授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技巧等,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养和科学育儿能力。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和学习环境。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之间要勤于沟通,减少摩擦,建立互敬互爱夫妻关系,对长辈孝敬,对子女关爱的和谐关系,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切忌采取棍棒教育。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最佳的学习小天地,使其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教育还应该因地制宜,对山区农村学生的教育应该面向农村,以农村为背景更要以农村„为农村发展‟做宗旨,创办农村特色教育.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题的课程。将课改融入教学,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农村生活和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结语。总之,农村教育问题是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新农村就需要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建立适应新农村需要的新式教育这条路还很长,摸索的过程也会有阻力,但通过各级政府的上下一致共同努力,

  精品文章

  相信面貌定会逐渐改观。5参考文献:[1]马文起.农村教育内涵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2x,(10).[2]

  徐晓可,郑庆峰.浅谈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2x,

  [3]欧剑,陈小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2x,(7).[4]袁宇.析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j].中国成人教育,202x,(10).[5]粟高燕.论农村教师观念文化的重建[j].教育评论,202x,(2).[6]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2x,(1).

  6surveyreportofpoormountainousareasofruraleducationabstract:studentlearningandlonghairisthemain,educationisthefound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howtoimprovethequalityofeducationfor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arethemajorissuesofourcountryneedtobesolved.thedevelopmentof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of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ofchin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theeducationalstatusofpoorruralandmountainousareas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keywords:educationalstatusqucurriculum;educationstatusquo第二篇: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关于边远山区顺峰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孰能中心小学

  精品文章

  刘利利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顺峰乡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构建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很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

  精品文章

  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等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回到家乡任教一年多以来,发现了很多问题,二这些问题是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更别说替孩子买学习所必须的用具了。一些学习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顺峰小学学生计算机比例基本为1;0。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寄宿生的住宿

  精品文章

  条件也极为简陋。三个学生只能挤在两张七十公分的单人床上。没有正规的学生宿舍,只能把教室改装成集体大宿舍,可谓条件极其艰苦。试想,起居都不能得到保障,何谈静下心来学习。

  4、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5、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上世纪70-80年代由民办转为公办的,现在都已五十岁左右,面临退休;许多学校的老师年龄出现两极分化: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和刚刚毕业的无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二是任语文、数学课目的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80%,音体美、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而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人进不了教师队伍,少数即使进了农村学校,往往也难扎根,通常是干了几年,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有的学校已经没有骨干教师和

  精品文章

  学科带头人。造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教师要求调往城区;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教学上有闪光点的教师,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来“挖”走。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

  2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顺峰中心小学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4人,顺峰中心小学核准教职工编制35人,后勤工人4人,现有31名教职员工,其中27名专任教师,4名后勤工人,从此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资源依然缺乏。有些老师“身兼数职”。有些优秀教师被调走、教师角色过载现象严重。

  6、学生面临的尴尬。学生的学习原本是要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但在"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使山区学生的未来既不面向世界面向大众又不面向农村,使他们既不利于学业的成功,又不利于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这使原本就观念落后的学生家长更没有了让他们继续学业的信心。在课改中,教材是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编写专家却集中在教育较发达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是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这使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状,有些内容农村教师教师从未接触过,贫困山区的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照此下去,山区孩子的就业出路将越来越窄。更为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二、解决的方法及建议:

  精品文章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领导本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初中的建设。

  2、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根本解决,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与农村教育欠帐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多、教育规模大,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明显要少。但在国内比较,城市教育经费远比农村宽松。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

  3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其次,多方筹集集资金。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

  精品文章

  3,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学校的重中之重工作。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这样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

  4、失声互动开发‘学习团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肩负着创造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利用其他资源的重任。贫困山区学校迫切需要精神丰富的,在智力上多方面发展的,能够驾御青少年思想的教师。教师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重视“和谐教育”创建师生共组的“学习团体”使学生处于自主.团结.合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培养学习能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发挥团体中每个学生的特性,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保持。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生活习惯,这些都使学生收益终身。

  5、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就不妨按卢梭主张的“世界之外无书本,事实之外无教学”之观点。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

  精品文章

  贫困农村的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园,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6、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难和贫困生救助问题。这建议要结合和谐社会这个国策来写。同时要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要建立健全资助贫困生就学的制度,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

  4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业。

  7、改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民主、关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村镇三结合”指导网络,努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传授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技巧等,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养和科学育儿能力。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和学习环境。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之间要勤于沟通,减少摩擦,建立互敬互爱夫妻关系,对长辈孝敬,对子女关爱的和谐关系,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切忌采取棍棒教育。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最佳

  精品文章

  的学习小天地,使其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教育还应该因地制宜,对山区农村学生的教育应该面向农村,以

  农村为背景更要以农村„为农村发展‟做宗旨,创办农村特色教育.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题的课程。将课改融入教学,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农村生活和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结语。总之,农村教育问题是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新农村就需要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建立适应新农村需要的新式教育这条路还很长,摸索的过程也会有阻力,但通过各级政府的上下一致共同努力,相信面貌定会逐渐改观。

  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摘要】:我国事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进,关心农民疾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今天,让广大农民能够在物资和精神上双丰收。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重、迫切和现实的课题。故浙江师范大学彩虹实践队的同学们,在浙江,云南,广西,西-藏各省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关键词】:外出务工;新农村;政策

  精品文章

  我国事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很多大城市开始大范围的建设。在城市建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建筑工地、各类市场中注进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农民工。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中国,加快城乡兼顾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公道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进具有重大意义。有关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伏空间巨大。因此,通过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范围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进就成为现实选择。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动身,尊重农***愿,扎实稳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进的力度,扩至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弄好乡村建设规划,勤俭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步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苦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同享经济繁华的成果。

  看着好多好多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国家政策,我们不由再想,这

  精品文章

  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无被落实,有无切实地市农民受益,有无它们的不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爱国主义彩虹实践队在浙江,云南,广西进行了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被调查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小组发放问卷600份,经筛选整理回收有效问卷500份。以下是本小组根据此次问卷整理出的内容。

  一、外出务工职员已成为农民收进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们不在在自己的乡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大胆的迈进了繁华的城市,在钢筋混凝土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在500份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们外出打工养家,而且这其中的一大部份人都是年轻人,这说明他们靠天吃饭的思想已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往建设祖国的未来,往开辟自己的明天。另外还有近百分之21的农民通过个体经营的方式找了谋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农民靠务农和其他办法赡养自己。是甚么刺激愈来愈多的农民兄弟外出务工呢。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外出务工职员月收进外出务工职员月收进500以下5001000100015001500以上人数73127151149百分比14.60%25.40%30.20%29.80%从表中可以发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资通常为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均匀年收进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结余也能够到达5000元左右。对照靠家里为数未几的土地赚钱的话,确切要强很多。关键的

  精品文章

  是他们建设了城市,对国家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开阔了眼界,这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的。

  根据调查,农民不再满足于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医疗方面也开始重视起来。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到达了百分之37,教育和文娱比例占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到达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个标准。我们看到了农民兄弟们行将拉开崭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

  二、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成果表现在各个方面,我们知道,新农建设的新具体这些方面新居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我们从当选取了三个角度进行调查。(一)农村文娱方式的调查图表1农村文娱方式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看电视和棋牌占了很大一部份,现阶段,农村中愈来愈多的农民渴看接触大山乡村外面的世界,家电下乡给了广大农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优惠,使得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二)住房情况调查现在农村的自建房依然占了农民住房的尽大多数,大约占了百分之70。但是现在的住房已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富起来的农民兄弟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和支持下都盖起了新居舍,新居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勤俭型社会的要求,体现勤俭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点。

  精品文章

  (三)电器装备普及的调查电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生产装备数目4413192101438148由上表我我们可知,电器化已在弄村到达普及,更多的农民兄弟使用新设施受益,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同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所以电器化装备的普及也是农村逐步步进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在一般家庭的家用电器都应当在两种以上,农民已习惯了使用这些电器往享受生活。二、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进步在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我们更应当看到进步农民本身素质的重要性,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对国家大事还不够关注。图表2对国家大事和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三、农民的希看在对广大农民朋友的调查中这一个题目难住了好多农民朋友,他们不是很了解国家的补助等等一些政策,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农民大叔大爷笑了,有些无奈,有些戏谑,有些激动,有些期待。很复杂的感情夹杂在这样笑脸中,我知道他们中的一些过得很苦。在经过和他们做出一些解释以后,我们整理出了这些数据。图表3农民希看得到国家那些帮助的调查农民如今富起来了,心中有些梦想也有机会实现了,我们想知道他们现如今的目标都是甚么,因而,我们搜集了以下数据作为参考:

  精品文章

  近期目标经商向县里发展旅游培养子女上学其他数目50541832483百分比10%此数据显示,广大农民已意想到知识就是财富,所以更多的人选择选择供孩子读书,有这样的家长,那我们祖国的下一代的希看指日可待了。四、总结和建议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我们分析得到,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明显进步,基本已到达了小康水平,国家各项政策也已落到实处。在国家各项有益农村政策下,农村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农民改变了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背起行囊,走进了都市,决然地承当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骄阳下的建筑工地,喧闹的人力市场,拥堵的车站,他们浑厚朴实的身影随处可见。就是这样的平凡的身影,他们如今俨然成了繁华大都市的一道另类而且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个特殊利益群体,农民工进城既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客观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农民工给农村和城市带来了双重变化。首先,进城务工无疑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最好途径,还有他们离开了山村,可以便于其他人把剩余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更加公道的利用。另外,他们给自己的故乡带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熟悉。他们其中的佼佼者现在已成了农业经济的带头人。另外一方面,农民工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直接的作用,他们只取得较少的报酬,却一直在从事着沉重而且危险的工作,正由

  精品文章

  于有了他们的默默的忘我的奉献,城市才避免陷于混乱。重要的是农民工增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国民财富的贡献日趋明显,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城乡差距的缩小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国家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提出,使得农村加速迈向小康生活。对新农村新的意义的熟悉有以下几方面:

  1、生产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夸大生产创新,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全面应用。

  2、生活宽裕增进农民延续增收,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最根本利益。

  3、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范围展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进步广大村民素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繁华农村文化事业。

  4、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学习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干法律法规,保护四周的山山水水,弄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进展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布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然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理想中的乌托邦,一样具有现实版,如今的新农村,新环境里整齐地一幢幢新居舍,进到村里面映进眼帘的都是新设施,朴

  精品文章

  实的新农民手舞足蹈同庆盛世太平,这就是新农村的新风尚。为了更好的增进新农村建设,争取使农民兄弟的生活水平再上一

  个档次,我们小组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1、农民增收题目,鉴戒一些先进农村的成功例子,建议国家继

  续大力支持农民进城务工,并且提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农民工进城可以带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应当在乡村发展自己的特点企业,比如依山旁水的乡村,我们可以弄旅游,可以用本村比较有特点的手工艺品,美食,民族风俗和特殊节日吸引游客。农业叫发达的地区,我们鉴戒经验可以弄一些农家乐之类的服务,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说的就是这个。我们还可以应用科学技术,养殖和种植高价值的畜生和农作物。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农民兄弟应当把自己身边的资源公道地利用起来,这里说的公道利用是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否则换来的一时的经济繁华只能是昙花一现,这样杀鸡取卵的做法我们果断不要。

  2、农民健康题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疏忽了本身的健康。建议国家出台更加完善的保障农民健康的政策,让农民能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各个乡村诊所也应当多派有素养,有能力的医生。组织农民进行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医治。另外还有一点,政府不能只从利益角度动身,疏忽环境题目,从而引发村民身体健康题目。

  3、农民教育题目,教育是百年大计,占全国人口百分之80以上

  精品文章

  的农村教育更是不能落下,建议国家大力支持支教,鼓励更多的老师走进乡村,走向那些偏僻地区,往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往知识和希看。组织乡村教师定期培训,进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好务,上好课。固然对大龄农民的教育也不能落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建议每一个乡村在资金答应的情况下都要创办一个村图书馆,农民可以在这里进行学习,不但丰富了平常业余生活,还能增长知识,最关键的是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往更好地创造财富。

  4、农民素质题目,现在国家投进很大精力在建设新农村,固然硬件装备上往了,我们农村的软件也应当升升级了,首先是每一个村的村干部,建议尽可能提拔一些有能力有胆量有豪情的年轻一代担负,他们更加熟习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对国家法规也能够灵活把握。有益于帮助和领导村民共同致富。建议村民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定期组织党的政策的学习。抛弃小农思想,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进步。

  第四篇: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本文作者:陈希文杨四维原创投稿

  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关心农民疾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今天,让广大农民能

  精品文章

  够在物质和精神上双丰收。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故浙江师范大学彩虹

  实践队的同学们,在浙江,云南,广西,西藏各省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外出务工;新农村;政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很多大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城市建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建筑工地、各类市场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农民工。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具有重大意义。有关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

  精品文章

  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看着好多好多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国家政策,我们不禁再想,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没有被落实,有没有切实地市农民受益,有没有它们的不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爱国主义彩虹实践队在浙江,云南,广西进行了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被调查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小组发放问卷600份,经筛选整理回收有效问卷500份。以下是本小组根据此次问卷整理出的内容。

  一、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们不在在自己的乡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大胆的迈进了繁华的城市,在钢筋混凝土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在500份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们外出打工养家,而且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这说明他们靠天吃饭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的未来,去开拓自己的明天。另外还有近百分之21的农民通过个体经营的方式找了谋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农民靠务农和其他办法养活自己。是什么刺激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外出务工呢。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

  精品文章

  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500以下500—10001000—15001500以上人数73127151149百分比14.60%25.40%30.20%29.80%从表中可以发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资一般是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结余也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对比靠家里为数不多的土地赚钱的话,确实要强很多。关键的是他们建设了城市,对国家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开阔了眼界,这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的。根据调查,农民不再满足于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医疗方面也开始重视起来。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达到了百分之37,教育和娱乐比例占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达到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个标准。我们看到了农民兄弟们即将拉开崭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二、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成果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知道,新农建设的新具体这些方面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我们从中选取了三个角度进行调查。(一)农村娱乐方式的调查图表1农村娱乐方式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看电视和棋牌占了很大一部分,现阶段,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接触大山乡村外面的世界,家电下乡给了广大农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优惠,使得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

  精品文章

  (二)住房情况调查现在农村的自建房仍然占了农民住房的绝大第五篇:贵州农村贫困现状调查贵州农村贫困现状调查(以盘县为代表)一、盘县地理背景: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水城县、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6个街道、14个镇、7个民族乡。总人口1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经济开发区。二、农村主要致贫原因:(一)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盘县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县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4%,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二)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

  精品文章

  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我县占三分之一的农户地处山区,其中有12.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场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四)缺资金,缺项目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五)劳动力文化素质差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48.5%,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2.xx,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六)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精品文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七)供养子女读书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5.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所占比例也相当大,为60%。其次是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生存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二)财力不足,扶贫资金缺口大县乡两级财政比较困难,绝大部份乡镇是贫困财政,由于财力不足,扶贫资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没有投入,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三)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部份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份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机

  精品文章

  关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反正他们吃不完、用不完。(四)两年脱贫计划时间紧、任务重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存在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旧的贫

  困户消除了,新的贫困户又会产生,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各级政府长期的基本任务之一,扶贫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是两叁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这次调研中乡镇普遍反映县上下达两年内完成的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艰巨,大部份贫困户突击性地脱了贫,由于返贫防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因灾因病容易返贫。

  (五)在宣传报导上没有把握好重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对扶贫攻坚的宣传报导,应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制度,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宣传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借助外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路子的典型事例。过多地宣传各级党员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第一,给党员干部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一般干部收入低,见领导干部为贫困户捐钱捐物,自己借钱也得捐。县城搬迁,被迫到新县城购房,干部职工经济十分拮据,党员干部的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差异大,大多数干部不堪重负,县、乡镇干部反映十分强烈。第二,容易滋长贫困户的依赖和攀比心理。如县上一名领导捐资3000元为安昌镇双福1组贫困户邓从贵建房,该村3组叶正友认为自己的房子比邓从贵的房子还烂些,也要求为其建房。

  精品文章

  四、对策及建议:(一)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我们建议:(1)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2)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借读费;(3)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份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二)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如宝

  精品文章

  林镇依托镇信用社,对部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解决因发展种养殖业而无资金的问题。由贫困户主动申请,镇政府、信用社根据申请发展项目进行评判把关,村组督促实施,发放每户贫困户贷款金额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今年全镇已针对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6300元,共扶持了25户贫困户。

  (三)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专用资金一是建议县委、人大、政府在审定财政分配方案时,从财政总盘子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三是实行非农经济返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四)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五)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

  精品文章

  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如现在各乡镇正在抓紧发展的水稻制种、蚕桑、水产养殖、蛋鸡、肉牛、奶牛、肉羊、肉兔养殖、优质水果、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形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除抓紧实施县上规划的扶贫新村、村通公路、卫生院改革以及“五改三建”等项目外,还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开发内动力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有深度、有质量地宣传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宣传城乡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乡镇、村基层政府在加强对贫困人口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宣(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xiexiebang查看)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利用政策的优惠性努力寻求发展家庭经济,脱离贫困的路子。对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造成老人贫困的应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令其限期改正,不应把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扶贫应先扶志,在贫困人口中大

  精品文章

  力倡导人穷志不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精神,不能坐地等穷或依靠外援,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内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活动中去,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七)扶贫攻坚应突出重点,分类化解。现有扶贫对象按其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发展型贫困户,经济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只差一点启动力或外部要素,通过扶持很有发展前景,收入可以赶超当地平均水平。维持型贫困户,发展经济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通过改善基本条件,经济基本上可以启动,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萎缩型贫困户,一般为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无法补救,通过扶持脱贫基本无望,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实行自然淘汰。

  此外,在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中,应该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办法,提供信息、技术,协调各种关系,有条件的可从资金、物资上给予适当扶助。不要搞成法定的供养关系,承包到底。贫困户脱贫,内因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借助外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现状 贫困山区

猜你喜欢